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感悟生活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迸发火花

    时间:2019-02-04 03:1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初中阶段是美术教育的困难期,多方面的原因使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大大削弱。作者就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因需纳教,更灵活、更实用地组织教学;根据课程,安排新颖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创作,对他们的创作作品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对美术学习重新充满信心,美术学习兴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保持兴趣 因需纳教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尤其是女生会很好地体会美术这门艺术中的情绪、气氛、色彩、形式方面带来的感受。一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倍增,课外也主动学习和创作,且创作出的作品日趋成熟,另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思想在理想中的美术里,现实却在失去了原有生气的美术学习中,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信心,绘画和思考的热情逐渐消失,绘画技能逐渐削弱,对美术常识的学习更是没有兴趣,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初中阶段已成为公认的美术教育困难期或称美术教育危机阶段。对此现象,专家们作了如下分析。
      艺术教育家屠美如等推测:“可能由于教育的不重视、读、写、算的压力和儿童开始建立起客观评价标准,因而对自己绘画能力丧失信心。”[1]学习负担并不太重的国外也未能幸免,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主任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发现:“儿童早期的成长易于进行,但至少在美国,天才儿童经常在青少年时期遭遇到许多困难,而我们叫‘青少年危机’,它使许多青少年想要停止实践,我们不清楚这个危机的原因。”[2]他还指出:“这个年龄段由于身心的发展,学生们逐渐由参与者变成一个批评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因此青少年必须在这段过渡期内取得足够的进步,使他在具有自我评判能力之后,不至于发现自己的作品太不够格而停止绘画,由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旁观的批评者。”
      在这个美术教育的困难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对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将标志着美术发展的结束。帮助学生顺利渡过美术教育的困难期,激发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广州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的戴立德等人从开展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其原则为:开放式、多元化与角色活动。[3]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努力探索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实践中得出了一些保持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现将方法与体会阐述如下。
      一、课题导入,抓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促使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英国优秀教师内森里・伯格说:“开始比什么都重要,在第一分钟就迷住你的学生,他们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你的课堂。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4]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中,主动、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以下几种导入课题的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1.游戏激趣。如第十六册教材中“奇特的视觉图形”一课,我首先以拼字游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为学生准备字的笔画,让他们拼出正确的字,如图(1)、图(2)、图(3)。学生看到游戏都非常兴奋,都想做拼字游戏。拼好后又有新发现,如图(4)、图(5)、图(6)。接着老师结合图讲解运动员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以及2008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样,学生很自然地由“游戏”导入“奇特的视觉图形”。
      2.音乐激趣。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美妙的旋律配上老师娓娓动听的介绍,可以把学生带进对神秘微笑的无限遐想之中。学习中国画单元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播放如流水声般的琵琶、古筝乐曲,既能消除疲劳,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国画中特有的韵味情趣和意境。美术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单调,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3.故事激趣。有一次听一堂公开课,老师上的是第十五册教材中“卡通天地”,老师讲述了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常帮助穷人的孩子。学生被小女孩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可爱小女孩的卡通形象。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发散思维。
      4.课件激趣。课件色彩艳丽、生动直观,能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
      5.实践激趣。在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七年级十三册“徒手画校园”,九年级十八册中“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等课,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水平提高了。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表现出来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敢想敢画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感呢?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想象就不难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例如:在国画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不容易观看。我们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减轻老师的负担。
      2.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从易到难,从临摹到写生或创作,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好了。
      3.动手实践。动手操作,学生很感兴趣。比如九年级的雕塑课,不妨让他们回到童年玩“泥巴”时代,自己动手挖红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兴趣的乐园,既能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又能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充当主角,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必然能迸发出创新的火发,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反馈信息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体系的确立,任何知识的形成,实践是辨别其真伪的试金石。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由于美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学好它不是很容易,不是一两个月或一两年就可以学完的,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故学校、家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趣而充满愉快,然后提出一点小小的要求,使学生觉得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做得更好,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因此青少年学习美术应该是启发和引导他们喜爱美术的过程,而不能成为老师、家长意愿的体现。
      2.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或成果,教师应努力给予肯定及鼓励,作出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心,有成就感,认为学习美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人赞美过的学生来说,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5]例如第十六册中“影子的联想”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创作出的作品如图7。我让创作的学生先讲讲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她说从裙子上漂亮蝴蝶结的影子联想到剪刀。我请其他同学评价,有同学说她的想法有新意、别出心裁,有同学夸她画的颜色鲜艳,有同学说她画得工整细致。最后我对同学的评价作总结反馈。经过及时反馈,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创作的兴趣更浓了,又相继创作了其他奇特的视觉图形,如图8、图9。课堂创造活动的反馈开展,既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快速检测,又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途径。
      3.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出现两极分化是正常现象的,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使他们的美术学习进一步提高,而对其他学生来说,我们应当看到:他们虽然对美术学习要求更高,但兴趣广泛,知识面更广,思维活跃。只要消除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就有可能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处于兴趣分化期,却未定型,学生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现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对于人类文化各个领域的视觉感受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美术的功能并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表达个性、思想的“第二自然”,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即使部分绘画有困难的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装饰画等写实性要求不高的美术学习中产生兴趣,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初中学生的能力日趋成熟,美术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分析、评论等方面“一展身手”。
      实践证明,成功的美术教育完全有可能重新激发并保持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他们度过“青少年危机”。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美术教育必定会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美术教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美好的心灵,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屠美如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初探.中国美术教育,1988,(1).
      [2][美]加德纳.艺术教育与儿童成长.中国美术教育,1987,(5).
      [3]徐建融等.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9.
      [4]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5]赵国忠.外国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迸发 情境 火花 感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