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弘扬节俭文化对抗挥霍资源

    时间:2021-06-15 08:00: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我们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化体系中,有一种文化我们谈得不多,这种文化现象就是节俭。现在的风气有点古怪,一方面大谈节约能源,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以奢靡为荣、节俭为耻,谁在挥霍、浪费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资源,谁就被推崇仿效。可是,地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私财吗?不是,是我们替子孙后代暂时保管的公物,所以,节俭本来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它提升到文化层面进行弘扬!
      
      崇洋挥霍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追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根据统计数字,美国两亿多人,却占去了世界能耗的34%,现在美国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汽车,按每辆汽车五个座位计算,常年有三个座位是空缺行驶,也就是说这种资源有60%是白白浪费掉了,而这种生活模式,已成了一种现代化的标准,过去谈文明是言必称希腊,现在谈现代化是言必称美国。甚至连一些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也统统移植过来极尽渲染,中国传统的“端午”、“重阳”、“春节”等却反而被淡化。而且我们社会的消费形式,并没有由消费带动本国产业链升级,而是大量引入外国制品,削弱了自我产业链的壮大和技术力发展。如天上的飞机是进口的,地上的豪华车是进口的,自鸣得意的家电、手机等里面的芯片及关键部件是进口的……如此,既拉大了贫困和地区差距,也抑制了广大农民的消费,抑制了都市普通劳动者工资的蓄积成长经济。
      
      资源挥霍
      
      时下,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仅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依赖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而且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须臾离不开自然资源。可以说,资源是构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资源或严重缺乏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能是“无米之炊”。
      国人一向以“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我国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土地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资源约束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隔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2004年,就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蜡烛、应急灯脱销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口数量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上无计划开采,甚至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土地、水、矿产、森林等已是伤痕累累。现在有一些大款、富豪们也是极尽奢侈,挥霍起自然资源来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尽管我们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但看到那些被砍伐一空的山峦,逐步变为沙漠的良田,我们不得不警醒和思考。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对照警示
      
      一方面,是我们高耗低能的浪费甚至是挥霍,相反那些人均自然资源比我们丰富得多的国家却十分注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如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树木来生产一次性筷子;美国是资源大国,但一本教科书至少要供8个学生用,平均寿命5年;为珍惜资源,韩国人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以德国为首的世界各国绿党参政议政,以及生态观在各个领域的浸润和扩张,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生态现代化理论应运产生。其强调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态控制中的双赢,在环境与生态控制方面采取先入为主的途径,即预防优先于治理,生态资源有价,提倡反规划理念;其发展模式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追求环保型生态效益为核心,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标,把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活动置于其中进行考评,形成了很多对现代化建设有价值的思想。
      严峻的形势警示着我们,对可再生资源要保证其恢复、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应最大限度地节约或循环利用,以延缓其耗竭的速度。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因此,当前的全球化虽然有限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并没有把发展中国家带人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人民近二百年来一直在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不懈努力,但这种表面上的现代化体现出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因此延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脚步。我国不能走发达工业国家的道路,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带来的契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既要利用发达国家工业文明的先进成果,又要避免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灾难,为我国构建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基本生态环境,以满足人民生存质量的最基本生态经济需求。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否则,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甚至枯竭,必将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给我们的经济和叫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弘扬节俭
      
      与过去提倡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更广泛、更深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于我国先秦的天人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老庄的顺应自然、不可对自然无节制地采取行动的思想;孔子的性与天道之说,以及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的重主体、仁学、自修之天人关系说;管子的将天视作为自然本体意义的“人与天调”的思想;以及荀子的制天、用天的思想等。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荀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此外,东南沿海地区早就出现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以及甘蔗渣用作造纸原料的生态工业雏形,均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从这一意义上说,推进循环经济很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确切而言,我国其实是人多而物不博。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之大决定了浪费一点、稍微忽视一点即是灾难,而节约一点、重视一点即是财富和希望。一反一正,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巨大效果。一个是破坏性的,一个是建设性的。破坏了再建设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也可能会永远失去机会而自食其果。这就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使人口多、资源少、底子薄等国情特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防止和纠正那种在“地大物博”、“总量增长”面前忘乎所以的心态和行为。要居安思危,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全局观念,引导适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既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合理的物质消费,更要注重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文化等精神消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节约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经济规律。节约是有成本的:节约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节能产品,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将垃圾分类,还要不怕麻烦地将洗菜用水蓄存起来以备它用,等等。节约也是有收益的,个体的经济收益往往是可以量化的,比如省下的电费水费。当然,个体由于节约行为而获得的社会认同感和自豪感,却不是简单地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们要鼓励节约,自然是希望构筑节约的“天平”,让节约的成本更小,收益更大。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总得有点理想,有个方向,对社会对国家有些贡献,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有个准则。取舍标准就是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大计。现在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这方面的认识差了一些。我们要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样需要调整市场体系,通过各种制度建设,让节约的成本与收益取得平衡。在生活中,让节约的人获得更多收益,让浪费者受到适当惩罚。同时,还要帮助人们克服短视的心理,把节约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时尚加以宣传,使节约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因此要进行全民教育,首先要进行国情教育、形势教育,使大家知道国家民族能否振兴,现在是一个战略关键期,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
      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唾弃奢侈浪费的作风,让全社会正气上升、邪风下降。节约之处见文明。对个人来说,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文明行为;对社会来说,勤俭节约则是一种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更要形成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共同建设文明、节约、友好、和谐的社会!

    推荐访问:节俭 挥霍 对抗 文化 资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