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历程及现实启示

    时间:2021-07-10 20:04: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内执政这样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探索、抗日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八大前的探索、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根据这些探索成果,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将有利于共产党今后的执政实践。
      关键词执政能力 执政规律 公共权力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183-02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人物,也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初探者。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共产党在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遵循的、反映党的本质和人民的要求,具有必然性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民必须探索它、发现它、运用它。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有一个艰难的历程。本文对这一探索历程逐一进行分析,并由此总结出一些发人深思的启示,将有助于党的执政实践,对当今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历程
      (一)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毛泽东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后,就领导人民展开了赢得执政合法性的艰巨斗争。在大革命时期,开创了国共合作的政治体制。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加之我党不十分清楚在联合政权中应有的地位,最终导致共产党被残酷镇压的结局。这一时期,毛泽东通过对斗争实践的深刻反思,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在中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连为一体,手中握有百万军队。他们都懂得“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这个基本点。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武装保卫苏维埃。在根据地党的建设方面,健全了党的组织体系,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红军中党组织的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党所领导的根据地在全国范围来说面积很小,而且被反动政府视为非法,因而这一时期的党的执政实践仍是以反对反动政权为目标。
      (二)抗日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探索
      首先,这一时期毛泽东重申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外无独立,内无民主,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历史的真谛。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开始,经过漫长、艰苦而曲折的武装斗争,才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可以说,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其次,进一步明确了党政关系,完善了执政体制。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坚决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因此,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巩固和发展了“三三制”这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执政体制。毛泽东提出:“必须坚决地执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只占三分之一”、“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集中体现,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为敌后抗战度过极端艰苦的阶段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再次,建立了广泛的监督机制。这个监督机制是来自多方面的:一是来自共产党内部的监督;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来自舆论的监督。中国共产党正是找到了这样一种民主的方法才成功跳出了“历史周期律”。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国共产党全国范围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至八大的探索
      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党的八大,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也是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执政理论在某些方面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当时面临的斗争形势复杂尖锐,国家机构很不健全,但党已经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党与国家关系上,明确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中心任务,初步认识到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在《论十大关系》中继续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遗憾的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党的主要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这些成功的经验大多没有坚持下去。同时也由于当时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很多重要的指导思想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另外,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可以说是这一阶段党在执政理论探索方面的最大成果。在党的建设上,八大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全党要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反对官僚主义发扬党内民主,避免个人专断。总之,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在有些问题上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正确地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问题,但是在这次大会上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防备、制止个人专断的措施。八大以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四)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这一阶段,党的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缺点错误也不少,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执政理论在曲折中前进。一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政治上、组织上“左”的错误也逐步发展,致使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的一些正确思想并没有得到贯彻,相反,却在违背执政规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庐山会议”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轻易地转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背离了党和政府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根本任务。另外,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以至于后来被林彪、江青等利用,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也是对执政规律探索上的一大倒退。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失误
      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是党的建设遭受空前破坏的时期,也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和党的建设理论出现许多混乱的时期。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共完全放弃了八大已经初现的执政党的意识,主观地臆造出大多数政权不在无产阶级手中的虚假判断,发起了指向党政机关的夺权斗争。各级政府被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所取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遭到全面破坏。这一时期,在与其他党派关系上,民主党派被作为“剥削阶级”而停止活动,并对其成员进行改造甚至迫害,党的统一战线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完全背离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要求各级党委把领导权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中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这一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极大的破坏,留给我们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深刻了。

    推荐访问:启示 历程 党执政 规律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