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无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1-05-28 20: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无为”思想是道家代表性思想之一,其“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理念对于指导当今我国的政府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无为”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来剖析它所蕴含的管理智慧,以及对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无为” 管理智慧 政府
      “无为”是道家重要的代表性思想,而其中“无为而治”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关于“无为而治”的描述性解释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①而要达到的目的就如所描述的那样“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缮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②
      其实道家的“无为”思想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它之所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是因为有它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土壤,而我们从它的诞生背景和后续的发展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至今仍值得借鉴的管理智慧。
      1. 产生背景:世袭制的弊病
      在上古时期,夏商创立了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到西周,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系格局已经定型,虽然这一制度适合权力集团对人民的控制,但是它却只适合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的发展阶段。一旦生产工具改进,如铁器牛耕的使用,势必要扩大人口的活动范围,以及负责国家管理的行政机构的职能化和复杂化。就此,世袭制的弊病也很快显现出来:由于从小在皇宫长大的王侯将相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未能得到社会化的教育,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体验世间冷暖,因此智力低下,体质较弱者比比皆是。如果让他们制定政策来管理国家的话,势必要天下不宁。因此最简便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少说话少做事,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损失。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便是基于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中,这也是“无为”这一概念最为浅层的表现。
      就此方面,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剖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1自主决策权的回归
      针对世袭制的弊病,老子提出了治疗药方--不过多的干预基层百姓的生活,使得社会和人民得以自由发展。这一方面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下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的,将较为复杂的政府组织体系“扁平化、灵活化,个人自主化”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自20世紀8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组织结构的改革从企业领域开始,并迅速波及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组织在学习、借鉴企业创新组织结构经验的基础上,也创造出了一些新型结构模式,如团队型、网络型、学习型结构组织等。③这些新兴组织结构的特点即是分权程度高,灵活性强,基层人员拥有充分的自决权。这一变化充分调动了基层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在组织当中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组织对人的重视。因此,“无为”思想在这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就是将日常的部分决策权放归基层,让组织成员感受到了自我决策的能动性和重要性。它的优势就在于改善了原先传统的科层制的结构模式,使得政府组织在如今信息化、专业化的大潮下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凝聚组织成员,有效地解决各种突发性或不确定性高的问题,更加理性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1.2组织人员职能的定位需合理
      “无为”思想主张的是将皇帝对国家进行的行政管理行为减少,但不是将其废除,而是使其保持原有地位,负责祭祀、宣读诏书等象征性的活动,以维持国家的合法性基础,至于各地方性事物,则交由人民和有能力的官员,依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结合政府管理的层面来讲,在一个政府组织中,职能的安排要根据任务与人员的特点进行,针对具有不同专业素质的组织中的成员,要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安排不同的任务,做到人力资源调配结构的最优化。以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为例。目前,在我国政府管理活动中由于直线--职能型体制的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时常出现“政出多门”和权力交叉的情况,结果往往形成“该管的没人管,不该管的争着去管”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行政运行的效率,也浪费了不少行政资源。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之一即是“无为”思想的灵活运用。“无为”思想强调的是顺应自然,顺应规则,但前提是要有规则以供组织成员遵循。因此目前首先要明确政府各部门纵向与横向的职责权力关系,明确政府运行的规则,使各部门在规范的行为框架下活动。同时改善原有的管理体制,使得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的活动时做到不越位、缺位、错位,政府机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在“无为”与“有为”之间做一个有合理依据的取舍。
      1.3保证信息的对称
      各级管理者尤其是高层要重视信息的对称,不做耳闭塞听的“亡国之君”。老子“无为”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智力、情商低下,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的国家管理者。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谗言的误导,而不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来自民间的真实信息,偏听偏信,结果制定出有害于国家的政策。因此,信息的全面性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把握最新的信息,最新的动态,从而依据时局的变化制定出适合组织发展的政策,结果只能使组织固步自封,甚至面临毁灭的危险。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管理人员都应通过各种渠道与自己负责领域相关的最新信息保持紧密地接触,同时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便将来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 发展动力:“有为”的弊病
      “无为”思想诞生后,得到了一代又一代道家学者的推崇,其理论的发展也不断地深入,尤其到了魏晋南北朝,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政府治理方面,“无为”思想主要是与“有为”相对,基于“有为”的弊病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此理论在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中缺陷逐渐显露,如拜金主义、垄断、经济危机等产生的负面效应的扩大化,因此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修正。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人们在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做出最后决定时,往往趋向于自己个人欲望支配的那一部分。在我国,道家学者同样发现了人所具有的“有限理性”以及权威的“负效应”。如《管子·权修》中所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道家的“无为”思想与“有为”作为对立的分析主体时主要针对的便是人的欲望如何得以控制。在管理活动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与组织和社会的利益,最后只会导致零和博弈的出现,甚至两败俱伤。其原因如下:

    推荐访问:无为 启示 生与 思想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