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1-07-02 04:0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顺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趋势,从民族与经济、政治、教育、人口、宗教、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等方面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族发展理论。罗家伦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与现代化联系起来,他所注重的工业化、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实质上都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他的民族国家建构理论的主流,正是中华民族在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希望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自己的发展和创造,赶上先进国家、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罗家伦;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发展;现代化;经济;政治;人口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3-0007-08LUO Jia-lun"s Exploration on
      Theory of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 in 1940s
      
      FENG Xia-ge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China)Abstract:in 1940s, link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 with modernization, through discussing the relation among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conomy, politics, education, population, religion and law system, Luo jia-lun formed synthetic the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essence, Luo"s stressing on industrialization, scientism, democratization and individual modernization were main contents of modernization. Luo"s the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reflected Chinese people"s dream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Key words:Luo jia-lun;Building of Chinese nation;National development;modernization;Economy;
      Politics;Population
      
      罗家伦是民国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政学两栖型人物。早年,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后留学美欧,1926年回国后曾任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20世纪40年代,罗氏在他的著作《新民族观》中,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发展的理论问题有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本文即对此做粗浅的探讨。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大潮。在西方列________收稿日期:强一次次侵略战争的刺激下,民族独立与民族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两大目标。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到戊戌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从郑观应倡导“商战”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探索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五四以后,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要求更趋强烈。1933年7月,《申报月刊》为创刊周年纪念,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社会各界反映热烈,掀起了一场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罗荣渠教授认为,此为现代化“这个新概念被推广运用的正式开端”。[1] (p13-14) 罗家伦虽未正面参与这场讨论,但他从1934年起,先后发表了《中国近代化问题》、《中国与近代化》、《中国的出路——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等多篇讲演和文章,从物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社会政治组织的现代化和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等层面阐述了现代化的内涵。[2](p384-386)他指出:“现代化就是科学化,一切生产的方式,国家社会的组织,思想的体系,都要受过科学烈焰的陶镕。”“生产方式的科学化,国家社会组织的科学化,和思想的科学化,是建立现代国家的整个一套,中间脱了一环就不成功。”[3](p67)他的这一看法较之单纯强调现代化就是机械化、工业化的观点在认识上更为全面。进入四十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华民族独立的目标已翘首可待,国家独立与政权统一问题亦可望获得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现代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罗家伦总结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深入地思考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问题。他顺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趋势,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现代化联系起来,提出了民族发展与民族国家建构理论。
      所谓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协调作用下,民族自身的整个内部结构、素质和诸种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社会关系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推进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综合实现民族的民族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p148)民族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作用,产生合力、推动力的复杂的社会过程。罗家伦正是从经济、政治、人口、教育、宗教、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等多种与民族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出发,来探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的。
      
      一、经济与民族发展
      
      
      在民族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经济无疑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罗家伦虽不接受唯物史观,但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他指出,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先进或落后足以影响民族的兴衰,经济状况的好坏可以影响民族人口的增减、分布的密度、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民族内部的社会形态变迁,并能制约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5](p316-319) 因此,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必须十分重视搞好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的现状怎样?1929至1935年,围绕着如何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帝国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封建势力在中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爆发了持续数年之久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论战中,严灵峰、任曙等人夸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认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了!”[6](p445) 陶希圣等人则否认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提出了所谓“商业资本主义”论。以潘东周、王学文、吴黎平等人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则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见解,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及经济状况。[7](p431-452) 尽管论战中各方意见分歧,但各方都认为,中国始终未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而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中。罗家伦虽未参与这场论战,但他也在不同的场合就中国经济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总体状况而言,中国经济的基础仍然建筑在旧式的农业上面。若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工业标准来看,中国虽然踏进了工业革命时代,但只进到了工业革命的初期,还没有形成近代工业体系,也没有形成西洋式的资本主义。中国经济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外受帝国主义之经济侵略,内遭军阀之频年战争。国民经济既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复受兵燹饥荒之荼毒,此实产业萧条民生凋敝之根本原因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因此,“最近期间内我国之经济政策,当以如何充分运用国民之资本及劳力,以增加国民生产之效率,为其最大之原则。”[8](p60) 罗家伦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经济落后的两方面原因,并结合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

    推荐访问:民族 建构 探讨 年代 罗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