•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当代功能解读]

    时间:2019-04-07 03:13: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与探索,其理论一些方面属于马克思主义,有些方面又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思想。本文就最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的总体辩证法思想展开深入地论述,从其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内核三方面出发,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联系,着重地探讨了他的总体性辩证法的当代功能,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借鉴这一理论,并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科学发展观;功能
      格奥尔格·卢卡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被学术界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发表于1923年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则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也是其一生的扛鼎之作,该书的副标题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显然,卢卡奇哲学思考的重点首推辩证法问题,他为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精心构筑了一个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总体性(totality)。卢卡奇提出了“总体性”范畴,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试图“革新”马克思主义,给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何谓“总体性”? 卢卡奇本人在1947年曾比较明确地作过一次概括:“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概念首先是指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具体的统一;第二,是指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整个总体的系统相对性(即是说:整个总体是由从属它的各个总体构成的,而这个总体本身同时又是由一个更高级的复合体的各个总体所决定的……);第三,是指整个总体的历史相对性,即整个总体的总体性特征是变化的,分解的,并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1](P.63-64)概括说来,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总体性”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总体性”即着眼于全体、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片断而言的。整体由部分组成,但又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其作用也不等于各部分之和。卢卡奇认为,“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到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2],它强调“总体的全面渗透优于部分”,要求“每一部分从属于历史与思想的整个统一体”。卢卡奇把这种总体对于局部的优先性看作“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2];(二)“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卢卡奇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总体性离不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同时,总体性不仅决定认识的客体,而且决定认识的主体,只有把主体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时,才能把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由此,他强调整个阶级的意识,并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总体性的认识。卢卡奇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加以区分,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形而上学把客体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把主体的活动看作非实践的冥思或直观;而辩证法的中心问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对于“实在”的改变;(三)“总体性”体现为一个历史过程。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的运动中把握主、客体统一的。主、客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程度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奴隶社会中,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很低,受自然的牵制很大,因而主体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这时历史表现为自在的主体与自在的客体的统一。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的规律性也有所认识。这样,自在的客体变为自为的客体,主体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由自在的主体变为自为的主体。主体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与劳动结果联系在一起,当劳动结果回到主体时,他就可以用来发展自身。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从事劳动,资本家付给报酬。但这实际上只是个体主体与个体客体的统一,而且,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物化”时,个体主体便不再能把握自己和历史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认真解读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相关思想,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思想方法论意义上的现实功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发展的本质是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人类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卢卡奇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大贡献,就在于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内核,精炼成总体性辩证法。
      总体性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着眼于全体、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片断而言的。整体由部分组成,但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其作用和价值并不简单地等于各部分之和。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首先要求把社会生活视为一个整体,并纳入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之中。整体具有优于部分的地位,部分不能孤立地说明自己,它们的意义只能在与整体的二元互动联系中显示出来,并籍此把握事物或事件的本质,因为部分从属于统一的整体结构,各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来规定的。“只有在这样的联系中,把社会生活孤立的事实看作历史过程的各个方面,并且把这些方面结合到总体性中,关于事实的认识才能有希望变成现实的认识。”[2](P.8)对事实的纯粹的,直接的,自然的描述,只有发展到具体的总体性认识,才能到达现实概念的再现。离开整体,便可能把社会生活的变化作为主观的东西加以孤立地考虑和论述,但这不是对变化的真正说明,只有在它们与社会总体的关系中,在与历史发展过程的联系中,才能揭示出它们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唯有辩证的总体性,才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打开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这便是总体性思想强调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所在,用卢卡奇的话说,总体性“是能够理解和再现现实的唯一方法。”[2](P.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于一体的多维工程,进行分学科的研究和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合理的,但要真正全面地系统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超越这种方法,进行综合的研究。因为离开整体来研究部分,事实上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部分。管中窥豹,其实连一斑也未必能够真正认识。现阶段的三农问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缓解就业压力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都足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崇拜GDP,忽视其它相互关联的社会因素,就会出现“有增长,没有发展”、“有经济的增长,没有社会的进步”的不良现象,成为“后发劣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三个文明的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把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即: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新世纪新阶段,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可见,整体着眼,兼顾部分,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原理所在。

    推荐访问:总体性 辩证法 解读 当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