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0-10-27 13:28: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多篇 篇一

     2020 年 10 月 14 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40 年前,有一位中国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40 年后,当年的渔村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重任下,承担起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的使命。

      40 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特区早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深圳也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目的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伟大事业不能没有先锋。40 年前,深圳就承担起了改革开放先锋的重任,40 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通过观看大会直播,我感到,纪念特区建立 40 周年,一定要向这些改革先锋看齐,努力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奇迹。主要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向改革先锋看齐,就要学习他们大胆探索、解放思想的实践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建立特区 40 周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打破观念束缚、突破条条框框限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过程。回望深圳 40 年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沿着时间的坐标,深圳,通过不断打破束缚经济社会

     发展的旧体制,探索制度性的转变,其脉络清晰可见。进入 21世纪,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十大体系”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改革试验田”到发挥窗口作用,贡献的是“深圳经验”,如今从先行示范到“双区驱动”,彰显的是深圳智慧和深圳实践,最终呈现为“深圳方案”。四十不惑的深圳,风华正茂,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部深圳自我革新的改革史。

      二、向改革先锋看齐,就要学习他们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有了改革先锋,我们才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才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凝聚起无穷力量。一年一度的春战来临,我们支部的成员大部分来自生产管理和生产保障部门的骨干,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为春战生产保驾护航。

      三、向改革先锋看齐,就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求实精神。这些改革先锋,他们热情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我们支部的员工作为基层工作的党员,一定向改革先锋看齐,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善始善终,推动改革开放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从早期的“深圳速度”,再到“效益深圳”、“创新深圳”,深圳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目前,高科技、金融、物流等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也没有今天的深圳。40 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惊涛骇浪化成今天的璀璨风景。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40 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开路探路,这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1603。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崇高使命,就是寄望深圳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这是我们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深圳人要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记使命作示范,用改革创新攻克一个个“娄山

     篇二

     2020 年 10 月 14 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前海隆重召开,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总书记在会上回顾了深圳特区建立以来 40 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40 年来,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

     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是一条正确之路,正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让我们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一条强国之路,正是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们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位置,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一条富民之路,正是改革开放让 7 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就像会上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

     奋勇搏击。”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坚信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篇三

     今天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2020 年 10 月 14 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40 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昨天令人自豪。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迎来了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才迎

     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因此,回顾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不由得让人心生自豪,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欣慰。

      今天让人自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中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40 年来,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个人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茁壮成长。这一切离不开党的领导,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才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因此,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让我为自己能够有所奉献充满自信。

      明天充满希望。总书记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40 年风雨同舟,40 年披荆斩棘,40 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现在,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但是我们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勇。梦想在,希望就在。

     作为 90 后,我们必须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不忘初心,怀揣梦想,永不止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在新时代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篇四 篇四

     前瞻布局,提升产业能级 回顾发展史,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当时还很吃香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4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 年,深圳相继印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创造。2018 年 1 月,《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印发,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 年 7 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率先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接轨国际,扩大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权。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深圳得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 2019

     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 17001 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26277.98 亿元,同比增长 10.08%;实现增加值 9230.85亿元,同比增长 11.26%。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分别同比增长 2.4%、2.2%。

     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设 5G 行业应用试验_。截至 8 月 14 日,深圳已建成 46480 个 5G 基站。

     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介绍,5G 技术将给罗湖区转型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新动能。从去年开始,罗湖区全面布局 5G 产业发展及产品应用,支持辖区企业融入 5G 产业发展和 5G 技术应用之中。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桥管控、物流机器人、智慧交通等多个产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5G 产业是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缩影。在一次次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篇五

     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关键内核。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市场化导向。”

     从深圳创新模式来看,有“六个 90%”的显著特点,即全市 90%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来自企业,90%的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重大项目由企业承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已成为国内市场干预少、营商环境优、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之一。

     成立于1993年的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创新企业的代表,全球每 3 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上的零部件来自瑞声科技。瑞声科技高级副总裁江南介绍,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超 8%,2019 年研发投入 17 亿元。目前,公司的声学、光学、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射频器件、高速传输器件六大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领域。

     “全球每 100 台无人机里就有 21 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 10 个就有 3 个是宝安造。”宝安区委书记姚任介绍,近年来,宝安区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壮大创新动能,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

     创新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近年来,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和基础科研领域陆续取得突破。截至 2019 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 2260 家;围绕基因组学、大数据、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已设立 12 家基础研究机构,组建 11 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和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 4 个广东省实验室落户深圳;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顺利开工,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

     如今,深圳在 5G、基因测序、3D 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知识产权硕果累累;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 3 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70%。

     篇六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生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夏日炎炎,海风阵阵。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 0.25 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

     点小渔村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 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邓锦辉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邓锦辉说。

     邓锦辉搬过多次家。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 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邓锦辉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了。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现在的深圳国贸大厦、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砖瓦、沙石都是我们运过去的,我们是一天天看着深圳长高。”邓锦辉骄傲地说。

     虽然是简单的建筑材料运输,但市场供不应求。依靠自己的船队,村民们从中山运砖头来深圳卖,一船能装两万多块砖,能

     挣几千元。

     “那时候,经常要干到凌晨 2 点甚至通宵,大家抢着干活,不把当天任务完成没人下班。”邓锦辉说,他的妻子在村里珠宝厂上班,把一个个小珠子小亮片穿起来,做成装饰品运到香港卖。“虽然苦点累点,但两口子一起努力,感觉日子特别有奔头。” 跑运输、做加工„„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锦辉夫妻二人年收入就超过了 1 万元。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著名的“万元户村”。次年,村里统一盖起 30 多幢二层小洋楼,邓锦辉家也分到了一幢。

     “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样样都有,地板是大理石的,水绿水绿的。我最喜欢的是那台大音响,可以唱卡拉 OK,当时村里好多人都跑到我家来唱歌。”邓锦辉觉得,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过上的好日子。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1985 年,村里集资建成了 7 层高的工业大楼,制衣厂、表带厂相继入驻;1992 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可以获得分红;2004 年,旧村改造完成,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取代了老旧的“握手楼”和“拥抱楼”,邓锦辉搬进了现在的房子中。

     对渔民村村民来说,2012 年 12 月 8 日是难忘的一天。

     “经济发展了,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一合计,想丰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就办了个渔乐节。”邓锦辉说,渔乐节一次大概两小时,跳舞、唱歌等节目都由村民们自己出,大家都想露一手,

     在一起排练、演出其乐融融。

     “渔村一派时尚景象,绿荫通幽处,小区人气旺,举村喜气扬,赞扬改革开放„„”渔丰实业公司一间办公室里,传出这样一首悠扬的粤语小调,这首小调就是几位村民为今年渔乐节准备的。如今的渔民村,村集体资产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 800 万元增长到 4.8 亿元。“渔民村正计划对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进行全方位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贡献。”邓锦辉说。

     “海上飘零”“翻身解放”“春到渔村”„„蜿蜒 350 多米的渔民村文化长廊里,一幅幅精美的青铜浮雕记录了今昔变迁。从渔民村向西北方望去,京基 100 大厦等许多深圳标志性建筑耸入云霄。

     篇七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 20 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

     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 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 11 点。“在老家,大家晚上 10 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

     学到的东西更多。

     “在深圳,企业普遍提倡内部选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戚卓说。

     由于表现出色,创维集团成立品牌部时,戚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集团总部工作。从郊区来到摩天大楼林立的市区,这段路,戚卓走了 3 年。深南大道、地王广场、华强北„„这些曾令她艳羡的景观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余,戚卓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2012 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体验式沙龙,受到很大触动,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开始着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相关知识。

     那时,已经 34 岁的戚卓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她能行吗? “最初我也很犹豫,觉得自己早过了学习的年龄,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既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 50 多岁的职场资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励让我燃起信心。”戚卓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的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学习充电,来晚了就会找不到座位,只能‘转战’咖啡馆和书吧,正是这种氛围激励你去学习。”戚卓说。

     2014 年,36 岁的戚卓决定,离开创维集团,挑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看到这座城市在改变中进步,身边朋友在改变中成长,我也想改变一下。”戚卓说。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取得资格证外,还得经历长期的实习锻炼。2016 年,她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开始实习。然而,实习非但没有工资,还得“倒贴”学费。

     “前半年的实习期,各类理论学习、接受培训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还没达到签约条件,后半年的实习期,我给自己加大了学习和培训强度,又花了三四万元。”戚卓说,尽管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但她还是坚定地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 年,戚卓通过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考核,正式成为签约心理咨询师,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过 1300 万人、竞争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戚卓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

     戚卓喜欢骑车去深圳湾公园,沿着滨海栈道骑行,凉爽的海风吹过,视野中的大厦高耸入云,近处的公园草木葱郁,让戚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还是想不断奔跑,因为深圳的活力、朝气给我力量,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推荐访问:经济特区 心得体会 深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