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浸润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29 08:2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陆诚(南通市启秀市北初级中学/江苏省南通市)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单向式教学方法。单向式教学会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只是一味传输知识,这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参透其深层含义,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目标,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将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浸润一词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释。首先,“浸润”的表面意思是液体逐渐渗透,最后将某一物体完全浸湿。这一现象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层次性地、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而不是猛烈地、毫无针对性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会逐渐深入交流,找到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其次,浸润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过程,而这与教师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细致、全方位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环境。针对不同学生,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既做到彻底渗透,也要做到缓慢细致地“润泽”。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发挥浸润式教学的真正效应。与此同时,在开展浸润式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意识,最终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总而言之,浸润式教学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育模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1.主体交互性分析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以及思维方式还处在逐渐成熟的阶段,在遇到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立足引导地位,为学生提供教学,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从教学目标看,所有的教学计划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对此,教师如何制定教学计划?怎样教授教学内容?要教授到何种程度?以上这些都取决于具体学情。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占据主要引导地位,但是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浸润式教学则可以完整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交互性,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式教学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开展浸润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充分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了解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浸润式教学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引路人,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融入浸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能够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还可以时刻掌握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教学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2.循序渐进性分析

    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而且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引导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最新的教学观念应该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浸润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学生已学知识与时事热点来创设浸润情境,在情境的铺陈中促使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这也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人到他人、从小家到国家规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全面性分析

    浸润式教学中一个特点就是全面性,在教学中,全体学生与教师必须要完全投入到浸润式情境当中,而不是教师一味单独传授知识,由此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活动浸润,语言浸润,情境浸润等多种方式,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核心素养。

    4.审美性分析

    浸润式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师生或生生之间做到愿交流、有交流、深交流,在交流中去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注重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而浸润式教学打造了富有美感、触及心灵的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认知与心灵共同发展,师生之间也能构建出富有美感、和谐融洽的关系。

    1.对浸润式教学认识不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的创新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现状。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大量习题,反复背诵知识点,这种学习模式给学生造成了一定压力。部分教师认为,浸润式教学无法帮助初三学生短期内快速提高成绩,因此这些教师并没有完全重视浸润式教学的使用,更愿意依靠传统模式进行课堂设计,并没有认真钻研浸润式教学的内涵。

    2.对浸润式教学课外活动不够重视

    在开展浸润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通过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实践创新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课外活动的安排,这种情况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无法有效发挥浸润式教学的真正作用。

    3.缺少整合浸润式教学资源的能力

    相比于老版教材,当前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栏目。例如,新增了“运用你的经验”“方法与技能”等环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栏目的增设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学生能够通过自行阅读栏目达到对教材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浸润式教学时以新教材内容为根本,充分挖掘新教材中蕴含的深刻价值,收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育素材,并将这些内容进行再整合,由此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过分依赖教材,缺少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相整合的能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浸润式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在初中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原理,根据课堂的整体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判断。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不是像传统评价模式中,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在传统的评价体系当中,考试成绩将班级划分成了不同等级的群体,对于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这种评价模式是不公平且不全面的。所以在浸润式教学理念背景下,需要教师将评价方式进行多样化设计,融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环节,构建健全的评价体系,从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浸润式教学的地位

    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开展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积极研究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活动,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以及学习需求,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根据,找到学生兴趣点,积极创设浸润式教学情境。例如在《悄悄变化的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将自身的变化写在纸条上,然后再匿名投递到纸箱中。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并且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在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整改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教师也不能忽视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充分渗透核心素养,才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2.提升专业水平,强化浸润式教学的应用

    良好的教学水平是有效开展浸润式教学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蕴含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此,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开阔自身眼界,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构建起自身的完整知识体系。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多样性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浸润式教学。

    与此同时,在浸润式教学环节,还要求教师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以及情绪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能够最大程度感染学生使其积极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此,为了有效发挥浸润式教学的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应该富有情感,并且抑扬顿挫,利用带有情绪的语言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其次,教师在开展浸润式教学时,要提高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人数以及活动形式的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利用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目标的目的。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感染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所表达的情绪呈现出正面、积极、富有力量的特点,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利用自身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3.丰富教学评价,健全浸润式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评价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查找相关资料,并设计出几个简单的调查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社会与校园中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开展全面性评价,尽量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以及准确性。例如,评价目标可以定为小组分工是否协调、问卷问题是否合理等等,最终达到评价体系的完整。

    4.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浸润式教学参与度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探索者、发现者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浸润式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交流互动的环节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可以根据“生命是否能够永恒?”这一辩论题目,开展辩论会,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身观点,并在辩论会中畅所欲言,以此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枯燥。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与自身进行沟通,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教学建议,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水平,创建出学生更感兴趣的课堂内容。

    5.巧用新型媒介,拓展浸润式教学学习途径

    在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发挥不同教学媒介产生的积极教学效应。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友情、亲情等内容时,为了提升浸润式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自传》《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优秀书籍,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媒介,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浸润式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屏障,全方位关注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健康的浸润式情境教学,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多方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逐渐发挥浸润式教学的真正效应。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使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法治道德评价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浸润 法治 课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