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道德教育的成效反思与实现道德内化

    时间:2021-06-20 16:04: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德育被摆在首位。然而,道德教育的成效有时并不显著,主要体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尝试分析道德教育成效的三种水平,并探索引导道德教育达到内化程度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认同;道德内化
      根据人民网的统计,截至2015年9月,“自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老虎达到120人,翻看他们的履历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高学历的群体。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研究生人口比例为3.9%,而官员的研究生比例为79%,相差超200倍!落马的81位省部级老虎里就有25位博士、39位硕士,遗憾的是,这样的高学历并没能拉升领导者的素质”。
      在常人看来,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道德不可谓不高,但在威逼、利诱、恐吓、怂恿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甚至会变为贪污腐败分子、恐怖分子或恐怖分子的帮凶。为什么数十年德育而形成的道德在上述各种条件下会崩溃,甚至不堪一击?人类趋利避害和自我保护的心理有时为何会大于坚守道德的精神力量?

    一、道德教育的成效反思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从心理学的角度,道德教育存在一个接受程度的差别。我认为,道德教育存在三种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接受、认同、内化。
      接受是最低程度的道德教育水平,指某种规则可以去遵守,但未必认为这个规则是正确、合理的。比如,旧时代的中国提倡“男女授受不亲”,在男女间传递物品时,不可以有肢体上的接触,哪怕是手指触碰到一起,都会被人指责为不道德。这种贞洁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见到。这些女子对这种贞洁道德并不一定认可,但受传统思想或宗教思想的胁迫,被迫接受这种道德。此时的道德对于这些女子而言,是接受程度的道德。
      认同水平的道德相较于上一水平,是一种更高程度的道德。它指从自身价值标准去评判某些道德时,这些道德符合自身的價值标准。比如,“人人生而平等”或待人平等的道德,对许多人而言,是一种符合其内在价值的人性道德,因此这部分人在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看电影HELP时,会流下感动而悲悯的眼泪,认为黑人与黄种人、白种人一样拥有天赋,值得信赖。然而,若让这些人选择一个黑人作为配偶、室友等亲密角色生活到一起,许多人却无法做到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这说明,“人人生而平等”的道德要求并没有内化为其行动的支柱。
      内化是最高程度的道德教育水平,它指一个人不但可以完全接受、认同某种道德,更可以自觉、自动化地将自身行为与这种道德相匹配,成为一种自我要求标准、自身底线。即便在面临危机时,也能与自身的动物本能相抗衡,做出符合理想自我的举动。比如,革命时期的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能够以革命理想激励自己,以革命者的道德要求自己,视死如归,严守秘密,就到达了道德内化的最高程度。在我们身边,也有一群这样的人,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可以将正义的道德内化于心,在遇到有人行凶抢劫时,能不畏惧歹徒手中的凶器,挺身而出,与其搏斗,即使为此身受重伤,也贯彻自己的道德,不放走危害社会的坏人。
      根据以上对道德教育三个水平的理解,我们认为,目前的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前两个水平,即接受水平和认同水平。学校教育未能重视道德的内化。而我们的道德教育要想取得言行一致的成果,需要引导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内化。下面就如何实现道德内化的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二、道德内化的实现途径


      我们认为,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内化。
      第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引导学生模仿道德行为,并保持外在道德环境相协调。例如,《半岛晨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妈妈在上早班时被领导训斥,而后回家开车送孩子上学时,心不在焉状态下剐蹭到了邻居的车,由于着急送孩子上学,这位妈妈就夹了纸条离开了。而当她晚上回到家时,发现纸条不见了。并且,公公婆婆对她一通责骂,说如果不是他们拿走了那张纸条,对方肯定会讹诈她的。公公婆婆甚至教育孩子说:你妈妈是个傻子,又没有摄像头,谁会知道,真不会过日子。这位妈妈没说什么,只是带着孩子站在楼下被剐蹭的车旁,直到邻居回来,她上前说明情况,真诚道歉。孩子也被妈妈的行为所教育,一并向车主道歉。车主没有责怪这位母子,大方地原谅了他们,并没有要求赔偿。小男孩高兴地给了车主一颗糖果。事情就这样取得了轻松满意的结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德行为是可模仿、学习的。在家庭生活、学校教育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模仿对象和行为,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内化。同时,外在道德环境需要保持协调,即需要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能够做到统一,不冲突,宣扬一致的道德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化过程中顺利建构自己的道德体系。
      第二,道德教育中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道德浸染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道德教育不能指望一次思想品德课就能树立学生的一种道德,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反复提及,用各种形式提示并影响学生,使学生在玉洁松贞的环境中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比如,在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宣扬集体主义道德,在学习历史知识“朝鲜战争”时,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唇亡齿寒、邻里和谐的道德。在此过程中,既要间隔强化式地给予学生道德行为的鼓励和表扬,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的道德行为沦为一种在他人面前的表演行为。课堂上,让学生明确其理想自我所拥有的品质和道德,使学生为自己贴正向标签,是一种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方法。
      第三,道德教育中需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实践有助于深化记忆,深化自我道德认同。学校教学中,针对爱护环境的道德教育,在学习了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每年的植树节参与植树活动,清扫街道等,给学生提供实践个人道德风尚的机会,并给予学生真实的反馈,培养其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其有更多的道德卷入感。然而,善意的初心未必带来善意的结果,所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性实施自己的道德行为也成为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
      本文首先对德育教育的成效划分层次,然后提出了德育教育内化的可行性途径,为国内教育体系中的德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德育教育在不同的学段中应当如何实施才能够取得最大成效,以及探索考核学生道德水平的科学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龙静云.试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6):52-56.
      [2]刘亦工.论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及其特征[J].伦理学研究,2007(03):42-45.
      [3]顾海根.道德内化的心理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94-97.

    推荐访问:内化 道德教育 成效 反思 道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