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兼论大学生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

    时间:2021-06-20 20:01: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一直是社會各界关注的话题,因此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具体方法,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27-01
      1.概述
      道德教育应塑造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进行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康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人们参与道德活动后在一定的道德关系中所获得的道德品质和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形象。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从其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实现中,在道德教育的完善中获得一种自我提升的满意感、满足感,体验到一种最大的幸福,感受到一种最高的享受。
      2.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的重要性
      (1)高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从教育规律来看,高校教育是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外部因素,而大学生的主观需求、认知和情感才是影响德育教育效果以及德育转化水平的内在动力。只有大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产生内在的需要,并在认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接受德育教育内容,才能有效增强德育效果。反之,如果大学生没有内在的接受需要,无论外界强加多少影响,德育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强化主体意识,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只有大学生的主动参与,道德教育中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才会变得有意义,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才能促进德育理论的自觉内化。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情境,激发参与意识,才能使德育教育内容的接受者才能主动认可德育教育目标,自觉接受德育影响,最终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道德品质。
      (3)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要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强化大学生的的接受心理,把理论化的德育教育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逐步成为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逻辑起点,是检验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决定因素。
      3.大学生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1)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这是建构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关键。只有促使受教育者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性成长。大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每个自我都把对方的态度视为自己的态度,把对方的观点视为自己的观点,在内心深处与对方进行对话,设身处地预先考虑到将要出现的各种行动和社会性活动,从彼此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判断,并把对方的体验视为自己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情感互动,个体唤起了他们自己的各种情感规定和自我的各种感受,并且根据这种规定和感受进行活动”。
      (2)培育教育者的情感人格,教育者的问题最终是关怀人、提升人的素质问题。教育中的关系主要是人的关系,而且是生命的相互创造和提升的关系。教育者主要通过情感人格素质层面去影响人、教化人,即通过情感的交往与影响,使对方情感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教育者自觉的、理智的、高尚的情感人格是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因素。现代道德教育者要具备情感的沟通性。道德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思想观点和情感都必须充分敞开,才能进行沟通。教育者要在道德教育中以心换心,以情育情,用自己的积极惰感去感染受教育者,方能引起共鸣。教育者要善于与受教育者沟通情感,教育者能够根据受教育者即景的情感表现状态,随时调整、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育手段的能力,能够分享和移情,善于欣赏、鼓励和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没有沟通,则意味着双方各自封闭自己的心灵,他们就不可能达到双方,心灵的契合。其次还要具有情感的丰富性。教育者本人情感世界及其情感经验的丰富性使教育者善于发现和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并且帮助受教育者分析、认识情感体验。教育者良好的形象感召和人格吸引使受教育者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向所信赖和亲近的教育者倾吐,以增进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使受教育者格外地理解教育者。
      (3)创设开放的道德教育感染情境大学生情感接受模式更依赖于受教育者日常生活情境的改善。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完全优化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去建设和优化道德教育的微观环境。我们应将道德教育寓于一种感染教育情境之中。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也可叫做说理性教育,而后者由于具有形象、生动、自然的特点,具有更为浓厚的情感色彩,一般称为情感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适应所有的教育对象,用于青年学生,效果更为突出。因为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加上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生活的集体化程度较高,具有激发情感的良好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探讨着眼于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在对本校大学生道德情感通过深入思考,提出了当前应着重对大学生加强的几种道德情感和情感能力,并尝试从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构建了道德情感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力求通过这些探讨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起大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研究[D].冯倩.天津大学2015.
      [2]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柯海莲.江西师范大学2015.
      [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探究[J].陈鹤松.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4]论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保障的必要性[J].吕洋,李晓兰.学理论2016(03).

    推荐访问:大学生 道德教育 接受 模式 心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