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山建斌职校构建“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1-07-14 12:04: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几年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对该校近几年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螺旋提升”模式
      
      从2004年开始,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数控专业试行“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06年在学校制造部和信息部全面铺开,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养成,促进学生成长;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三是毕业生更容易适应和融入社会,就业稳定性高;四是有效实现了校企双赢。
      实践表明,“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中山市小榄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培养大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与“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了中职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我校“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进行阐述。
      
      
      一、“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目标
      
      1.特征。
      “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三大课堂循环往复。要让中职学生达成教育目标,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立理论认知、模拟实训和社会实践三种相互联系的课堂,学生在理论认知课堂里进行专业基础和基本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模拟实训课堂通过实训体验,学会对知识的初步运用,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社会实践课堂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技能逐渐熟练,形成职业能力。这三大课堂在不同阶段不断循环运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第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学科目标和技能培训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通过“认知—实训—实践—再认知”的反复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知识与能力。
      
      2.目标。
      通过“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我们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构建适应中山小榄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熟练技能,并能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
      其次,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三大课堂循环为载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能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研发配套的校本教材及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并建立起相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检验办法。
      第四,构建以社会公德为基础、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职业行为为导向、具有鲜明专业岗位特色的融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及岗位要求为一体的专业德育目标体系。
      最后,促进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设计、实践和反思等逻辑过程不断成长,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1.深入调研,确立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深入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认真分析社会对各专业实用型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理论及技能特点,对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从而确立了“螺旋提升”模式的技能培养目标体系。(见下表)
      中职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理论学习有畏惧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立了“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在技能教学中逐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岗位和职业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基本职业素养,为今后向职业人的转化奠定基础。
      2.全面实施任务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实际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岗位实践的特点,建立从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系列,分项实施,开展考核,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首先,理论认知课堂。对于专业基础教育和基本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一般通过理论认知课堂实施教学,采用“目标导学,当堂检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在“螺旋提升”的循环中,逐步成为具备人文底蕴、掌握相关知识和熟悉基本规范的人。
      其次,模拟实训课堂。模拟实训课堂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以项目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初步运用,逐步成为了解行业现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人。
      最后,社会实践课堂。这一课堂主要针对制造部及信息部的学生。我们每学期都要安排一个月,让学生深入企业,直接参与生产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课堂的实践,使学生了解职业规范、体验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熟悉生产操作过程,促成技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学生向熟练的职业人的转化。
      3.三大课堂循环教学。
      我们通过理论认识课堂、模拟实训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的反复循环,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掌握企业生产技术,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实现其与社会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见下图)
      我们认为,完成教育目标要特别重视三种基本途径:(1)优化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育目标完成的基础。我们首先创设情境,在理论认识课堂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形成班级文化。在模拟实训课堂营造专业氛围,形成专业室场文化。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2)强化体验。情感体验是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抓手,也是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当地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案例引入理论认知课堂,进行剖析,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我们将企业生产场境、企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搬进模拟实训课堂,引导学生融入实践场境。我们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课堂,进行社会调查、直接参与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实践;(3)观念内化。理论认知课堂、模拟实训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学生专业知识不断巩固和实践技能逐渐提升过程,也是学生职业思想逐步形成和内化的过程。学生正是通过这种“螺旋提升”的过程实现自然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完善,实现向职业人的过渡。
      
      三、“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建设
      
      1. 调动社会方面积极投资,完善学校实训条件。
      第一,争取政府支持,努力改善实训条件。小榄镇教办和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主动参与学校规划。镇政府对我校实训设施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使学校的实训条件快速改善。
      第二,增强造血功能,保障设施的资金来源。学校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扩大招生规模,扩大社会培训,扩大生产,增加创收,保障学校有足够资金用于硬件建设。建成了数控加工实训室、音频实训室和视频实训室等60余个专业实训室,为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基础。
      第三,以股份制吸纳企业资金,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学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多渠道吸纳企业资金,以股份制形式建设实训中心。学校与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建立了“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与深圳山口印刷厂合作建立了“小榄镇印刷培训中心”,与小榄镇纤丝鸟制衣厂合作建立了“建斌服装工艺实训中心”等,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校内资金不足的问题。
      2. 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整支教师队伍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
      第一,建设一支学校专业顾问团队,确保决策科学。学校成立了市场拓展部,负责校外办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项目洽谈等工作,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其中,“校务委员会”成员由政府、企业和行业等企事业单位领导及学校行政人员组成,“专业委员会”由学校专业教学骨干和企业工程人员组成。“校务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定期对来自校外各种信息进行研究,结合学校办学条件,为专业学校发展决策。

    推荐访问:中山 螺旋 职校 构建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