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马丁·布伯的对话道德教育思想

    时间:2021-06-19 16:0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现代德国教育家马丁·布伯基于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时代背景,形成了以对话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布伯认为教育本质上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与“你”相遇、步入“我—你”关系;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对话。
      [关键词]马丁·布伯;道德教育;对话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70 — 03
      马丁·布伯(1878-1965)是现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但是他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事业超过六十年,对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独特见解,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布伯“我—你”关系论和萨特的“自我存在”论一起构成了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布伯不仅是以其个人权威而是以他所代表的传统的全部权威去写。这些传统包括有着三千年历史的犹太人教育教学传统,以及后来他深受影响的基督教、社会主义和存在主义传统”〔1〕。国内外对布伯教育思想、道德哲学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到其师生关系理论,也没有将布伯的道德教育思想看成一个系统来研究。其实,布伯道德教育思想是其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的展开和运用,是一个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有机整体。布伯对话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一、布伯对话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布伯最重要的著作是《我与你》和《人与人》,贯穿其中的精神实质并无改变,但是前后术语发生了变化,《我与你》中主要使用“关系”、“相遇”,《人与人》中使用的主要是“对话”。有人因此称布伯哲学为关系哲学、相遇哲学或对话哲学。布伯之所以如此重视“关系”、“相遇”和“对话”是跟他的人生体验相关的。布伯四岁时,母亲因为婚外情离开了他和他的父亲。我们可以想象,幼时的布伯是多么思念母亲。很多年后,布伯还回忆起当年自己被告知母亲将不会归来的情景。时隔三十年后,布伯再见到母亲却发现时空的间隔使得母子之情荡然无存。“这一幼时心灵的创痛还隐隐地弥漫在他的‘对话哲学"中——他哲学中‘失之交臂"(Mismeeting)这一重要概念,即用来指人与人之间那种不能真正相遇的生存状态和难以心心相印的隔膜处境。〔2〕”此外,布伯多次谈到的“一次转变”也对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914年之前,布伯主要研究犹太教中的哈西德主义和神秘主义,并逐渐成为欧洲犹太年青人的“指路人”。一天上午,一个陌生年轻人拜访了布伯,虽然布伯热情友好并与之专注而坦诚地交谈,但没有揣摩到年轻人真正想问的问题,没有真正地明白对方所想,该年轻人失望而归。两个月后,布伯得知年轻人战死沙场后追悔不已。他写道:“我知道他来拜访我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出于命定;不是为了一次聊天而是为了一个决定。他曾到我这儿,就在这个时刻。当我们处于绝望中而走向一个人,我们期待什么呢?我们期待的肯定是一个显现,借之我们被告诉仍有意义。从此我放弃了只是一种超常、一种精粹、一种升华、一种迷狂的‘宗教’,或许是它抛弃了我〔3〕。”“这件事对布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促使他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对话的宗教及哲学意义〔4〕。” 有人认为布伯从小与母亲分离和在与人相遇上的失败经历使他深切地意识到“我与你”关系的意义。
      布伯对话道德教育思想不仅与其人生体验有关,更有其时代背景。布伯在被称为“神奇的小册子”的《我与你》的开篇就指出“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双重世界指“你”之世界和“它”之世界。“你”之世界即关系世界,关系世界中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非功利的;经验世界是人将他者视为经验之物、可利用之物。“个人历史与人类历史之间有种种差异,然两者在有一点上却完全一致——它们均标志着‘它’之世界的伸延扩张〔5〕。”布伯认为工业社会正是将外物利用得淋漓尽致的时代,是“它”之世界伸延扩张到了极致的时代。“本世纪的疾患之严重无与伦比,它集一切时代之病症于一身〔6〕。”“在病怏时代,‘你’之世界不再若洪流涌向‘它’之世界,侵润万有。人孤立无援,焦渴难熬,沼地恶魔征服了他。对象世界不再转成现时,人不得不承受它,故而不得不屈从它。通行无阻的因果性恶性膨胀,直至演变为宰割一切,窒息一切的宿命〔7〕。”这是布伯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国家统治者、知识、理性的控诉和批判。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成为工业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有力工具,也使得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并取代了封建主义,所向披靡。与此同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个人的控制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成了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经济是功利意志之家,国家是权力意志之所〔8〕。”对国家而言,人们只是被经验被利用者,是“它”而非“你”。“政治领袖与实业界领袖都把与其共创业绩的人们视为劳动工具而非你,他们本身的任务就是善于发现这些劳动工具的特殊能力以供自己驱使。”“如果他们不把它强施于‘他’、‘他’、‘他’,反而致力于促成‘你’、‘你’、‘你’,增益那除了你之外不能成就其他任何东西的你,那么他们的世界岂不会坍塌倾覆?这难道不是用外行人的浅薄无知来取代内行人的练达管理,用浑浑噩噩的狂语来取代辉煌灿烂的理性?〔9〕”对统治者而言,劳动者只是被榨取被盘剥的对象,是“它”非你。
      但布伯不是泛泛地批判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掌政德国,纳粹主义盛行,犹太人受到残酷迫害,大批犹太人死于大屠杀。布伯也受到种种阻遏,被迫辞去教职,不得不于1938年离开德国。作为幸存的犹太人,布伯并没有过多地谴责纳粹,但是他为不同民族之间缺乏“对话”而深感遗憾和担忧。此外,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当时,在犹太人内部就以色列立国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在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还是双民族国家的问题上,犹太人内部分成了截然对立的两派。布伯坚定地主张建立双民族国家,让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永世友好相处。〔10〕”布伯一直致力于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和解”、“对话”。1963年,布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获得“爱拉斯穆斯奖”,这是世人对布伯和平主义理想的充分肯定。耐人寻味地是,1965年布伯去世时,阿拉伯学生联盟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也充分表明布伯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尊敬和肯定。

    推荐访问:马丁 道德教育 对话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