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时间:2019-01-09 03:26: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2010年内蒙古对口升学语文试题》从形式上看,结构互相杂糅,无明确区分;题型均属传统题型,整体相对较易;题量较大;赋分未根据难度拉开差距;能力层级偏于识记;覆盖率低于正常值。从内容上看,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覆盖全面;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其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难度降低;考查全面,重视基础;基于教材,适当拓展;不足是试题与考纲及大纲有所出入;形式方面不尽合理;内容方面不够实际;试题命制不够严谨。
      关键词:内蒙古 高职对口升学 语文试题
      
      内蒙古高职对口升学语文试题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为命题基础,以2010年内蒙古高职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考试指导纲要》为依据命制的。
      一、定量分析
      (一)内蒙古高职对口升学语文试题形式分析
      1.结构。
      目前试题的结构,据我总结,主要有三种模式或布局,即题型分布型、内容分布型和能力分布型。但本试卷在内容、题型和能力层级方面互相杂糅。第一大题选择既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文学常识,又包括古诗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第二大题判断既有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又有名句默写。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和第四大题文言文阅读选择、填空和简答均涉及。试卷无明确结构区分,属于综合分布型。
      2.题型。
      本试题客观题为90分,主观题只有作文一题,分值为60分,整体相对较易。具体题型为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写作,均属传统题型。选择题比例甚至超过作文比例,占到试卷总分的43.3%,填空与判断也占到11.3%,较易题型占整张试题分值的54.6%。
      3.题量。
      语文试题采用宋体5号字印刷,试卷总长度为12页,与普通高考试卷持平。试卷大题共5道,小题数目为51道,满分150分,限150分钟内答完。根据题量指标测量,可以得出:只有全部答题完毕时间控制在90―135分钟时,题量才视为适当。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平均需要120―130分钟。
      题型角度的题量选择题占绝大多数;内容角度分配的题量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阅读基本一致,现代文阅读题量相对较少;能力层级角度分配的题量以识记为主,理解与表达应用次之。
      4.赋分。
      从题型角度看,总赋分上选择题占绝对优势,平均赋分选择、填空高于简答。从内容方面的赋分看,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最多,其次是古诗文阅读,文学常识次之,现代文阅读分值最少;平均赋分现代文阅读、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和古诗文阅读基本相当,文学常识较低。从能力层级方面的赋分看,总分以识记为主,理解和表达应用次之;平均赋分鉴赏评价最高,其次为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识记最少。
      5.能力层级。
      整份试题在能力层级分布上共分五级。从比例上看,除作文外,识记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重点考查的能力,理解和表达应用次之。
      6.覆盖率。
      知识点覆盖率指标是衡量试题基本知识点和类型题覆盖程度的一项指标。计算方法为:试题所涵盖的基本知识点和类型题数目除以按照学科教学大纲规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和类型题数目。通常情况下,知识点覆盖率指标小于0.7时,认为试题不合格;介于0.7―1时,认为试题合格。据统计,该试题考点覆盖率只有0.67。
      (二)内蒙古高职对口升学语文试题内容分析
      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考查六部分:语音、文字、词语、句子、标点、修辞。其中词语、句子考查力度较大,文字和标点次之。基本每题平均为2分,题型以选择为主,有的结合阅读出现,主要分布区域为第一大题选择题,个别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内容涉及语言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能力层级覆盖全面。
      2.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名句背诵默写和文章体裁基本常识,赋分相对较低;从比例上看,作家作品受到高度重视,占到了整个文学常识部分的55.6%,题型为填空、选择和判断,分布在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及阅读部分的小题中,能力层级为识记。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一直承袭着课内与课外并举的模式。两篇语段均为文学作品,题型以选择为主,题量侧重鉴赏,赋分均等。总体看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课内语段选自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另外也通过选择考查了戏剧的文体常识和标点的运用,主要考查能力为识记。课外语段选自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名作《寄小读者》。试题题型有选择、填空和简答,赋分上选择和简答题方面有所侧重,主要考查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兼顾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
      4.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内容为文言文知识和词句翻译、语段理解及诗文鉴赏。题目材料为课内文句、一首课外诗歌和课内外语段各一篇,课内外题量及赋分比例上基本平均,考查内容上翻译、鉴赏和内容理解有所侧重,题型中选择占很大比重,兼以填空和简答,题目分布在第一大题和第四大题,能力层级重点为识记,其次才是鉴赏和表达应用。课内文章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知识;课外诗歌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用选择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以及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课内阅读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以选择的形式考查课内文言知识和人物形象;课外阅读为寓言故事《南辕北辙》,题型全面,考查文章理解和表达应用。
      5.作文。
      作文是话题作文“幸福”,属于贴近考生生活的大众化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提示,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较好把握。题目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体裁,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字数降至不少于700字,难度进一步降低。
      二、定性分析
      该试题基本能够围绕教学大纲和考纲,参考我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考虑到我区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命题,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选拔优秀人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特点
      1.稳中有变,难度降低。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保持稳定。试题的结构、题型、题量、赋分、要求、各部分比例、顺序和能力层级,除作文外,都基本保持不变,考查内容也能基本按照《考纲》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文学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五个部分编拟题目,基本符合《考纲》规定的考点和能力层级。
      试题难度有所下降。作文把过去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变成了不少于700字,这一改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答题难度,更符合现在中职生的能力现状。试题素材有很多为学生熟悉的语句,许多题目都曾经接触并练习,因此较易把握。选择为主、识记为主的题目也进一步降低了试题的整体难度。
      2.考查全面,重视基础。
      试题内容较为全面,卷面考查知识点基本涵盖语文学科的各项学习内容和要求。题型也涵盖了目前最常用的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作文这几种形式。能力层级也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几个方面。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和识记能力的侧重突出了该试题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的认识和对学生语文基础素质的重视。
      3.基于教材,适当拓展。
      试题中很多都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音、文字、标点、修辞的很多词句都来源于学生日常的学习课文;文学常识考查的也是《考纲》基本篇目的内容;名句默写更是离不开教材;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语段总有一篇来自课内,题目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完全和教材一致,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的比例非常均衡而合理。这种“以课本为基础,适当地拓展到课外,课内外以一定比例搭配”的命题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从学生基础抓起,让学生重视教材,重视日常积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力向更高的层次转化,适当拉开学生差距,使试题具有更好的区分度。
      (二)不足
      1.试题与考纲及大纲有所出入。
      (1)试题与《大纲》不符。第一,试题应用性不突出。《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这一点在试题中体现不够。虽然有部分题目涉及到应用,但仅仅是简单的词句的辨析,和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第二,部分内容考查不到位。《大纲》学习内容为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作品欣赏和文言文阅读五个板块。但是在试题中我们看不到口语交际的内容。虽然口语交际不适合书面考查,但至少有些知识和技巧是可以通过书面考查的。《大纲》要求“正确遣词造句、联句成段,写一段话能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语句简明、连贯、得体;学会写作常用的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但在试卷中没有相应体现。第三,各部分比例不协调。《大纲》学时依次排列为现代为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口语交际。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要重于文言文阅读。但在试题中,文言文的比例反而大大高于现代文阅读。
      (2)试题与《考纲》不符。第一,试题比例与《考纲》不符。由于《考纲》在题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依据,因此试题实际上比例不均。《考纲》规定选择题占27%,填空题占3%,现代文阅读占17%,文言文阅读占10%。但这些内容的实际比例却为选择占43.3%,填空占8.0%,现代文阅读占11.3%,文言文阅读占16.7%。第二,试题内容与《考纲》不符。如句子的选用和连贯都是应该考查且有所涉及的,但考纲中并未写明。
      2.形式方面不尽合理。
      试卷结构共五道大题,分别是选择题、填空判断、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前两题是题型,后三题是内容;前两题考查语言基础、文学常识、文言知识、古诗鉴赏,后三题包含选择、填空、简答和写作。结构不明确。
      试题的题型有待改革。判断题客观性过强,过于简单化,猜测度过高。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区别度不够,很多貌似主观题的题目答案却是客观统一的,实际上是难度加大的客观题,因此试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主观题。题型比例上,客观性试题过多,主观性试题相对不足。题型的学科特点不够突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充,添加更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题型。通过前面的题量指标分析,并结合其他地区高职考试,以及普通高考试题改革,可以看出内蒙古卷的题量稍大。试题在内容和能力层级比例方面不相协调。文言文的比重过高,识记能力的题目过多。试题的覆盖率不合格,在达标线以下。
      3.内容方面不够实际。
      语言知识部分的词法、语法、句法这些较复杂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中的部分语言知识和学生求学和深造实际应用相去较远,现实性不足。文学常识都是以简单连线式的判断考查,方式单一,缺少综合性和多样性,如名句默写只是填上下句,没有语境,不需思考,使积累沦为无意义的识记。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应该尤为重要,它充分体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但试题不曾涉及。阅读语段体裁单一,不够全面,基本侧重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否则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各种文体都应有所关注。写作范围不够全面。一篇大作文不可能考查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句、文段和文章,以及应用文都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阶梯式的考查才能够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4.试题命制不够严谨。
      审阅语文试题发现第一大题第九小题值得商榷。
      下列句子使用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好冷呀!――咱们什么时候去开会?”王明对李玲说。
      B.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
      C.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D.你是今天走呢?还是明天走呢?
      解析:答案为B。B项出自梁实秋的《雅舍》,完全正确。C出自鲁迅的《拿来主义》,叹号应为句号;顿号应该为逗号。D项在选择问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但是本题第一句应该也是正确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引号用法也完全正确。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李都明.规范、守正,文化韵味浓厚――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8):121-122.
      [3]司俊峰,胡洋.给试卷打打分――考试质量的定量分析指标初探[J].河北教育,2007,(2):12-13.
      [4]郭吉成.在稳定中适当微调,在微调中稳步迈进――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回顾与2007年高考复习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3)上:3-9.
      [5]周菊花.近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简析及教学建议[J].现代教学,2007,(5):51-52.
      [6]周京昱.坚守、探索、创新――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07,(8):4-21.
      [7]庄平悌.关注课本、注重文化、感悟生活――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7,(9)A:58-59.
      [8]杨书松.主观性、多元化、开放度――福建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5):14-20.
      [9]张云松.综合评价试卷质量分析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3):232-236.
      [10]许小荣.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

    推荐访问:蒙古 自治区 对口 招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