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建国初期海外侨胞投资工业的一面旗帜

    时间:2021-06-06 16: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华侨工业建设公司是黄洁、王源兴、薛两清、李祝朝等侨居印尼巨港的华侨于建国初期回国投资的,以发展工业为主,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家侨资企业。它兴建的华建麻袋厂三年收回成本,是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工业建设的一面旗帜。它的兴建体现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促进了广东地方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扩大祖国对华侨的影响,号召华侨回国投资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它处于激烈的历史大变革之中,这决定了它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
      “尽快回国参加建设,祖国正需要我们!”
      黄洁,广东台山人,9岁随父亲去新加坡,父亲逝世后移居印尼巨港,与人合创信昌金铺。太平洋战争期间避居乡下,与一批华侨进步人士经常来往,深受影响,并与进步侨领王源兴、薛两清等人结成莫逆之交。战后,与友人集资创办信记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主要经营橡胶等土特产进口业务,实力雄厚,是战后巨港华侨四大胶片公司之一。
      王源兴,福建龙岩人,16岁只身闯往新加坡当苦力,得陈嘉庚赏识在其橡胶厂当账房,22岁南下印尼巨港创立自己的公司。他深受“五四”爱国民主启蒙思想的熏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便身处险境,经济窘迫,仍积极出资救助郁达夫、王任叔、胡愈之等逃亡进步文化人士。战后在新加坡与陈嘉庚等人创办《南侨日报》,积极资助海外的进步刊物。
      薛两清,广东潮州人,17岁离开家乡到印尼巨港谋生,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巨港最大的侨资公司——福东公司橡胶厂的经理。在巨港华侨工商界中,他是进步分子中的核心人物,在党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工作。享有“统战工作能手”称誉的饶彰风曾说,在华建的几位大股东中,他是最能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党的主张,是资产阶级中的正派人物。
      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巨港,黄洁、王源兴、薛两清等爱国侨胞欢欣鼓舞。1950年春,黄洁写了一封长信,托人转给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的饶彰风,表明其拥护新中国,有意结束国外企业,携资回国参加经济建设的意愿。饶彰风随即嘱人回信,对黄洁的爱国热情表示欢迎,并请他在适当时候先回国参观,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再作决定。
      1950年夏,薛两清先行回国观光,了解有关回国参加经济建设的事宜。他和华南分局统战部取得联系,前后在统战部住了一个多月,并经饶彰风介绍,由叶剑英亲自接见了薛两清,请他吃饭,鼓励他说,祖国很需要他这样的爱国华侨回国投资。之后,薛两清在北京受到中央侨务委员会的热情接待,并受邀参加全国侨眷福利会议,了解了有关党的侨务政策。返回广州后,饶彰风交待他回巨港组织华侨支援祖国建设。一回到巨港,薛两清即向黄洁、王源兴、李祝朝等好友详细介绍他回国情形,并呼吁他们:“尽快回国参加建设,祖国正需要我们!”
      1951年3月,黄洁、王源兴、薛两清、李祝朝、施子卿组成“考察团”回国,“考察团”一方面参观考察了解国内各方面情况,一方面确定返国投资的地点和投资的项目。“考察团”先到广州了解有关工业生产和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和营业情况,再北上武汉、北京、天津、青岛、上海等地参观、考察,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听取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当地有关工业生产的情况,各地都希望他们留在当地工作和投资。在北京,政务院还特别为他们召集了各个专业座谈会,分别介绍了他们所需要了解的情况。
      “考察团”成员对在哪里投资并无定见,上海、东北工业基础较好,但对他们来说人生地不熟;大股东王源兴、颜西岳、尤扬祖是福建人,家乡观念浓厚,但他们回国考察时正值美国第七舰队侵略台湾,福建成了前线,不适于投资;广州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紧靠香港,是反对西方经济封锁的战略突破口,又是华侨出入的主要门户,与南洋联系密切,在这里建成侨资企业,做出一个榜样,可以迅速产生广泛的影响,鼓舞更多的华侨回国投资。有鉴于此,“考察团”决定在广州投资,在广州安家。
      “国家的振兴,要有自己民族的工业”
      “考察团”获悉当时中国工业底子薄弱,国家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于是决定重点发展工业。王源兴说:“国家的振兴,要有自己民族的工业,我们的资金应该重点投入工业,为国家的百年大计尽一份力量。”投资方向已定,“考察团”致信叶剑英,要求和政府的工业部门合作经营,希望搞个麻袋厂、糖厂或橡胶轮胎厂。广东省立即答复同意,叶剑英当面许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1951年8月筹备处在广州即告成立,筹备处期间采用责任董事制,由董事会黄洁等掌握一切事权。1953年2月,公私合营华侨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建”)正式成立,直接受广东省工业厅领导,实行责任总经理制,公股代表人杜伦任总经理和麻袋厂厂长等职,黄洁、王源兴分别任正、副董事长,薛两清、李祝朝任副总经理兼工业部和贸易部经理,尤扬祖、林启文、颜西岳等大股东则未直接参与公司管理。华建预定资本额1000亿元,政府投资三成,私人投资七成,以华侨为募股对象,募股工作分3期进行,截至1953年8月止,总股额已达558亿元,①其中公股150亿元,私股408亿元,是同时期侨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私股中印尼华侨投资占九成,也有极少数是美洲、马来亚、泰国等地华侨及港澳工商界同胞。黄、王、薛、李、颜、林、尤等大股东投资的共有7559股,占全部私股的18.5%,其余资金多是这些核心人物拉过来的。
      华建下设工业、贸易两部,一开始就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商业为辅,商业为工业服务”的发展方针。贸易准备时间短,投入少,见效快,华建1951年10月即开展贸易业务,主要做蔗糖的国内购销,进出口极少。之后内贸、外贸都做,以外贸为主,其有利条件是可以开展印尼贸易,本打算把重点摆在这里,哪知国际情势有了新的变化,印尼政府被美国拉拢,对中国不友好,华建只好把业务重点放在香港,通过其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中孚行配合政府抢运进出口物资。华建在贸易上获利丰厚,1952年获利62亿,1953年获利48亿,抗美援朝结束以后,国家加强对外贸易的统制,该公司的贸易业务日趋萎缩。

    推荐访问:旗帜 海外侨胞 建国初期 工业 投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