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纳粹德国闪电战战术形成的主观原因

    时间:2021-05-24 20:0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到纳粹德国的战术形成,就不能不提到德国的陆军参谋本部,德国陆军参谋本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方的精神策源地和战争的实际指挥部。自毛奇以来,参谋本部的工作作风及其内在精神就开始影响全军,逐渐成为德军的精神核心。作为拥有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强的陆军参谋本部,成为各国军队模仿的范本和两次世界大战后被严格限制的核心部门,甚至被写入战后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都大受损失,各国都忙于经济上的复兴,对战争的重视大不如前。而此时的德国军队并没有放松对战争的研究,“办公室战略”正在走向前台。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军人所处的世界,它也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机会和空间。
      陆军参谋本部还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军事机构,在组建参谋本部的时候就具有了这样的精神传统,历届参谋总长都十分鼓励他的部下进行创新,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比如毛奇就曾说过:“只要战术能获胜,战略可以让步。”他鼓励部下发挥主动精神,甚至于擅自改变其作战计划,只要能获重大战术成功,则准其将功折罪。当然,这还得益于参谋本部的人员构成的知识化以及平等精神。平等精神的传统是在历届总长的鼓励下而形成的,它使整个参谋部生机勃勃,每个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顾虑自己的出身与职务。
      而且这个机构还具有十分重视并利用科学技术的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军人所处的外部世界,科学技术本身也从根本上变革了军队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必然是运用科学技术最好的军队。德国军队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自毛奇主持参谋本部开始,参谋本部就开始了其著名的科技时代。一般说来凡是职业军人都常有守旧而不求新的趋势,但毛奇却是一种罕见的例外。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参谋本部开始认真研究科技的军事运用,并将之完整地贯穿到军事教育中。其结果便有了“沙多华会战”对铁路的运用、“施里芬计划”的大迂回战略。这个优良的精神一直影响到了后来整个德军,可以说后来德军坦克的威名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精神条件之上的。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传统和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德国参谋本部才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像“闪电战”、“群狼战术”这样的新型战术。
      其次,在二战爆发前的德国,有一些具有高度军事眼光的纳粹军官,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了世界军事的新变化及新动态,极力的推崇将机械化的坦克部队独立化,普通步兵摩托化,强调航空兵的作战用途,要求提高多兵种的联合作战能力,促使了闪电战战术的形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作为纳粹德国装甲部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用他的装甲理论和行动促使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革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战争的重大变革,在军事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影响至今犹存。
      古德里安生于188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一战后古德里安留在了军队。1922年,他被调入陆军运输兵总监部,任务是研究摩托化运输问题。不到两年,古德里安便成为部门内精通业务的骨干参谋,并因研究机动战中摩托化部队的运输问题,引出了对这一运输方式的保护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装甲车辆。古德里安决定先从战史上了解装甲车辆的使用情况。在学习中,古德里安发现,尽管坦克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但他仍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武器,它快速、机动、攻防兼备的特性,决定了它是未来战场的真正主宰。由此,古德里安迈开了走向坦克制胜论的第一步。以后,古德里安潜心研究富勒等人著作中的坦克制胜思想,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同时,他还通过《军事周刊》等刊物竭力鼓吹坦克制胜论,并到处游说,以争取支持。到1929年,他的装甲战理论已逐渐走向成熟。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摩托化总监部参谋长,开始着手研究装甲兵的装备和编组问题,并进行了一些组建新型装甲部队的努力。1933年,古德里安在克服重重阻力之后,终于在德国兵工署主持的武器发展表演会上,以一支小型坦克部队的崭新亮相赢得了上台不久的希特勒的青睐。从此,古德里安便与希特勒以及法西斯极端冒险主义历史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古德里安关于未来战争的设想投合了希特勒的战争需要;另一方面,希特勒又给予古德里安极大的支持,使他的“陆军作战革命”得以实现。
      古德里安对闪击战战术理论形成的突出贡献是他更新军事思想。1936至1937年间,古德里安撰写并出版了《注意,坦克!》一书。在这本专论坦克制胜思想的著作中,古德里安以其关于装甲兵战术和编制的思想,最终解决了坦克制胜论的操作运用问题,从而也使他和富勒等人一道,成为机械化战争论的先驱。更为重要的是,古德里安是奇袭、快速、集中的闪击战思想的极力倡导者。尽管闪电战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早在一战期间就曾以“施利芬计划”的形式运用于战场,但由于当时的德国还完全不具备在战争中进行闪击的必要技术装备,从而使预想的闪电式的机动战不可避免地被僵持的阵地战所代替,并最终由于国力不继导致战败。战后,虽然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中进一步发展了闪电战思想,但这一思想还是因为缺乏许多必要的环节,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鉴于一战的教训,古德里安重新估价了一战中出现的坦克、飞机等最新作战手段的作用,进而指出,在空军的支援下积极大胆地使用装甲兵,是闪电战的物质基础,无此便谈不上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以此为基础,以古德里安为主要代表的德军将帅吸收了“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的合理内容,形成了在航空兵和空降兵的协同下以装甲部队远程奔袭敌后、实施高速进攻的具体战役—战术思想,进而催生了闪击战的一个基本要素—力量基础,即强大的空军和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由此,古德里安弥补了闪击战思想的原有缺陷,从而使闪电战理论最终得以定型并可以实际运用了。此后,经过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闪电战派的反复探讨和长期演练,闪电战理论从学术到实践均日臻完善,他也因此被视为闪击战理论的主要催生者和集大成者。而闪电战理论也终于获得了纳粹德国的完全承认,并作为其军事理论的主导战略思想和主要战略手段,成为其以后的一系列对外作战计划的基础,从而也决定了德国国防军建设的基本方向。
      当古德里安的种种观点得到事实有力论证的同时,他还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在欧洲掀起了一次次闪电般迅捷的“战车狂潮”,从而跻身于世界历史名将的行列。如果说在波兰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扩大战果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话,那么在法兰西战役中,古德里安则以其坚定不移和无所顾忌的大纵深连续突击作战,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使法兰西战役作为闪击战理论和机械化战争思想实际运用的经典之作,被永远载入了战争史册。在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又率领第2装甲集群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之战以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围战—基辅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访问:闪电战 主观 战术 原因 纳粹德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