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全球化的内外应因之策

    时间:2021-07-02 00:01: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坐标体系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在认识全球化局势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参与全球化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在利用全球化机遇中取得。建设和谐世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扩大影响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在实践中相互推动,二者内外兼修、相辅相成,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全球共同繁荣。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世界;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9)03-0013-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国内建设,“和谐世界”立足于全球建设,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处在全球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坐标体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基础,构建和谐世界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对国际环境的深度回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认识、参与、利用全球化的产物
      
      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而非像历史上的某些大国靠侵略扩张崛起,一个重要的背景和条件就是经济全球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在认识全球化局势下提出
      1978年后,邓小平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封闭发展的经验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和平发展整体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走改革开放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P64),“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1](P90),这是邓小平对全球高度联系、相互依存趋势的高度体认,尽管他从未使用过“全球化”这一词语,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这一客观趋势的深刻把握。“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这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六十年代我们有了同国际上加强交往合作的条件,但是我们自己孤立自己。现在我们算是学会利用这个国际条件了。”[2]因此,中国要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们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面貌、赶上时代潮流。老路不能走了,但新路是什么?邓小平指出,中国不能走西化道路,搞资本主义,但同时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以往的道路和模式。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路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其展开的动力是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出社会主义的潜能和优越性;展开的条件是开放,通过开放面向世界,抓住全球化的机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参与全球化实践中开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政治壁垒得以搬除,经济联合趋势增强,信息化迅猛发展,时空压缩效应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各国各地之间联系的广度、幅度、强度、深度、密度都在增强,这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和条件。江泽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明确提出顺应并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3]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的多事之秋,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坚持融入、参与全球化,紧紧抓住并用好了全球化的难得机遇,经受住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风雨洗礼,顺利收回了香港与澳门,成功实现了与世界体系的对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4]江泽民高度重视并多次从正面论述全球化,主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既坚持独立自主,又积极主动参与,趋利避害,在全球竞争参与中赢得我们发展的主动权,求得民族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政府积极加入WTO,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东盟“10+3”合作和“10+1”会晤,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上主动与国际接轨,从而在关键时期顶住各种压力和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21世纪。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在利用全球化机遇中取得
      在新世纪,全球化进入了深度依存、理性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步入新的时期。胡锦涛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5]新一代领导人深刻概括了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特征是“和平、发展与合作”,把“合作”作为世界潮流与“和平”、“发展”相提并论,反映了新一代领导人对全球化时代特征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与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形成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世界上的重要信息都能够在瞬间传递到全球的各个角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必须用广阔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周围的一切,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6]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根本的特征,全球化对各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稳步上升、和平崛起,走出了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而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从中折射出中国对全球化择善而从的辩证态度和理性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颖而出并走向成功的原因。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民族国家在全球化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化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经验和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7]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从一开始就是在和平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国际语境里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是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参与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在善用全球化的机遇下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也必然是在与全球化的良性互动中完善的。这决定了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一味地就中国谈中国,就社会主义谈社会主义,必然要从全球化外部环境的纬度、从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经度,从更深广的时空坐标中去认识,否则将有失偏颇。“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们把它看作一个外交问题,没有看到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没有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这是失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光从国际环境讲不清楚,要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际环境的关系。”[8]
      
      二、构建和谐世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是全球化的积极扬弃者,主张对全球化要加强引导和管理,消除其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理想的全球化勾勒了清晰的轮廓。“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9]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各个角度指明了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推荐访问: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之策 和谐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