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贵真.质朴.尚俗.鲜活.和谐]质朴

    时间:2019-01-28 03:3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山西民歌根植于黄土高原,吸吮着母亲黄河的乳汁,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凝结着几千年厚重的华夏文明和黄土文化底蕴,其原生态的乡土民歌讴歌着对亲人、对家乡、对土地和对生活深厚、挚朴的浓厚情怀,孕育着深厚的自然美、情感美、音乐美、民俗美和意境美的意蕴,律动着人的本体生命活力。
      关键词:山西 民歌 和谐 民俗 美学
      
      山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根植于黄土高原的沃土,吸吮着母亲黄河的乳汁,沐浴着华夏文化和黄土高原的风情,它如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积淀为人民生命中的情结。每当我们耳边传来那淳朴优美、自由明快、高亢悠远的小调、号子、山曲、秧歌和套曲,那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依恋的山西民歌,顿觉心灵上的慰籍,令人陶醉于山西民歌贵真、尚俗、挚朴、鲜活、和谐的美学意蕴之中。
      一、贵真、率直
      俗话说:“水有源头树有根,山歌无假戏无真。”此言揭示了民歌贵真、率直的特性。真,即真情实感;直,即天性流露。那么,“乐”如何表现“真”呢?中国古代音乐著作《乐记》指出,音乐要体现“心感于物――情动于中――形于音声――成于乐”这样一种合规律性“乐”的自然形成、发展过程。即音乐所表现人的情感、思想要来自客观现实世界,是“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和“唯乐不可以为伪”的,须是对人类生活中具有精神内涵的真挚情感的客观真实反映,是不可做假的。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在其论著《闲情偶记》中也提出了“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的艺术美学观。指明词曲创作应尊重人情、尊重现实生活,合自然之道,就有生命力,脱离现实生活和人情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庄子“法天贵真”的音乐美学思想,则进一步指出“天”、“真”之乐,乃自然之乐。要求人们不应违背“道”义,顺应自然;一旦违背了道,也就失去了真,更谈不上美了。同时强调自然美必须符合人的“性命之情”,即符合人生命的自由发展的要求,体现出自然美的特性。
      就山西民歌而言,每一首民歌都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以及人民的心理、感情、意志和愿望。它天然去饰,质朴无华,真率自然,无造作之迹,体现出天地之间的自然之声。从民歌的曲名看,简洁生活化的曲名浓缩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歌《交城山》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再现了“交城的真貌”。《绣荷包》反映了民间刺绣是与当地群众的服饰习俗相联系的。《走西口》反映了晋西北“地瘠民贫”的河曲、保德一带男人“走口外”这一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刨洋芋》反映山西农村的生产劳动和山药蛋的食俗,再现了当地农民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你两回》表现一位男青年两次探望恋人的过程和对恋人的赞誉的真情。《看秧歌》表现了一对农村姐妹甘愿冒雨争先恐后地去看秧歌的生活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北方农村广大群众对民间社火活动的热爱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同样,在歌曲内容上,乡言土语、自然口语化的歌词,也体现了山西人民的“人情物理”。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提起哥哥走西口,止不住小妹妹泪蛋蛋流;一把拉住哥哥的手,该叫你在该叫你走”。歌曲真实地再现了男女间真诚、率直难舍难分的爱情。如反映历史题材、革命斗争和新民歌:左权抗战民歌《狼牙山战斗》“石厘有个狼牙山,那是鬼子的要命关,三八五旅老二团,打得鬼子丧了胆”。再现了抗击日军的战斗场面。《土地还家》:“党中央颁布土地法,斗地主反恶霸;贫雇农当家作主人,土地还了家”。歌曲情感亲切,表露自然,真切地表达了人民获得土地,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
      此外,众多反映人民感情生活等题材的山西民歌,也体现出“真”美。有表现家庭分离和亲人思盼之情的民歌:如河曲民歌《背起铺盖哭上走》、襄汾民歌《走绛州》。有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的民歌:如《绣荷包》、《茉莉花》、《十样景》;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生活的俚俗生活小曲:如《卢狗亲上寿》、《永不能住娘家》;有咏人叙事的叙事歌:如《下柳林》、《秋香哭婆婆》、《苦伶仃》;有热烈欢快适于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歌曲:如《观灯》、《闹元宵》、《打秋千》;也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如《热菜汤》、《高高山上一骨嘟蒜》:也有贬斥谗懒或其他丑恶现象的讽刺歌:如《花儿开》、《抓跳蚤》;有反映历史故事:如《三国调》、《祝英台下山》;有反映人民战争的民歌:《百团大战》、《打飞机》;有赞誉英雄的民歌:《左权将军》、《歌唱英雄刘胡兰》。还有历史流传下来的歌曲,以及每年民歌艺人都要根据当地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编出新的民歌。
      可见,山西民歌是歌手基于对生活的熟悉、热爱和对人民欣赏心理的了解而创作出来的。歌声中再现了山西人民真率自然的生活、劳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虽然歌声中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但歌声中却律动着人的本体生命活力,展示出民歌所反映“人”生命运动的自然状态,充分体现了“唯乐不可以为伪”和“贵真法天”的音乐美学思想。
      二、淳朴、真挚
      歌不离情,情不离歌,歌以道情是民歌的天职。而民歌的情感美就在于对人心灵――情感活动的揭示,正所谓:“凡音者起,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揭示出民歌的本源在人心感物,是外界事物对人内心的感发而自然流动、生发的情感。这一情感也如晚明音乐情感美学的代表人物李贽所说的:情感须是真实性的,是真实生命流出来的自然情感,情感的抒发应该自由无碍,是人性的本真自然和率性之真的展示。
      黄土高原大山横亘、沟壑纵横的封闭地理环境阻碍了人民的交流与沟通,中国传统的中和、无为思想又深深地渗透进人民的血液里,闭塞的环境、贫困的生活又加深了人民内心情感的强烈冲动和渴求,这些都使山西人养成了本分、善良、吃苦和勤劳的性格。人们只有一展歌喉,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去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美丑观、善恶观和是非观。
      山西民歌除少数反映历史题材、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民歌外,山西民歌绝大多数是情歌,充满悲欢喜悦,苦辣甜酸,如泣如诉着对家乡、亲人、土地的爱恋真情,让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一种淳朴、善良和真挚的情怀。
      在反映青年男女情感上,有表达爱慕之情的民歌:如河曲《�你两回》表现一位男青年两次探望恋人的过程和对恋人的赞誉。左权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男女青年的情感抒发是那么自然淳朴、真挚,情感处理恰到好处;有表达相思之情的民歌:左权民歌《苦相思》,通过一女子做活、吃饭时的心神不定,表达了对情人的日夜思念。宁武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其歌词内在、含蓄,情感细腻感人;有表现情人相会的民歌:河曲《依心小话话说不完》,歌曲把恋人相爱相恋之情,细腻委婉,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还有情人离别的民歌:《背起铺盖哭上走》、《黄河情歌》。
      在反映对家乡、生活等的热爱上,有对劳动热爱的民歌:《捡麦根》、《割莜麦》;有对家乡思念民歌:《夸土产》、《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交城山》;有对生活憧憬的民歌:《土地还家》、《妇女自由歌》。这些民歌语言朴实,感情细腻和纯真,是长久积淀在人民心中真情的流露。
      山歌、小调和秧歌遍及山村、乡镇、大山和河边,编唱民歌已成为山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民歌不仅“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表现人的真情实感,表达人民的美丑观、善恶观,而且具有“乐也者,动于内着也”,即对人的心灵、情感具有净化作用。听着那高亢嘹亮,优美动人,发自肺腑的一首首山歌、小调等山西民歌,眼前就呈现出一幅幅纯真感人、充满个体生命活力的情感美画卷。
      三、质朴、鲜活
      黄土高原的苍凉、悠远,雄浑、粗犷,赋予山西民歌高亢、悠扬、质朴、自由、活泼的音乐特性和风格。山西方言的音韵特点又直接影响着山西民歌的旋律、节奏、调性、润腔等表达。因此,山西民歌具有歌词通俗口语化、诗意浓郁、曲调短小、结构精练和旋律清新的特点。
      音乐美是通过节奏、和声、速度、音强、音阶、调式和曲调等音乐语言,通过音乐上不同的声音、曲调之间的相互配合而自然构成的。由于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们的交流、沟通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山西民歌的音乐旋律起伏跌宕,空间感很强,感情抒发十分自由酣畅,体现出民歌节奏、节拍比较自由的特性,其艺术表现力非一般音乐体裁所能及。同样的曲调,为了表现不同情感,其歌词内容、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就可能灵活改变,出现许多变体,体现出民歌演唱的灵活性和即兴性。使得民歌的情绪越鲜明,就最能体现人性,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也就越能打动人心。但这与西方音乐节拍比较固定的规律和整板音乐有不同的表情性能。因为,其自由性和随意性的散板在民歌中具有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戏剧性效果,强化了歌曲的表现力。正如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其义即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求得和谐统一。从美学角度看,山西民歌的质朴、鲜活、不和谐、不协调的音律特点也同样遵循着和谐对比的形式美原则。
      山西民歌主要包括小调、山歌(又名山曲)、秧歌、号子、套曲等音乐体裁形式。小调在山西民歌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人们在室内或室外从事不太繁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其旋律优美动听,热情活泼,情感表达含蓄、曲折和有节制,形式上较规范。小调常将情感抒发寄托于叙述性的旋律和唱词之中,抒情与叙事交融在一起。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河曲民歌《绣荷包》,民歌手演唱时词可长可短,长时可多达34段。曲调由五声音阶商调式构成,曲调高亢有力,整体趋向成下行运动态势。核心音调及延长音均在上下乐句相呼应处陈述,显得平衡、整齐和富于动力,鲜明地渲染出北方的风情和风貌。
      山歌是适于劳动人民在天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山曲。山歌不同于小调,其音乐表现为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词、曲格律均较自由,多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便于歌唱者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旋律高亢、嘹亮、悠长、自由、热情、奔放和富有山野风味。曲调跳进多,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往往曲调的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并任其自由倾泄,情感抒发集中、奔放和热情,而不需要多层次铺垫或感情节制。如流行在临汾市的《五哥放羊》,系五声“5b7124”徵调式,“4”音和“b7”音的多次出现,起着民歌调性色彩的变化,加上“5”音的上滑音,不仅具有晋西南特有风格,而且对加深表现姑娘那种“但不知五歌来不来”及“五哥不来心里愁”的重重心思起到很好的作用。流传于左权县的《叠断桥》,承袭了传统的腔词结构形式,第一二句“一更鼓二敲”为重叠句。第四句“大炮响人都来瞧”的“大”字后的停顿,体现了传统《叠断桥》“断”的要求,使旋律连中有断,顿挫分明。
      作为山西民歌体裁的劳动号子虽然不多,也有着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音乐美特点。套曲类民歌,曲调典雅,结构严谨,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和尾声固定不变,正曲部分则可以由唱者随意发挥,加以增减。如《奇怪》、《大小姐下绣楼》等民歌。
      就山西民歌的歌词用语而言,山西方言属于西北方言系,山西民歌与山西各地语言的发音、语调(抑扬),语气(重音),特别是声调(四声)有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得山西民歌歌词具有通俗、质朴和方言气息浓重的特点,体现出地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演唱上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演唱者真假声相结合,感情真挚、朴实,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
      歌词中大量衬词和衬腔的运用是山西民歌的主要特色。它可以模仿特定的自然音响,对歌曲感情的表达,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生活气息的增强、音乐形象的丰富、曲式结构的完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歌曲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以及生活气息得到了生动的展示,纯朴而浓郁地显示了一个地区、民族的不同风格和音乐色彩。如山曲《想亲亲想在心眼上》中的叠字、衬字“心眼眼”、“窗眼眼”、“操心心”、“一阵阵”等。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中:“满天天、一苗苗、至顶顶、一杆杆”等叠字的使用,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流畅、优美。《土地还家》中的衬字:“的那个、呀嘛、哎咳等”,以及音高上的装饰音。歌曲表现出优美、欢快、亲切、朴实的音乐特性。民歌《会哥哥》重复句中“亲呀亲呀咳呆呀咳呆”的衬句,既充满关切的亲情又不无调侃的歌词,使它自始至终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祁太民歌《看秧歌》中,也运用大量叠字,不仅表现老百姓的说话习惯,同时还起到了装饰旋律的作用,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民歌中象声词的使用也是山西民歌的音乐特色。如神池民歌《割莜麦》:哥哥在山头以上嘶哆嘶哆割莜麦,小妹妹在山里、沟里、岔里。咯嘣、咯嘣、刨山药。(呀么亲亲)歌词的上下句分别使用了两个象声词,一个是割莜麦的声音:“嘶哆”;另一个是刨山药的声音:“咯嘣”。歌词的这些特点给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空间,让一个原本平面的生活场景变得音、画交映。
      比喻在山西民歌中也广泛运用,如“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它节奏规整、长音不多、委婉、清秀、行腔流畅。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开花调”歌词的上句常以“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歌词有很大的即兴性,因而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称为“开花调”。这类歌曲的歌词大都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实物的“开花”起兴,歌中不仅植物可以开花,石头、板凳、门窗都可以开,故称“开花调”。如“山药蛋开花结圪瘩儿,圪蛋亲是俺的心肝瓣儿”等开花调在民歌中起着起兴、修饰歌曲旋律的作用。
      浓重的乡音赋予山西民歌亲切感人的魅力,七沟八墚的黄土地给予山西民歌跌宕起伏动人的音乐旋律。此外,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受临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呈现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音乐色彩区,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表现在不同地区,同一首歌有多种唱法,展示了山西民歌多彩、鲜活、质朴的音乐美。
      四、尚俗、含蓄
      “所谓民俗,乃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它是一个社区、种族乃至民族生活方式的具象形式与活动结构,它在一个不断被重复的生活图景中形成沉稳的文化承传,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的言行和观念有极强的约束力。民俗和艺术都创生于人类生存活动中,可以说是天然化合。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曾讲,“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表现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即民俗”。
      民歌与民俗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对此,美学家黑格尔说:“艺术作品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欣赏并不是为了专家学者们,而是为广大的听众。……美是显现给他们那些对于显现的外在方面也必须感到熟悉亲切的人才行。”这里“熟悉亲切”就是“俗”,就是被人民所熟悉、所亲身经历的生活。如此这样,民歌才能被民众所喜爱和传唱。
      可见,“歌因事而发,以观风俗”《汉书・艺文志》。民俗与民歌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民歌反映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民俗是民歌产生的土壤与存在的根基,并为民歌提供了活动发展的舞台空间。山西民歌作为山西黄土文化和华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她是几千年黄土文化积淀而成的山西民俗的展示,包容了山西人民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从流传下来和新编的数量种类繁多的民歌来看,不仅反映社会生活内涵异常深刻,并且始终伴随着真挚、纯朴和含蓄的民族情感,表现出真、俗、趣的审美特征。
      从山西民歌的歌词看,歌词的俚语浅显,通俗易懂,口语化,老少皆宜是山西民歌的鲜明特点,体现出李渔所说的词曲创作应“贵浅不贵深”的美学思想。其义是指:“显浅”是让普通观众(男女老幼)一听就懂的通俗性。“显浅”不是“粗俗”、满口脏话,也不是“借浅以文其不深”,而是“以其深而出之以浅”,是“意深”而“词浅”,歌词要真正体现出通俗情致、含蓄深远的意蕴。这是因为,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方言俗语(包括衬词、叠字、象声词等)已化为人民生命里的基因,最能体现人民的精神所求。唱歌就如平常说话(即古人“歌咏其言也”)、赶路、砍柴那样,早已是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如民歌《交城山》,歌中的“灰毛驴”、“山药蛋”等乡音、土语,就会使远在异乡的山西人倍感亲切,由衷地生发对故乡――交城山的深切眷恋。
      从山西民歌所反映的内容看,歌唱也被自然地“溶解”到所有日常劳动、社交、节庆、恋爱和生育婚丧每个阶段的活动中了。头包羊肚子毛巾、手执羊鞭、豪迈、豁达和乐观的性格,河曲民歌《羊倌歌》和《五哥放羊》中的羊倌形象深深在人们的心理烙上了羊倌生活、心理习俗的特有印记。广泛流传、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歌《绣荷包》,描述一位青年女子通过绣荷包一事,表达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民间刺绣是与当地群众的服饰习俗相联系的。在山西,各地服饰虽有不同,但都俭朴,大多内穿“坎肩子”(有的地方叫“主腰子”或“红肚肚”)即贴身背心,或腰缠带子,或用刺绣的服饰装扮自己。山药蛋是山西部分山区百姓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刨洋芋》反映了当地农村土地贫瘠,历代农民以勤俭为本、以耕作为业的生活习俗及其食俗。《看秧歌》展示了在看秧歌前当地女性都要精心梳妆打扮自己的爱美心理,即:“青丝丝头发梳得齐,脸上抹的桃桃桃儿粉,画的就是一道道道眉”,而且还要再穿一双新布鞋,换上一身花花衣。正月十五闹元宵(俗称元宵节或灯节)是全民欢乐的盛大节日,到处是火树银花,灯的海洋。晋北的《观灯》和运城的《表花》就是在闹社火中演唱的民歌。
      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山西民歌,不论是反映岁时节令、婚丧嫁娶和祭祀,还是对自然风貌和生活习俗的描写,始终孕育着尚俗、含蓄的民俗风情。可见,山西民歌是民歌手用民间的、原生地的和本民族的语言,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生动的地方方言形象地唱出了百姓心中的感情,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情感和趣味,呈现出山西民俗中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伦理道德的民俗风情和精神面貌。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展示出一部分山西社会民俗生活的百科全书。
      五、和谐、深邃
      当我们站在黄土高原这一大舞台上,人、天地和音乐和谐地融为一体之时,我们便会有完全不同于音乐厅的感受。没有人为的剧场效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视听技术包装的歌声,这样唱出来的民歌是那样的鲜活,使人落泪和动情,让人完全陶醉于歌声里。
      “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所云“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揭示了人、民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情与景二者相互共生、融合,不可分离。歌手不是先有“情”才找与之相应的“景”;也不是先有“景”,再纳入一定的情,情景是相互生发,相互依存的。“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离开“景”则“情”无所寓,即非音乐抒发之“情”;离开“情”则“景”无所依,失其灵魂,亦不成为歌声之“景”。他们必须“互藏其宅”,故而“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这样才能实现民歌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也谈到:艺术意境不是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摹写,到活跃生命的传达,再到最高灵境的启示。
      就民歌而言,民歌不仅是由歌手创作,而且民歌的音乐表现方法和构成要素与一个地区的地貌地形紧密相关,民歌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比其他文化现象更为密切的关系。通俗地讲,地理环境也是民歌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民歌理所当然离不开生她养她的土地和人民。只有民歌与地理环境、人民和谐融为一体,才能洋溢出民歌的无穷魅力,产生和谐、深邃的意境美。黄土高原作为一个民歌大舞台,其民歌旋律是与起伏跌宕、恢弘苍凉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以及黄土地所孕育的乡土土语紧密连在一起,并且是以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内容的民歌,从创作、传承、演唱都融和了人的灵性和大自然的性格,构成了歌手、自然景观和音乐旋律完美融合的境界,组合而成了一幅美妙隽永的音乐图画。
      户外山野是山西民歌演唱的主要场所,尤其像山曲、号子,柔肠寸断、感人至深的歌声回荡在田野高山和山崖河边,带给人无限遐想和美的享受。如民歌《走西口》。“走西口”,俗称“走口外”。过去,在晋西北“地瘠民贫”的河曲、保德一带,男人“走口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因而孕育出《走西口》之类的山曲。“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上哥哥的手,送到哥哥大门口。送到哥哥大门口,两眼泪长流,有两句知心话,哥哥你记心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儿多,能给哥哥解忧愁。歇息要平地歇,你不要靠崖头,恐害怕千年的崖头,单等人来走。大河水长流,你不要独自走,只怕那风摆浪,摆在哥哥你河里头。吃饭要吃熟生吃不爽口,你得下那头疼脑热,该叫人家谁伺候。好话嘱咐够,牢牢你记心头,你到了十来日里,早早往回走。”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闹社火时节,《走西口》更是一首必唱的民歌。演唱者声泪惧下,围观者低声呜咽,她们在歌声里思念着口外亲人,情真意切、激起人们切盼与亲人的团聚幽思。殊不知,跑口外的穷苦农民并非都能春去秋归,数年不归的有之,尸丢口外的有之,可怜家中的妻儿老小,只落得:“望见人家想起你,心上好比刀与割;大雁回家落了霜,我想亲亲没指望”。
      山西民歌因地、因景和因人所产生的意境美,使人激发起“意在言外,情在言外”想象,不仅达到了情与景相融,思与境相谐,意与象相映,心与物相契,情景心物妙合无垠的境界,达到了歌手、天地、音乐相互融合、自然浑成的音乐美学意境;而且,使审美主体获得精神的超越、想象力的自由、人性的回归,使人的生命意识恢复本来的意义,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本体境界。
      六、结语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她虽历经岁月,仍像种子一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为民众所接受、喜爱和传唱,长久地留存于人民的心中。这是因为,民歌不仅具有和谐人心、陶冶人性的的作用,而且民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性象征,通过揭示世界和人生,展示有限生命获得无限精神超越的自由境界。总而言之,民歌说到底是人化和化人,是长久以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山西人民,用充满黄土味真挚、醇朴的歌声寻找精神家园的本真活动,以此获得心灵的慰籍与人格的关怀,进而展示出了其精神需求的自足艺术世界,孕育出了丰厚的音乐美学意蕴。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李渔全集・闲情偶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3]左权抗战民歌选.山西省左权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内部资料).
      [4]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
      [5]《鲁迅全集》第五卷《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鲁迅全集》第一卷《坟・我之贞烈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三《诗绎》.
      [9]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10]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6.
      [1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11.
      [12]杨瑞庆.中国民歌旋律形态.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6.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推荐访问:质朴 鲜活 和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