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性研究

    时间:2022-12-04 12:5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贾 薇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生态农业主要是基于绿色环保理念,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打造的能够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农业产业格局,而乡村旅游则是依托于农村特有的文化资源、景观资源、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格局。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得益于当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据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克服了疫情冲击与洪涝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再次获得大丰收,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 015 986亿元,较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3%。在这喜人成绩的背后,生态农业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有效推进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作业模式的创新改革进程。而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生机勃发的第三产业,与乡村生态农业已经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一方面,生态农业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以至于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来较为火爆的旅游热线,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为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在这一背景之下,各地农村不断完善当地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条,并以此来繁荣当地的乡村旅游市场,当这一片广阔的市场开启以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也将不断攀升,这就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先决条件。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2.1 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业态

    传统的乡村旅游业态虽然突出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游客进入乡村旅游胜地后,吃的是农家饭,游览的是农家采摘园,住的是农家院,但是这种原始的乡村旅游业态需要游客克服农村的恶劣环境,这就影响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同时,也会给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突显当地农村的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当着眼于乡村住宿条件,在保留特色化、人文化特点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宿业态,以适应广大游客的居住需求[1]。

    以“山西晋南地区的地窨院文化”为例,地窨院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建设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用建筑。该建筑的建造顺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挖掘土方,坑的深度一般7~10 m,形状多为正方形,边长在20~30 m。这一工序结束后,需要晾晒半年以上的时间,以保证坑内水分充分挥发掉。第二步是挖掘坑下主窑,主窑应当与坑外一个斜坡形通道相连,并直接通向地面,以供人们出入。第三步是挖掘辅窑,辅窑的位置多在主窑两侧。在挖掘工序结束后,需要在院坑崖顶四周砌筑3~4 m的花砖墙,并且保证高出地面0.5~1.5 m,以起到防雨、防水作用。为了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通常在地下院内部挖掘两口深井,这种深井的深度在40 m左右,其一口深井的作用是存储生活用水,另一口深井被称之为渗井,其功能是为了有效防止水患。另外,排烟系统是地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造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烟囱钻打操作,即掘一处高度在2 m、宽度能够容纳一个人站立的龛。在钻打烟囱时,主要根据杠杆原理,将连接于撬板另一头竖杆上面的铧头朝上戳,进而形成烟囱,烟囱建造完毕,可在窑洞后方及门槛下方分别设置通风口,以保证地窨室内能够流入新鲜的空气。地窨院的独特民居形式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涝、防盗、防火功能。因此,这种建筑形式即融合了建筑学的科学智慧,也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对文化传播以及生命延续的思想。基于地窨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地窨文化资源的优势,将其列入乡村旅游规划,一方面可以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建立当地的特色旅游品牌,这对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条

    生态农业这一新兴业态出现之后,主要不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为主,稻田养鱼、林粮间作、林果间作、林药间作,以及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样利用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农业这一概念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拓宽生态农业的发展渠道,使各地农村的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走向全中国甚至远销海外,在这种情况之下,生态农业给地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将体现得淋漓尽致。基于这一模式,各地农村应当依托于当地的特色农业以及一些土特产品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条。

    首先,改变营销策略,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仅限于长短途运输,这种模式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为了砍掉中间运输环节,减少运输成本,广大农户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电商销售平台,来推广当地的土特农产品,一来可以打造品牌效应,二来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其次,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即通过建立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的方式,来种植和加工更多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或者其他农副产品,这样能够逐步扩大当地农村的对外影响力与知名度,尤其对外地游客来说,一旦这种知名度被打响,势必会给当地的招商引资带来良好的发展势头。最后,鼓励当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以当地的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为着眼点,开辟一些新型的、能够吸引大批投资者的生态产业,进而来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2]。

    2.3 大力宣扬乡村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托于当地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与当地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在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的同时,应当兼顾考虑当地一些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比如古建筑、传统民宿、乡村街巷、古遗址、田园景观、运河、水渠、山林等物质类文化景观,以及饮食、服饰、传统手工艺、庙会、节庆、村规民约、民间艺术、地方志等非物质类文化景观。游客参观游览的目的不仅仅是感受浓浓的田园风情,更重要的是接受乡村传统文化熏陶。基于对游客心理的这一需求,当地农村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客户端、短视频平台来宣扬当地的乡村传统文化。以微信这种常用的宣传模式为例,当地村民可以自发地组织一支对外宣传队伍,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者组建微信群的方式,来拓宽宣传渠道。比如当地的民间艺术较为盛行,负责宣传的农户或者当地的村干部可以将民间艺术形式录制成短视频,然后共享到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成员的转发,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将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面传播,这样既塑造了当地的旅游品牌形象,同时也对改善当地的招商引资大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村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们的关注焦点开始向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方向转移,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游客的热衷度不断攀升。基于对这一利好局面的考虑,各地农村应当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及特色生态农业,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村。首先,打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行环境,在村与村之间搭建一座资源共享与互通的“桥梁”,使各个乡村的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将当地的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到一起,重在打造当地生态旅游品牌。比如当地的绿色农副产品具有极佳的口碑,当地农村可以借助于开通旅游通道的契机,向广大游客大力宣传绿色农副产品,这样既可以扩大品牌宣传效应,也能使得广大游客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及旅游资源产生一种依附感,这对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将产生深远影响。最后,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光顾,当地农村应当专门建立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示范区,将第二、第三产业有机地融合到一起,通过当地的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比如当地的山野菜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之所以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地,与久负盛名的山野菜产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当地农村应当以山野菜产品为经济发展契机,通过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3.1 政策机制保障

    政策保障是出台相关的惠民惠农政策,通过一些激励性政策,来鼓励农民积极地投入创业大军当中,进而摒弃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观念。2021年7月,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该政策在税收减免、农业补贴、粮食主产区扶持、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落实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待与扶持举措,各地农村可以参照这一政策性纲领,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财政收入状况,制定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以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另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处在转型升级期,而各地的生态农业产业建设进程也体现出了不一致、均衡的特点,因此,为了规范乡村旅游市场,使乡村的旅游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各地农村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乡村旅游攻略,并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当地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发展进程,进而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3]。

    3.2 规划设计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各地农村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要素,对乡村发展蓝图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以保证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第一,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条,将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农业产业赋予更多的高科技元素。第二,努力培养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并遵循“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原则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并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此扩大当地农村的影响力。第三,建立和完善旅游后勤保障体系,即为了保障广大游客的旅途安全,使游客能够收获最佳的旅游体验,当地农村应当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编织一张安全保障大网。比如在交通安全方面,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游客的主观需求,进而编制一套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方案,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24小时的服务保障,包括基本生活保障、饮食安全保障、人身安全保障等。通过这种精心的规划设计,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光顾,进而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得以激活。

    3.3 资金投入保障

    生态农业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至于投入的资金往往捉襟见肘,无法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及旅游产业格局,使得当地的农业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出现了闲置和废弃的情况。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各地农村应当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首先,借助于当地的金融机构,以信用贷款或者产业抵押贷款的形式来获取更多的建设发展资金,比如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的金融机构,应当放宽信贷政策,为当地农村各种农业资源与旅游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多的贷款扶持。其次,各市县的财政部门应当专门建立一个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当地农村生态农业产业及旅游产业建设,并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4]。

    3.4 专业人才保障

    专业型人才是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专业技术卓越、管理经验丰富、敬业意识强烈的全面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地农村应当着眼于实际,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比如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与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培训实习基地的方法,让这些人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了验证培训效果,当地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参训人员进行业务与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进行处理,进而给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因此,为了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当地农村的特色生态农业为出发点,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供、销链条。其次,依托当地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的旅游产业格局,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资源旅游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年10期)2022-10-15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南方农业·上旬(2022年3期)2022-04-15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中国瓜菜(2020年6期)2020-07-08我给资源分分类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2020年4期)2020-06-08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当代贵州(2018年28期)2018-09-19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17期)2018-08-05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决策(2015年9期)2015-09-10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推荐访问:乡村 生态农业 振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