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三农”问题的出现和破局之策

    时间:2023-06-06 15:2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苏 奇,游珊珊,陈斌卿,潘忱怡,李小月

    (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524;
    2.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 401120;
    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智能人居环境研发中心,重庆 401524;
    4.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重庆 401524)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国之根本,盖因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保障,支撑着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业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内容的“三农”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实施,传统“三农”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即“新三农”问题。

    “新三农”问题对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直接影响,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该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研究“新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找出“新三农”问题的解决之策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时有助于拓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研究。

    农业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基本保障。自古以来,统治者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制定了多种措施与制度,例如积极推行以农为本的重农抑商政策,施行通过提高粮食价格和地位促进农业生产的贵粟政策,以及以皇帝亲耕为天下表率的劝农政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革命使持续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完全摧毁。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呼声日益高涨。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政策实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逐渐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传统“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逐渐得到缓解。20 世纪90 年代,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速,农村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新三农”问题开始显现。“新三农”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1 农村“空心化”问题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变为城镇居民。虽然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人口规模。有学者指出,2000—2010 年,我国每天平均有250 个自然村落消失[2]。村落是农村人口聚集点,消失意味着农村人口的集中和减少。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需引起重视。

    2.2 农业边缘化问题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剧了农民兼业化和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项继权和周长友(2017)[3]提出,农业占GDP 的比重平均每年下降0.5%,1978 年为27.7%,2009 年已降至9.8%。由此推断,我国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在未来可能继续下降,该趋势会使农民和农村的地位随之下降。同时,与“三农”相关的问题也可能被驱离于社会发展的主流视野之外,以致被政府、企业或民众忽视。

    2.3 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60 岁、65 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比城镇高出7.99%、6.61%[4],导致出现“农业生产后继无人”这一论断。此论虽然过分悲观,但侧面反映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3.1 生搬硬套国外发展模式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1995 年,为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试图从发达国家引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农业公司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农户与公司之间的消息不对称,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并非真正平等的合作关系。同时,经济实力和背景较强的公司拥有的强势地位缺少第三方力量进行制衡,导致农户在与公司的合作、经营过程中难以展现自主意志,没有话语权,最终公司利用强势地位得到利益畸形倾斜,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3.2 城乡差距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城乡户籍之间的深沟壁垒,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减少了农村居民通过贡献劳动力实现收入增长的机会,导致进城务工的农民少有意愿回乡建设,拉大了城乡差距。虽然改革开放40 年以来,农村取得巨大发展,但相较于乘市场经济改革东风的城市,无论是在人均收入、基础设施、生活水平还是在医疗设备等方面农村均处于弱势,造成农村人口加速流向城市,尤其是向中心城市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减少,经济活力降低。

    3.3 工业未及时反哺农业

    1953 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过去,国家为尽快建立完整、规模的工业体系以增强国力,施行向农业索取而扶持工业的政策,导致大量农产品以较低价格被投入到工业、贸易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中,原本应投入到农业的资源被倾斜到工业部门,以支撑其加速发展。该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资源匮乏、生产力不发达的特殊时期,确实起到了支撑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规模现代工业体系的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的“剪刀差”使农民负担沉重,阻碍了农业发展。

    工业得到一定发展后,未及时反哺农业,反而进一步挤占农业应享有的各项社会资源,加剧了农业的压力。此种状况在20 世纪80 年代有所缓解,但进入到90 年代以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再次将原本应进入农业的社会资源吸入第二、第三产业中,进而导致农业继续独自面对资源匮乏的压力。

    4.1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新三农”问题会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在现有农业科技水平之下,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进而导致农业生产萎缩。以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的韩国为例,由于其农产品产量较低,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了2.85 倍。韩国的大米价格是我国市场大米价格的6~7 倍,红薯等蔬菜价格与肉类持平[5]。倘若我国不重视“新三农”问题,一旦出现供应危机,将导致粮油蔬菜价格暴涨,所有与民生相关的物资价格体系会因此波动,国民的幸福指数将会伴随生活成本的上升而大跌,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4.2 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进城打工,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农民离乡务工造成了严重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对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服务于养老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其服务力量更加缺乏。不仅如此,人口的大量流失会影响农村的服务产业,便民小商业、医疗机构等会随着人口减少而流散。如不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农村看病买药难、购物做饭难、休闲娱乐难等问题将会接踵而至[6]。

    4.3 就业压力增大

    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无法为大量涌入的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城市的失业现象增多。一方面城市中有大量未找到合适工作的进程务工农民,另一方面农村日益陷入劳动力缺乏的困难局面,这种状况本身即是对宝贵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应以各种灵活措施对其进行均衡,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失业人口增多会加剧城市的贫富差距,导致行政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管理成本增加,引发社会矛盾,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7]。

    5.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将农业与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度结合,既有利于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帮助农村留住人才,提高农民收益。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该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市有无公害产品378 种、绿色食品67 种、有机农产品106 种。同时,当地打造了如西岩乌龙茶等16 个通过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农业迅猛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5.2 培育农业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农学院开启国际化教学模式、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出国交流学习,引进专业的农业人才担任高校教师,重视试验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重视生产实践和技术推广,通过培养和向社会输送农业相关人才,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

    5.3 提高农民地位

    农民应当在主流社会中受到更多关注,增加话语权。应增加农民阶层代表在各级人大组织中的席位比例,设置专门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设置以农民为主角的法定节假日,鼓励民间艺术组织编排与“三农”题材有关的文艺节目等,促使社会形成尊农、爱农的良好风尚。

    5.4 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直播带货模式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例如,京东发挥其供应链优势,为农村地区提供销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销流通体系。抖音专门推出“富域计划”,助力100 个区域农产品年销破百万元,1 000 个商家年销破千万元。政府部门应继续引导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并投入到乡村基础设施、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建设和运营中,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并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投放,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5.5 借鉴较为成熟的治理经验

    各地不仅要学习国内农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还应具备全球视野,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解决国内的“新三农”问题。例如,在注重粮食产量的同时,逐步提高其质量。有学者提出,可以效仿台湾地区的精致农业,在有机农业方面搭建农业技术服务团,专门针对有机农作物的生长、病虫防害等进行研究,确立指导有机农业的民间团体。还应建立以产销履历产品、有机农产品、优良农产品为中心的农产品验证制度,增修有机农作物法律法规,构建一个有效的有机农产品营销体系。

    资金的流向会决定现代产业的兴衰,因此有必要加强财政支持。基于此,我国应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养老体系,确保老有所养。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以法律手段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在教育方面,可以参考师范院校学费制度,减轻经济负担,吸纳优秀人才扎根农业。在社会管理方面,继续推行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化。

    新的社会环境下,“新三农”问题广受关注。中央多次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与建设新型农村的必然性。“新三农”问题解决妥善与否,对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新三农”问题的出现具有两面性,既是契机又是挑战。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直面这一挑战。为此,国家应采取诸多措施。首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实现城乡之间人口、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等;
    其次,加快农村体制改革,加速新农村建设;
    再次,继续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政策,促使新农村建设提速,使新型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农民应运而生,为解决“新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新型农民会为我国农业注入更多、更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改变我国农业的面貌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的发展前途必然更加光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推荐访问:三农 之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