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类型的演进

    时间:2021-07-12 00: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张书林(1974-),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济南 250021
      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经了体制外领导、一元化领导、民主化领导三种领导类型。党成立至建国前党的领导属体制外领导,主要体现在对革命事业的领导、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上;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领导属一元化领导,主要体现在主持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直接领导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强力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毛泽东思想神化和教条化;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党的领导属民主化领导,主要表现在推进五大体系即宏观型经济领导体系、开放型思想领导体系、法治型政治领导体系、参与型组织领导体系、民生型社会领导体系的建设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领导类型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1)04000806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领导历经了体制外领导、一元化领导、民主化领导三种类型,并在其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历程。党的领导通常是党通过制定和贯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意志体现在对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的主导控制中去的过程,体现在对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主导控制中去的过程。从类型划分上对党的领导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史为鉴,深入总结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体制外领导:党成立至1949年建国前党的领导
      从党成立至1949年建国前,我们党的角色定位属于革命党,政治地位属于体制外政党,党的领导则是典型的体制外领导。
      身兼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力求担当起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过,由于党一成立就是一个体制外政党,不为当时的政治体制所接纳,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有所作为,仅作为体制外政党是无济于事的,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体制内,成为体制内政党。但是,在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强大体制内力量主导政治运作、没有给其他政治力量的生存发展留下任何政治空间的态势下,我们党作为体制外政党要进入体制内、成为体制内政党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只能靠亲自动手进行革命夺权。因此,领导革命战争成为党作为体制外的革命党存续期间的中心工作,成为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同时,为了领导好革命事业,有效争取人民群众、科学进行阶级分析、团结建立统一战线等,也是助力体制外政党实现领导目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对革命事业的领导。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历史跨度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这一时期党的领导的中心任务,也是最能反映和体现党的领导意图、意志的基本面。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具体展示在四个方面。
      第一,领导确立革命的工具。革命任务、内容的实现,要借助合适的工具;不同性质、程度的革命,所采取的工具是有区别的。就党领导下的革命而言,最初我们选择的工具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借助民众运动去实现革命目的,实际上主要靠“嘴皮子”、“笔杆子”进行革命。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对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使我们警醒,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确立了党领导革命的最有效工具——枪杆子。由“笔杆子”到“枪杆子”,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问题上以足够清醒的认识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借助枪杆子,党卓有成效地领导并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顺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也完成了由体制外政党向体制内政党的华丽转身。
      第二,领导确立革命的道路。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起因是由于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引发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是不是一定要照搬俄国搞“城市中心论”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毛泽东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强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逐渐把党的工作中心和重心转移到农村,着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总结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系统理论。
      第三,领导制定革命的纲领。要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纲领,明晰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四,领导确立革命的总路线。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毛泽东最初在1939年12月就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P647)后来,他又在其中加入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2](P131613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革命对象、革命任务等内容,成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针。
      (二)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农村的广大贫苦群众就成为党生存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因此,在党作为体制外政党存续的战争年代,尽力争取群众支持,解决好人心向背问题,无疑成为关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成败、关乎党的安身立命的关键变量。所以,战争年代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基本面是对群众进行领导和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如何密切党群关系的问题。党在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方面较为突出的成果是探讨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作风和群众路线。
      第一,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态度。党作为体制外政党存在的时期,主要总结形成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六大基本的群众观点。
      第二,关于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一条着眼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工作路线,其内涵是在群众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P899)可见,群众路线不单是党的工作路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
      第三,关于群众作风。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总结形成了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从而正式提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党在对群众工作的领导中,能够自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一起,听取群众心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群众自然就会拥护党、维护党、保护党、爱护党,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就会在群众支持参与下无往而不胜。

    推荐访问:演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 类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