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试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三个矛盾

    时间:2021-06-16 04:01: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大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较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性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基础课的应试教育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效性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矛盾 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152-02
      
      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2006年9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本教材正式与全国大学生见面,2007年作了修订并增加了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内容,基础课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以培养 “四有”新人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展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是一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精品基础课教材。如何把好教材使用好,发挥好基础课的育人功能,是每位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参加基础课培训后,认真研读了教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影响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养成的原因,新基础课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矛盾,借以为矛盾的解决提供基本思路,为增强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提供参考意见。
      
      1 影响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形成的原因
      
      1.1 客观原因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自私自利等因素,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的影响,尽管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提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身的实际脱节,针对性不强,实际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也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感染力不够;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定上偏重教学和科研成果,忽视育人实绩,致使教师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只教书不育人;三是家庭的影响,部分家长教育观念的滞后,采用专制型教育和溺爱型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家长长期过分溺爱,致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挫折经受能力和吃苦精神欠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就业工作的影响,就业体制不完善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落后,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五是帮困助学工作的影响,如: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就按期还贷,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毕业后,只能灵活就业,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很难按期还贷,不少学生就被纳入了“不诚信”的行列,这样很容易迫使学生不得不急功近利,对他人的宽容之心也产生动摇。这些都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客观因素。
      1.2 主观原因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与道德观念模糊并存。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磨练,对法律的需求欲望不强烈,不少学生都不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认为学习法律知识识记最重要,否则考试就过不了关,无意中淡化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加之各种观念的冲击,使许多学生模糊了是非观念。二是思想观念与行为实际的分裂。先进的思想观念只有不断被主体同化,由思想转化为行为,达到知行的统一,才能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与行为实际的分裂只不过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人们观念更新、道德创建过程中的一种振荡,是暂时的现象;三是探索进取与自我迷失的结缘。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表现出自身的探索性,而社会各阶层难以自身的特定规范约束他们,使得他们具有试错性质的思想道德探索在较大的范围内为社会所允许,在这一进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把自己迷失在黑暗之中。大学校园中的口头禅“郁闷”是学生自我迷失的表现。四是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的冲突。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复杂状况,使大学生们对社会的理性认知受到了挑战,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也在影响大学生的实际行为。
      
      2 基础课的特点
      
      2.1 政治性
      基础课的内容设置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高等教育就必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所以基础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心,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 实践性
      基础课联系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实际,联系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基础课更加注重“知行统一”,求知与个人修养相结合,通过知识的传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2]当然,外部教育和他人的帮助只能是这个过程的外在影响条件,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落实为自觉的行动。
      2.3 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基础课在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社会责任、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素质等问题。同时,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恋爱婚姻、择业与创业、网络生活等问题。
      2.4 创新性
      本基础课与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比,在整体布局,内容结构上有许多创新。基础课紧扣“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两个治国方略,更加注重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二者的内容编写上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基础课的内容遵循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按照“四有”新人的逻辑顺序安排,把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内容安排在了第一、二章,这样就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基础课更加重视坚持法制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介绍了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修养,自觉遵守法律等内容,不再追求法学理论的系统性和法律知识的完整性,而更加突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3]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三个矛盾

    推荐访问:法律基础 课教学 矛盾 思想道德修养 试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