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创新驱动导向的“供给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1-07-08 12:05: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我国当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实际国情考量,应该把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改革关键战略。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出发,“供给创新”是指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相关主体在技术供给创新、管理供给创新和制度供给创新相应领域开展创新活动,从而产生新组合,实现新供给。供给侧改革创新理论中,技术供给创新更多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管理供给创新需要企业家充分发挥才能来体现;而制度供给创新则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所在。在供给侧改革的“供给创新”路径上,应特别强调政府在减税费方面需要由结构性减税转为总量减税,以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新供给。
      关键词:创新驱动;供给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供给
      作者简介:段炼,男,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副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现代商品流通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BJY125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6-0046-06
      引 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学界开始密切关注供给侧改革,且热度不断升温。那么,为什么我国在这时候提出了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哪里呢?
      第一,扭转经济颓势与重聚改革共识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缓解危机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貨膨胀的恶果。接踵而至的又是一系列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这又使经济雪上加霜。采用这种频繁踩油门、踩刹车的经济调控措施来调节宏观经济,短期上给经济带来大幅波动,长期上并没有使经济走出困境向好发展。这样,我们就需要考虑推出中长期起作用的经济政策,并以此改革措施扭转经济形势。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之欲出。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去产能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我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到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中去,而对一些产能过剩、严重污染的产业,如钢铁、煤炭等产业,需要严格控制其发展,缩减规模与产能,以便将资源更好地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朝阳产业,使产品提升功能、降低成本,通过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满足需求,并促进经济在长期上发展对路。
      第三,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亟需由粗放数量扩张转为内涵质量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研究的发展脉络
      古典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9世纪初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认为当一种产品一经产出,即为另一个产品提供了市场,特定产品的局部供需不均衡可能存在,但全社会整体的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不会发生。[1]
      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证明,减税会在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但从长期看,如果较低的税率刺激了产出,最终一定会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并使政府税收总额在较低税率下得到回升。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欧洲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美国的里根政府、英国的撒切尔政府所采纳的传统供给学派经济政策极大地恢复了两国的经济活力。[2]
      国内对于供给管理的重视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经济学者注意到,即使在崇尚自由市场的欧美等国家,危机时政府依然毫不犹豫出手干预,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政府出面救助“两房”,这表明即使市场经济高度完善,但仍然不能实现自我修复,仍然需要政府干预。全球金融危机同样将我国拉入了经济下滑的窘境,尽管政府先后推出包括四万亿在内的拉动经济恢复的举措,也只是解一时之困,并产生了通货膨胀。这样,经济学者、官员开始反思已使用多年的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提出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引入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2013年1月,贾康等发表了《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诞生。同年3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成立,继而成立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3]
      新供给经济学倡导发挥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对传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进行了整合,认为有效供给比有效需求更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4]政府应当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5],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从供给侧入手推动中国改革,有效规避“滞胀”、“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质量提升。[6]
      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聚焦于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制度全部五类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侧重强调政府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主导作用,而从创新驱动角度系统研究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并不多见。本研究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创新驱动理论,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驱动力应当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与当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紧密联系。同时,结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供给创新”的概念,并论证如何将包括技术供给创新、管理供给创新和制度供给创新在内的“供给创新”作为我国当下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在提出“供给创新”理论的同时,亦将为企业、企业家和政府在哪些领域、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求从独特的视角在供给侧改革理论和应用方面独辟蹊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从而使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供给 创新 结构性 导向 驱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