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崩漏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探讨

    时间:2022-12-04 13:0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方雨婷 方家 方宇炬 刘妹(.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0006;
    .赣南医学院 江西 赣州 4000)

    妇女在非月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是阴道少量持续出血的疾病称为崩漏,前者为崩,后者为漏。崩漏多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育龄期女性亦常见。本病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1]。崩漏困扰着各年龄段女性,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引起的急慢性失血易造成妇女贫血,甚至休克,因此,崩漏病也被认为是一个危急重症。在妇科教材中将其归入月经病的章节中,但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不仅限于月经异常,也可见于妇科肿瘤、炎症等疾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这也是临床上崩漏病成为疑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古籍对于崩漏有详细记载。崩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指出:“阴虚阳博谓之崩。”漏最早则见于《金匮要略》:“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妇人有漏下者,胶艾汤主之。”可见当时对阴道不规则出血已经分不同情况作出鉴别,并根据阴道出血的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方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三种,分述崩、漏的病机和脉症,认为崩漏总的病机是劳伤血气或腑脏伤损,而致冲任血气虚损,不能制约经血。《严氏济生方》曰:“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肝不能藏血于宫,宫不能传血于海,所以崩中漏下。”严氏认为崩跟漏本是一病,只是病情轻重上的区别,是肝不藏血而致崩漏。

    根据临床观察,不管是崩中还是漏下,首辨虚实再辨病因和脏腑是总的辨证规律。虚证在临床上主要为脾虚,脾虚则不能摄血;
    实证则以血热最常见,邪热迫血妄行,轻则为漏,甚则为崩。崩漏的发病机理很复杂,《中医妇科学》教材将病机分为四类:血热、血瘀、脾虚、肾虚。《冯氏锦囊秘录》认为:“脾虚不能统血、肝伤不能藏血,而为崩中漏下。”《医学正传》指出:“治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说明崩漏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2.1 血热

    崩漏最多见的病机为血热。阴虚内热、素体阳盛、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怒动肝火,以及过食辛辣厚腻以致脾湿内蕴,日久化热等等,皆可导致血热。血热有虚实之分,血热日久,损伤冲任,煎熬津液,多见虚热症状,虚热内扰,迫血妄行,而成崩漏。

    2.2 血瘀

    崩漏与血瘀关系密切。或因月经结束、或妇女产后,或崩漏时间长,余血未尽,体内败血留阻,瘀于胞宫;
    或郁愤气滞,气滞则子宫内血脉瘀滞;
    或贪凉饮冷,寒湿凝聚,冷气积于胞宫而导致血瘀;
    或血热则脉道血液受热煎熬而黏滞难行以致瘀;
    或湿阻脉络;
    或气虚阳虚,气虚则运行乏力而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血停而致瘀。血瘀于胞宫,血不循经而崩漏。《诸病源候论》云:“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也进一步说明瘀血是崩漏的重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乃治崩一大要法。

    2.3 脾虚

    或因素体脾虚失于运化,或因忧思多虑、过度劳累、饮食无常而致脾虚。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统血有权。反之,则运化失职,统摄无能,不能摄经固血,发为崩漏。《四圣心源》云:“土者,血海之堤防也。崩者,堤崩而河决;
    漏者,堤漏而水渗也。”

    2.4 肾虚

    青春期少女因年龄较小,肾气未盛、天癸未充;
    育龄期妇女可因患久病大病或房事不节、多次堕胎流产或多次生育等而伤肾;
    更年期妇女常年耗损,肾气衰减,不同年龄段均可见有肾虚证。肾虚又分阴虚和阳虚,若肾阴虚损,则虚火动血,迫血妄行。若肾阳虚损,则封藏失职,难以固摄冲任,胞脉失去约束,以致崩漏。

    2.5 肝郁

    《中医妇科学》教材中有关崩漏的内容未将肝郁证并列讨论,但在临床上治疗崩漏必须考虑“调肝”。从实际情况而论,崩漏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患崩漏的女性,面临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又受到疾病的困扰,甚至影响其生育,多伴见气急易怒、焦虑多疑等情绪问题,肝气急,则血不能藏。从生理方面来说,肝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对胞宫有重要调控作用:一方面肝经绕阴器、抵少腹,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紧密相联;
    另一方面,肝的主要脏腑功能在于疏泄有度,藏血有权。贮藏有形之血、疏泄无形之气都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对胞宫的正常行经有直接影响。《临证指南医案》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四圣心源》记载:“经脉崩漏,因于肝木之陷。”由此可见,调肝在古代医家看来,是治疗崩漏必不可少的一环。崩漏从整体来说可分虚实,基本证型如上所述,根据其临床表现,证型典型者虽然不少,但病情复杂,关系到多个脏腑甚至虚实并见的患者亦很常见,如脾肾气虚、肝郁肾虚等等。

    2.6 脾肾气虚

    如过度劳累或忧思多虑或过度饥饱而致脾气虚损,脾虚不能摄血;
    患者崩漏日久,血液亏损,精血同源,则伤及肝肾;
    又气随血脱,肾气受损,终致脾肾气虚。脾肾气虚,更难以固摄胞宫血脉,血崩则更难愈。此时应固崩止血、补益脾肾。

    2.7 肝郁肾虚

    情志不遂、抑郁恼怒、起居无常都可致阳气内动,阳动伤阴,导致肝阴虚;
    肝肾同源,病程漫长,终致肝肾阴虚。肝郁则疏泄失职,肾阴不足则封藏失司,以致阴虚火旺,火热之邪逼迫血海而为崩漏。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是月经产生的机制。肾气盛、天癸足,脏腑精血津液充盛,经络周流迭运,荣养子宫,气血调畅,胞宫血海满溢而产生正常生理现象。现代医学认为,月经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周期性改变影响下的子宫内膜脱落所导致的出血。月经是正常女性生理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崩漏的治疗要根据月经产生的机制来考量。传统中医治疗崩漏多以辨证论治和“塞流止血、求因澄源、复旧调理”三法结合。

    3.1 塞流

    塞流是在出血量大的情况下采用“急则治标”的紧急措施,但止血时不能一味固涩。崩与漏在治法上有一定区别:治崩宜固塞升提,不宜活血行血;
    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根据证型的阴阳寒热虚实,兼顾清热、调肝、补中、温经、滋阴等不同治法,尤其要注意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情况,权衡常变,辨证施治。

    3.2 澄源

    澄源是在出血控制之后进行,或者与止血塞流同时进行,求因固本,正本澄源,或清热凉血,或滋肾养阴,或健脾疏肝,或活血祛瘀,分析病机,审因论治,以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3.3 复旧

    复旧即调理善后,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2],以此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用补虚之法,重视肾肝脾,特别是脾和肾的作用。肾是先天之根,脾乃后天之源,临床应具体分析,或益气养血,或脾肾并补,以平衡阴阳,恢复月经周期。

    4.1 人工周期疗法

    人工周期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月经失调、闭经、宫血的常用方法。该法通过模仿卵巢分泌功能,运用激素替代疗法而起调节作用,以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人工建立周期[3]。但临床采用激素类药物止血、调周,对患者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复发的可能性大[4]。

    4.2 中药周期疗法

    张琦[3]认为:出血时以摄血调经,经后期以培元调经,经前期以解郁调经,经期以通畅为顺、佐固涩。国医大师夏桂成[5]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厚,不能排卵,阴不转阳,阴浊内结于子宫,此乃出血之源。”陈学奇[6]认为,在治崩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年纪进行辨证治疗。青春期崩漏多是因为天癸初至,肾气未充。中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脏疏泄不利,经血不循常道。老年女子先天肾气已衰,全赖后天水谷精华充养[7]。

    我们在临床上多采用传统与现代治疗思路相结合的办法,治疗崩漏时将“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与恢复人工周期相结合,参照月经周期过程中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各个阶段的生理特性以及“肾藏精、脾统血、肝藏血”的脏腑功能,采用中药周期疗法。该疗法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有规律地调周用药,调整各脏腑及冲任的生理功能,调经止血,恢复月经周期和正常排卵。

    5.1 出血期

    首先鉴别崩与漏,了解患者流血时间长短,经量多少,有无贫血情况,观察并控制经血量,根据经期前及经期所出现的舌脉症,辨病因病机。若出血量少,淋漓不尽,无贫血症状和指征,则不可过用寒凉固涩之品,可先以胶艾四物汤加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因势利导,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使气血调和,行经正常,促进子宫内膜脱落,以期形成和建立新的正常月经周期。若出血量大,或患者已有贫血症状或指征,当务之急则为止血,应以升提固冲止血为主,方可用固冲汤加减,益气健脾、固涩冲任。若患者有虚脱症状,则以大剂参芪益气固脱、健脾止血,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龟胶、鹿胶等补精血、固冲任、止崩漏。亦可用熊继柏总结出的止血秘方三炭三甲饮合独参汤,以收凉血、塞流、固摄止血之效[8]。

    5.2 经后期

    分为经后初期和排卵期来治疗。经后初期,患者宜健脾养血、填精益肾,脾气健旺则精血充足,肾气充足则冲任充盛,方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补肾促排卵一般是排卵期的基本治法,以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则肝藏泄有度、脾统血有权,任通冲盛,月事如期,方用五子丸(《笔花医镜》)加大补元煎,再加莪术、三棱、桃仁、王不留行等活血理血药,疏肝解郁健脾补肾,促进卵泡排出。

    5.3 经前期

    治宜清肝、养肝、疏肝、理肝,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对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及早改善,引导月经正常行经。此期切勿应用补药,以免经血滞涩,影响行经。笔者认为,在顺应月经不同阶段生理特点的用药基础上,再运用辨证论治的思维,辨血热、肝郁、血瘀、脾虚、肾虚等,血热可加生地黄、栀子等清热凉血;
    血瘀可加三七、没药等化瘀止血;
    肾虚可分阴虚和阳虚,阴虚可加山茱萸、熟地黄,阳虚可加补骨脂、鹿胶;
    脾虚加白术、黄芪、党参;
    肝郁加玫瑰花、郁金等。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症状在各基础方上酌情加减。

    中医药治疗崩漏疗效快且能得到巩固,愈后好、副作用少,可避免切除子宫,使年轻患者保留生育能力[9]。但不同患者体质、病因、病机、症状均有差异,即使是同一患者,因其病程时间不同,病情转变也不同,如初起为血热,迫血妄行,法用清热凉血;
    久则气血耗伤,转而为虚,法用补气摄血;
    缠绵过久见虚寒证,则用补血温肾,或病久见瘀,当活血化瘀。因此治疗崩漏病,不可偏执一方,不可拗于一法,不能单一思考,简单归因为某一脏、某一个病因,而要在熟悉正常月经来潮的生理条件前提下多方面、全方位思考,方可将中医药治疗崩漏的优势发挥利用,为患者减轻疾病困苦。

    猜你喜欢 肝郁肾虚肾气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0期)2022-05-29孩子胆小补补肾气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8期)2019-09-17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3期)2019-03-27孩子胆小,补补肾气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9年9期)2019-03-08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1期)2018-02-05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6期)2017-07-01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年2期)2017-03-01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饮食科学(2016年11期)2016-12-21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人人健康(2016年9期)2016-05-21补肾八大误区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11期)2016-01-07

    推荐访问:崩漏 因病 机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