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条件

    时间:2021-07-02 04:0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国际往来日益活跃,地方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成为新型的国际交流合作。地方政府跨国合作对于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解决跨国公共事务、提升地方竞争力和实现互惠互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中,东南亚占据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这意味着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实践,地缘优势、群体规模的同质性、共同政策目标、领导者推动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共同构成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系统。同时,合作风险、交易成本、现有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和国家利益等要素可能促使地方政府采取短期利益的行动策略,成为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约束条件。地方政府在激励性因素和阻碍性因素下作出跨国合作的理性选择,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关键词]政府治理;地方政府;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合作关系;跨国合作;一带一路;中国-东盟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43(2019)02-0013-13
      在全球化、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地方公共事务扩张、跨界公共事务亟待治理的背景下,地方发展不仅需要本区域和全国范围内的合作,更需要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地方发展战略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全球性视野。地方政府跨国合作是一种地方政府间的跨国关系,也是一种新型的国际交流合作[1],对于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解决跨国公共事务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提出
      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强了沿线各国在国家层面的交流与对话,而且为中国地方政府与沿线各国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契机。在理论研究中,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推进,地方政府国际合作的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政治学者的关注。在宏观层面,分析了跨国地方关系的可行性及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价值(李珍刚,2006)[2],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有其独特性和作用(刘雪莲等,2010)[3]。在中观层面,基于地方政府推动国际合作的过程,提出地方国际合作的三种网络模式(童珊,2017)[4]。在微观层面,结合中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特点,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参与区域或次区域合作的行为(苏长和,2010)[5],以及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陈志敏,2008)[6]、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制度(冯峥,2014)[7],分析了城市外交的模式(汤伟,2017)[8]。相关研究为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在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中,学术界多关注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中央与地方纵向关系、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或政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或构建,却没有对地方政府跨国关系引起重视。
      在实践中,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自1991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合作伙伴关系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基于独特的亲缘、地缘、文缘、史缘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这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地方政府间合作提供了充分条件。随着全球化纵深发展,在国家间关系基础上,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越本国界限与其他国家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运行机理如何?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个体理性的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如何克服交易成本障碍而构建可持续合作网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梳理总结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应用制度性集体行动(ICA)的理论框架,探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条件,进而提炼出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运行逻辑。
      二、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实践成效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次国家政府即地方政府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有限参与主体”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跨国合作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地方性等特点,其在中国-东盟国家关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中国与东盟友好城市缔结数量大幅增加
      友好城市是各国城市或地方政府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宗教信仰和祖源血统相近等原因,中國与东盟国家友好城市的建立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友好城市数量发展较快(见表1),且双方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类型多样。
      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城市的缔结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加深了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近年来,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份,凭借地缘接近东南亚各国的优势,在与东盟国家友好城市缔结中取得显著成效②。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中国各城市与东盟各国城市在经贸、旅游、人文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在上述国家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友好城市间在经贸合作、投资合作、农业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中国与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国-东盟边境地方间的旅游、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等活动成为中国-东盟跨国地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边境地区设立的口岸和边民贸易互市点不断增多。
      (二)中国与东盟地方政府对话机制逐步建立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入机制化和制度化背景下,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形式,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地方政府间的对话机制逐步完善。自2015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议都成为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经过四年的发展(见表2),该对话机制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地方政府间增进了解互信、推动合作共赢的平台。同时,诸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商务发展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工作组会议等区域与次区域合作论坛,也为地方政府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系列政府间互访和磋商机制,以及各类民间团体、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交流沟通机制为实现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倡议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推荐访问:地方政府 跨国 约束 机制 条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