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五步法”助力古诗词教学效率提升

    时间:2023-05-28 12:45: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赵有燕

    现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每一册教材都选编了一个诗歌单元,另外还有几首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实在是培养学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核心素养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古诗词,真心爱上古诗词,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古诗词教学“五步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采取美读的方法教学古诗词,是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所谓美读,是带着感情有韵味有节奏感的朗读。可以有不同方式,一是让学生听名家录音朗读,二是老师作示范朗读,三是选播歌手的唱读音频或视频。初中生欣赏古诗词,对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是很难,但不一定能懂得诗词中的感情,也可能读不准诗词中情感,但他们的听觉很灵敏,模仿能力也很强,通过美读古诗词,可以让他们感受朗读或唱读的音量大小、音调高低、语速快慢,尤其是名家朗诵或歌手唱读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变化,可以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得跃跃欲试,受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通过这三种形式的美读之后,再让学生跟读,他们也会摇头晃脑,有板有眼地模仿着读了,会有意识地模仿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旋律。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受到诗中情感熏陶,于是他们会在美读中怡然自乐。

    例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在梳理诗歌节奏、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播放喜马拉雅的朗读音频,或者播放央视网(cctv.com)撒贝宁的朗诵视频,或者“爱奇艺”方明的朗诵视频,并且在连续播放两次之后,让学生跟读。学生在多次听读中,会在朗诵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舒缓节奏中跟随曹操的脚步登上碣石山,满怀喜悦眺望大海;
    会在朗诵者“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丛生”“丰茂”拖音与重读中,感受到碣石上树木、百草的高大、茂盛与勃勃生机;
    会在朗诵者“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变调中感受到秋风的强劲声势与大海波涛的磅礴力量,仿佛看到了曹操张开双臂,迎着狂风,朝向大海的亢奋激动的形象。尤其会在朗诵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恣意宣泻的抑扬有致的旋律里,感受到曹操容纳一切的阔大胸襟与建功立业的热切渴望。学生在听读之后再跟读,跟读之后再听读,再自读,自然会因为熟悉并能模仿朗诵者的节奏、旋律而激起一种表现欲望,自然会因为在反复美读中能体会到诗人的阔大胸襟与雄伟抱负、因为在反复美读中能感受出诗中生机盎然与壮阔雄奇的意境美而涌起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同学们在欣赏诗歌中的这种情感体验,不是靠老师的讲解获得的,而是他们通过美读自然产生的。这就是古诗词的美读怡情之效。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有不少写景诗,写景诗多由多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采用赏画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画面,体验情感。具体方式有,一是由老师当众画简笔画,或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古诗配画;
    二是播放网上搜索到的古诗配画;
    三是播放配画的视频朗诵。因为诗配画、朗诵视频的画面中,能够呈现诗中景物,会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图形、色彩,有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而且初中生对色彩很敏感,会由各种图形生发出大胆奇特的想像,借助对色彩的敏感,对图形的想像,他们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配合朗诵音频,如果教师能够随手画出“藤、树、鸦、桥、溪、马”等形象,并作任意的组合,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激活,学生就会随着教师的简笔画进入词境的再创造中,会感受到词中苍凉、阴沉、暗淡的氛围与色调,会体会到词人孤寂、悲酸、凄苦的心境。

    再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水平云低”“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迷眼”的图画,然后播放腾讯视频中的动漫,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片、动漫,一边听录音朗诵:“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欣赏富有情趣的画面,学生能够获得直观印象,自然会对“孤山寺”“贾亭”的形、“乱花”“浅草”的色的遐想,会从“莺争树”“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中感受到钱塘湖早春的无限生机,会对“乱花迷眼”“草没马蹄”的优美意境心生向往、喜爱之情。这样鉴赏写景诗词,不需要老师多讲解,学生欣赏图片,反复诵读诗歌,会对诗人对早春时节的钱塘湖东堤绿杨景色的迷恋与赞美有所体验与感悟。这就是学习古诗词的赏画悟情之效。

    通过美读怡情、赏画悟情两个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会有所体验与感悟。但是有些古诗词仅仅靠美读与欣赏图片、动画,不足以完整把握内容、深透理解意蕴、真切体验情感。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重点意象、关键词进行推敲、琢磨,方可探究出词中义、词中情。尤其是一些生僻字、疑难词、核心意象词,更需要翻、词典与相关资料,多琢磨,多推敲,力求多角度准确把握词义,深入体会情感。

    例如学习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美读是必要的,赏画没有现成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跟随诗人的脚步游历一番小山村,感受一番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见证一番山村丰收富足的景象与热闹迎春社的气氛。对于诗人的情感,必须抓住一些关键词来揣摩、分析。比如“莫笑”是劝慰的口语词,“若”是假设性关联词,“倘若、如果”之意。这两个词容易被忽略,其实,将这两个词琢磨透了,推敲好了,自然就容易把握作者对山村优美自然风景的迷恋、对村民热情待客、山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山村丰收富饶的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等丰富情感内涵。

    再如学习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望”与核心意象“采薇”进行琢磨、推敲、挖掘,“望”中所见,“望”中所思,“望”中的情感波澜,都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味。“采薇”通常比喻思念家乡,或指苦闷心情,也寓指隐居生活。结合“采薇”意象的寓意与“望”的内涵,不难发现诗人隐秘的复杂情感:久离故土的漂泊艰辛,思贤主而未得的苦闷迷茫,对故乡幽静闲适生活的喜爱向往,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幽怨失望,渴望归隐而心有不甘的愤激怅惘。

    经过了美读、赏画、解词三步之后,还需要进入古诗词意境,从整体上感受、领悟古诗词旨意情趣。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不将零散的意象组合成有机的画面,并置身其间,作真切的感受,势必会对古诗词读得肤浅,不能获得真切的感悟,不能深入明了古诗词旨趣。

    例如学习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其中对前四句的分析品味,需要抓住攻守双方的力量对比与最后结局进行入境揣摩。“黑云压城”喻指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将整座城池围得水泄通。“甲光向日”写城内守军在危急形势下依然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第三、四句写角声秋色、燕脂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暗示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鲜红的血迹胭脂般透过夜雾凝结在战地上,呈现出一片黯淡的紫色。置身危急的战场,见证惨烈的撕杀,诗人对守城将士宁死不屈、血染疆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深情礼赞,自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诗人的对守城将士的礼赞,读者与诗人情感的共鸣,如果不是抓住“黑云”“城”“甲光”“金鳞”“角声”“秋色”“燕脂”“夜紫”这些主要意象与视、听角度,组合、还原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画面,深入其境作真切体验与探求,就不能获得与达成。

    再如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中的颈联同样需要入境揣摩,方能探求其意旨趣味。将“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几个主要意象,由“生”“入”联结起来,形成一幅有逻辑联系的动态画面,残夜尚未褪尽,旭日已从江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春意已在江上显露。诗人在岁暮腊残、江上行舟所见中,感叹“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敏感到时序交替,匆匆而至,身为“客路”之人顿生思乡之情。但诗人用“生”联结“海日”“残夜”,用“入”联结“江春”“旧年”,“日”与“春”作为美好的新生事物的象征,能够主动驱散残夜黑暗、赶走旧年严冬,揭示出一种自然规律、一种生活真理,流露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作这样的入境揣摩,读者在诗人确切的叙事中,逼真的绘景中,能获得一种自然的理趣,能受到诗人乐观向上情绪的感染。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入了一些哲理性的古诗词,需要在美读、赏画、解词、入境之外,要对古诗词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要对诗人生活的时代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候为了含蓄的效果表达,有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纠纷,诗人不会直白地表达观点,阐析道理,而常常借助叙事、绘景、典故等表现手法。所以,教学古诗词,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必要的了解,以准确探求、发掘寄寓诗词中的哲理。

    例如学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必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借此探寻诗中抒发的情感,阐发的道理。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白诗曰:“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写此诗作答。白居易的赠诗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最后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包含着赞美之情。刘禹锡的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抒写自己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刘禹锡慨叹自己谪居在荒凉的巴山楚水确实太久了,世态变迁,自己回归之后自然有些生疏了。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同情,刘禹锡酬诗回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不必为自己的不幸抱不平,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最后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心意。诗人感谢朋友的理解与同情,但又劝慰、鼓励朋友,一切向前看,要振奋精神,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生活。结合创作背景来理解,诗中揭示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能给人警示和鼓舞,诗人乐观豁达、坚毅进取的襟怀令人敬佩。

    综上,综合运用美读怡情、赏画悟情、解词探情、入境求旨、论世析理“五步法”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欣赏水平,能够切实提高古代诗词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五步法刘禹锡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踏青古诗词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我爱古诗词快乐作文(1.2年级)(2021年2期)2021-09-10赏牡丹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刘禹锡 陋室铭》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谈写字教学“五步法”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年1期)2017-02-06“五步法”战胜公开发言恐慌症国际公关(2016年6期)2017-01-11谈谈师范生排演课本剧的“五步法”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10期)2016-11-14IFRS15对通信行业收入处理的影响研究商(2016年25期)2016-07-29刘禹锡与《陋室铭》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

    推荐访问:古诗词 助力 五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