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析

    时间:2023-06-20 20:0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 磊

    (郯城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199)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农业科学技术必须要实现全面创新。因此,人们对春玉米的栽培工作给予重视,采用科学的培育方式种植春玉米,加快玉米产业的发展。推进玉米产量就要从创新培育观念入手,更新自身的种植栽培观念,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为栽培技术注入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部分主食加工的必备原材料,玉米的产量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关乎国计民生[1]。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已取得诸多成果。随着行业的发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还兼顾质量层面的提升,即实现高质、高产的双重目标,能够在解决规模问题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突破。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逐步深化之下,加强其推广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项技术“开花结果”的必由之路。

    农业技术的推广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引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技术,将其有效推广至田间地头。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予以指导,提高农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水平,使更多的农户了解、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将其落到实处,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有两条路径,即政府推广和非政府推广,两者并行的模式对农业技术推广有促进作用。

    山东省晴天天数多,日照充足,冬夏季节的日照时数甚至可达到年均2300至2900小时,加之该省土地耕作率高,土壤松软肥沃,有利于玉米生长,虽然容易冬旱和春旱,但是由于玉米本身既可以对抗干旱又可以抵抗洪涝的特性,能够很快地适应土壤环境,干旱对玉米的生长状况影响也不会太大,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依然很有保障[2]。

    2.1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采用以良种搭配良法的科学种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挥优质种子潜能,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该模式要求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先行处理,首先要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含水量不能超过13%,发芽率不低于95%;
    还要施加药剂提高种子精度,经处理后的种子纯度可超过97.5%;
    最后还要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用可以消灭蚜虫、灰飞虱等等常见害虫的化学试剂浸泡种子,从而提高种子和植株的抗虫害能力,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率,在种子上喷洒能防治常见病害的药剂,如戊唑醇等,以防止玉米的穗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腐烂[3]。处理好种子后,播种也要采用科学方法,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土地条件采用不同的耕作策略,比如在土地条件总体良好的主产区,可以采用机械化大规模作业的模式,而在土地条件良莠不齐的产区,则需要更多的人工调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2 双行交错种植技术

    传统的等行等距或大小行平行的种植方式,虽然非常便于管理和收割,但是种植密度过高,导致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流动空气,因而不利于植株发育,并不能保证玉米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因此,临沂市郯城县提出单垄双行交错密植方法,充分保证每垄植株之间有充足的距离,保证每棵植株都能充分地接触光照和空气。具体操作为打造截面为梯形的垄沟,对垄沟和垄台进行交替处理,每垄之间预留匝道,设置不同方向的种植线,进行交错播种;
    第一年在不同方向的种植线上播种,第二年预留垄台交错位置,除草施肥并保留根茬;
    下一年对前一年的根茬进行处理,前一年播种过的位置不再播种,保留部分秸秆进行水土保持,来年交替耕种。

    2.3 合理密植技术

    充足的光照、空气和水分是玉米植株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掌握合理的种植密度,防止玉米因为光照不足而发育不良,或是因为空气流通不畅而滋生虫害、根部腐烂。选取郯城县两块土壤条件、雨水光照条件都相同试验田,且在耕种前检验出其土壤酸碱度、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相同,分别为7.04、1.14%、5.58mg/kg和153.2mg/kg[4],在这两块试验田上同时播种和收割玉米,但是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记录并对比其叶子面积、果穗吐丝状况和总产量情况会有何不同。经过比对发现:

    首先,玉米植株的叶面积指数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也就是玉米种植密集度越高,植株叶接触阳光更充分,空气流通性也越强,对植株生长的有利影响程度越高,而且这种影响在82 500株/hm2的密度时达到最高;
    其次,相比67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的密度,在密度为82 500株/hm2时,果穗吐丝的干重会有明显的增高,具体可达到1-30d,虽然吐丝到达40d之后吐丝干重较前两种密度略有降低,但又会在收获期达到最高干重(230.35g>223.47g>168.96g);
    此外,82 500株/hm2密度的千粒更重、含水量更低、果穗更粗,因此82 500株/hm2是最合理的种植密度,该密度下的玉米果实颗粒更加饱满,质量更优,总产量也更高[5]。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具有全局性,即贯穿玉米栽培全流程中。其中,播种前注重品种的选择,此举是实现高产栽培目标的必要前提。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农业技术人员需综合考虑到土质、光照、降雨、温度等各项与植株生长有关的要素,据此合理选择优良玉米品种,为后续栽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选种后,进入种子处理环节,按照“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种衣剂包衣→发芽试验”的流程有序操作[6],挑选出不合格的种子并予以提出,充分保留优质的种子,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后,进入土地的平整阶段,具体考虑到土地情况以及种植时间,富有针对性地修整土体,给播种创设良好的条件。以春季播种为例,挖深控制在25-35cm,在此条件下,使种子有效生根发芽。

    种植的技术要点较多,播种为首要工作,需考虑到种植区域在土壤、气候方面的具体情况,灵活控制播种区。

    播种后,根据玉米品种特性适时施肥,增强土壤肥力,给玉米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玉米栽培期间的田间管理内容丰富,细节较多,涉及到补肥、间苗、定苗、除草等影响玉米产量的方方面面。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农业技术人员应为农户提供正确的引导,由其科学完成各项工作。

    除前述提及的内容外,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纹枯病、叶斑病、蚜虫、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中,可根据实际环境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尽可能减小病虫害对玉米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玉米产量。

    4.1 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进行,在此期间管理体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碍于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缘故,难以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开展相应的推广工作,不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生产,产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还有部分种植户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较为局限,未明确其在玉米高产中的重要作用,在此类主观意识的干扰下,不利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4.2 推广的区域性较强

    玉米种植的区域环境有其特殊性,南北方失衡的现象较为普遍,限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在具体的推广工作中,部分技术人员仅局限于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进行推广,对偏远地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该区域的农户信息相对闭塞,缺乏接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机会,对玉米栽培的认识停留在固有层面,使得技术推广有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此外,我国南北方的环境差异显著,在大范围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可能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现出不适性,增加推广难度,使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部分地区取得显著的成效,而其他地区相关技术水平滞后,区域农业发展失衡。

    4.3 对病虫害的认识浅显

    各玉米种植区在土质、气候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均有特定的优劣势,其中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性病害,例如丝黑穗病、粗缩病、青枯病等,且即便是同一种病害,随种植地区的变化,生理特征也有所差异。黏虫、地老虎等虫害也将影响植株的生长,在相同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如此复杂的病虫害应对形势下,若农户对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或是其缺乏足够科学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均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威胁到玉米植株的生长,难以实现高产目标。

    4.4 对新品种的认识不足

    玉米品种的选择具有系统性,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自然优势、抗病性、耐抗性等多方面的特征,通过对主流品种的对比分析后,挑选最合适的玉米品种。但具体至实际推广工作中,对玉米新品种特性认识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导致推广缺乏针对性,挑选的玉米品种并不能有效适应当地的栽培环境,玉米产量有限,难以达到农户预期的收益,迫使技术推广丧失其在经济价值方面的优势。

    5.1 注重宣传,突出经济效益

    为充分发挥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需要加强宣传,拓宽其覆盖面,使农户从多个维度认识到该项技术所创造的价值,转变固有认知,主动接受该项技术,配合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宣传的覆盖面要广,优质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均是宣传中的重点内容。以合理密植为例,在玉米栽培活动中,通常采取一垄地种植两行玉米的方式,每穴播两粒种子,单株留苗,按照此思路,每667m2的种植数量控制在3700-4100株。当然,种植密度并无特定的规定,具体根据玉米的品种和植株类型做合理的选择,例如平展型中熟玉米的密度可适当减小,紧凑型早熟玉米的密度可适当增加。

    5.2 建立推广体系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多方联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地区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政策层面的支持,建立高产创建示范制度,规划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试点,起到带动作用。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为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土壤条件、地势、玉米种植方式予以选择,例如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普通地膜、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超微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微膜。而为了切实提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技术人员需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基于掌握的数据计算土地的覆盖率和土壤信息,以科学的方式挑选地膜类型,引导种植物用合适的地膜加以覆盖。此外,积极获取乡镇政府的帮助,面向区域内的种植户举办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学习中,再结合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将技术落实到位。在推广体系的建设中,需紧密结合地区调研资料,避免盲目性。积极开展高产示范田的建设工作,考察地块,采集信息,逐步完善田间档案,为后续技术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引导[7]。技术中心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分配,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由其深入到农业种植活动中,结合农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予以科学的指导。

    现阶段,部分乡镇对农业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逐步加深,为促进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正着手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推进群众组织与群众培训的体系建设,富有针对性地建立专题技术培训机制,协同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尽可能将前沿的行业技术传播至农户群体中。依托于宏观的技术指导,促进技术的普及。

    5.3 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种植与推广

    新品种推出后,先组织小范围的试种,判断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现场环境等相关要素对作物的影响,经过对比分析后,挑选出最适宜的玉米品种,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玉米新品种推广的几个步骤:

    5.3.1 新品种导入阶段

    大概从对新品种的试验或审定完成后的第二年开始,新品种就迎来了导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品种宣传力度,增加大众对品种的熟悉程度,扩大该品种的市场范围,提高其市场地位。这一任务具体要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是开展试点推广,先选择试点,在品种审定初期,还是要采取相对保守的、风险较小的方式,选定特定的最佳区域开展实验和展示,仅进行小规模的示范和宣传,采取少量多次的推广模式,让不同地区的小部分农民先了解和尝试新品种;
    第二步是待小规模宣传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增加试点数量、扩大实验规模,选择种植面积大、土壤和气候条件好、种植户数量多的地区,安排大规模的试验展示,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播种,传授其经验技术,并全程跟踪和记录植株生长情况。第三步是召开现场考察会,带领农户和销售商参观有代表性的试验田,使其亲临现场,眼见为实地检验新品种的优势和试验成果,这是提高大众对新品种的熟悉程度的最直观、最高效的方式。

    5.3.2 新品种成长期阶段

    从新品种试验完成后的三到四年开始,新品种便进入成长期,该阶段要在前一阶段提高大众对新品种的熟悉程度的基础之上乘胜追击,提高新品种的市场份额比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品种的实验效果和实际情况有全面、准确的把握,确定新品种的自身独特优势和定位,其次要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宣传和推广。

    5.3.3 品种推广进入成熟期阶段

    新品种合适能进入成熟期要视其实际实验效果而定,一般在三年左右,但是也会受试验者操作水平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企业在保持新品种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之上,降低成本,打造价格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在宣传推广上的投入成本要相较前两个阶段开始缩减,不再开展大规模的、集中的推广活动,而是采取更高效的媒体传播,而且只需要间歇性的播报,保持大众对该品种的记忆即可,此外还有不断优化新品种的性能,继续提高其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从根本上保持该品种的市场地位,尽快推动企业上市,这样不仅能给新品种带来直接增值,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还对整个农业发展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5.4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积极配合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工作,心系农户,了解其具体的农业种植需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讲解高产栽培技术,使农户准确认识此类技术,明确其具备的优势,进而更为有效地推进新技术的推广进程。此外,为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可适当采取补贴的方法,若应用新技术后创造的经济效益低于以往的种植方式,则予以适量的补贴,以弥补农户的经济损失,在消除其后顾之忧后,继续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坚信在不懈的探索下,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将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

    5.5 春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环节

    春季是病虫害最高发的季节,因此春玉米质量和产量的保障,主要靠防治病虫害实现。目前消灭病虫害的主要方式是喷洒农药,但是农药要科学喷洒,最关键的是要精准掌握用量,过多和过少都不适宜,过少会防治效果不佳,过多甚至会直接导致植株死亡。春玉米的生长难免会受到地老虎、蚜虫等害虫的威胁,在气候湿热的地区,枯纹病、大小斑病也成为玉米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此可以喷洒井岗霉素水剂和多菌灵可视性粉剂来防治,但是要科学调配其浓度和比例,井岗霉素水剂的浓度宜为3%,每100g药剂调配60kg的水喷洒于667m2的土地面积,多菌灵可视性粉剂的浓度为50%,但是需要稀释至500倍后才能大规模喷洒[8]。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讲究方法,需致力于科研水平的提升,在保证科研技术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加大推广力度、扩宽推广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此也取得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在肯定现有成就的同时仍需意识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范围有限、深度不足等层面的问题,持续加强探索,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推广策略,持续提高推广水平,依托高产栽培技术来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新品种高产植株青菜新品种介绍上海农业科技(2022年3期)2022-06-11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几个杏新品种介绍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17年4期)2017-04-10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年5期)2016-04-12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中国果业信息(2015年12期)2015-01-2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中学生理科应试(2014年2期)2014-04-23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推荐访问:技术推广 栽培 高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