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的对策

    时间:2021-06-17 00:02: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人际矛盾与冲突问题,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的管教方式以及家长对儿童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都可能造成儿童的高攻击性,这一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以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校园;欺凌;家庭;辅导
      近年来,小学校园常有发生在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身心健康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若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受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儿童时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特征
      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造成身心伤害的结果。校园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主要表现为直接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进行语言谩骂和抢夺食物等,男性儿童主要采用直接欺凌。间接欺凌则表现为背后说他人坏话、出言恐吓、嘲笑侮辱、起绰号、无中生有、操纵人际关系使对方孤立等,女性儿童常采用这种方式攻击。[1]
      欺凌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自控力低,处理事情急躁,以自我为中心。被欺凌的群体,情况各异,但大多性格比较内向、懦弱、孤僻、不合群、过分敏感、胆怯、缺乏安全感,还有的学生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被同学排挤。多数孩子在学校受到辱骂、恐吓、嘲弄、勒索、排挤等欺凌后,选择独自承受,不敢让家长知道,也不愿向老师求助。据调查,有52.6%的学生在被欺负后因为怕丢脸而选择独自承受,具有隐蔽性。受到欺凌后,缺乏反抗意识,受到欺凌害怕对方报复,也不敢将发生的事情向家长、老师及时告知,进而助长欺凌者的攻击。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曾经欺负过别人,47.5%的学生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被辱骂、拳踢或被嘲弄过。
      二、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家庭和影视文化因素
      1.父母对儿童缺乏关爱和陪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问题不断出现。有些学生经历了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成长上的爱的缺失,18.2%的学生父母离异带来孤独心理。欺凌事件的发生与父母缺位所造成的安全感降低有关,欺负他人正是因为缺失安全感。父母离异造成双方无精力管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导致小学生厌学、贪玩和学习兴趣淡薄及学习动机缺乏(没有习得内驱力)。当今的时代由于大家忙着追求利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减少,儿童在生长的环境中从周围人群中得到的爱也在减少。事实证明,缺乏爱和陪伴、内心孤单的学生,往往处事极端,这些是引发攻击行为的原因。
      2.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长习惯将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孩子进行攀比,成绩有差别就批评。长期攀比的结果导致儿童失去自信,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使他们变成了不受欢迎的学生,有19%的小学生认为自己不被同学欢迎。不受欢迎的学生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常出些坏主意和恶作剧,并具有攻击性。家长的控制、命令或对犯错误的孩子往往采用暴力打骂,就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意志力;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对他人抱着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
      3.家暴行为引起的模仿
      调查显示,10.2%的家庭父母有身体和言语的暴力,长期家暴的影响使小学生从父母的行为中模仿攻击性。[6]有些家长习惯以强势的手段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学得了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认为谁能骂过别人或打过别人,谁就是强者。
      4.影视媒体中暴力内容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看什么电视节目没有加以监管,影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影响了孩子。[1]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儿童的天性就是模仿别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受影视作品、游戏中暴力行为的感染,易形成好斗、好欺负的性格特征。往往情绪化处理现实的问题,遇事不考虑后果,经常欺负他人者,可能造成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
      5.家长对校园欺凌问题的不当处理
      一旦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园受到欺凌,父母都非常气愤和痛心。孩子受欺凌后,家長一味指责孩子,暴跳如雷要找对方算账。家长不管孩子的想法,强行介入使问题更严重,导致孩子在学校更加孤立。责骂自己的孩子懦弱无能,恨铁不成钢;有的父母会去责问班主任,要求学校立即处理欺凌他孩子的学生;还有的甚至会立即给孩子转学;还有许多家长认为,校园欺凌是个问题,但不是他们孩子的问题。
      三、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的对策
      1.父母要积极应对和孩子沟通,寻求有效的处理方式
      (1)家长第一时间保持和孩子的亲密联结。有的孩子被欺负后会出现哭泣、入睡困难、木讷等表现。这时,家长需要陪伴孩子,不急于询问发生了什么。家长可以用双手抚触孩子的背部或拥抱,这种肢体上的安抚可以让孩子情绪平缓下来并能获得安全感。身体和心理上处于“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大约1—2天),联结的目的是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建设。做好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将自己经历的一切告诉你,了解欺凌的严重性如何,看看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2)当孩子哭诉对方如何伤害自己时,家长首先可以用同理心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说“这不是你的错”,“我明白你的感受”,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此时的感受,让孩子能从家长的语气态度中获得力量。还有,无论家长多么心疼,都不宜过度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过激的情绪反应,会感染孩子情绪并能强化作为“受害者”的角色,对孩子后续心理的修复不利。

    推荐访问:欺凌 对策 心理辅导 小学 家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