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基于大工程观军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5-24 00:03: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工程和工程教育对打赢信息化战争,建立信息化军队意义重大。传统工程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军事科技发展和部队实战训练需求。本文引入美国莫尔提出“大工程观”教育理念,阐述军队工程人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军队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革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方面入手,探索军队工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工程观;工程技术;军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世界军事形势发展,我国军队正面临一场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如何提高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发展需要,成为我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莫尔提出的“大工程观”作为工程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我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工程观对军队工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莫尔的“大工程观”是对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理念的一种回归与延续,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核心是“工程系统学”,强调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提供多学科和跨学科综合背景知识,以提高学员工程运用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一理念的践行,为探索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我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律,提供了教育改革思路。
      (一)“系统性”适应军事变革需要
      大工程观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强调整合、集成、综合的系统思考模式,涉及各方面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工程系统与工程背景的整合。未来战争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综合较量,作战空间也将不再局限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单一战场,电磁和太空等“真实和虚拟”领域进行比拼将成为主角。因此,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有科学、系统的大工程观,人才培养要放到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中去, 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把握军事人才发展趋势,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二)“实践性”贴近部队实战需要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目的就是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际。其重视工程思维训练, 强调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工程教育缺乏工程导向的教学内容和忽略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千校一面”训用脱节的现象,军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必须向实战靠拢,为打仗服务,训教一致,训用一致,坚持“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打仗需要什么就重点培养什么”的人才培养观念,紧贴部队信息化建设,使军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向军事工程实践回归,向军事科研实践回归。
      (三)“应变性”符合人才发展需要
      大工程观以整合、系统、应变的视角来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对于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的各种问题,需要采用应变的思考模式来应对整个工程系统。军队作为科学技术应用最为先进、最为广泛的用户之一,正在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机械型”向“智能型”转变,武器装备竞争加剧,新军事科技更新换代加快,作战模式和方法不断推新,传统一次性培养教育,已无法满足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发展过程,需要有应变的思想,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工程教育终身化,必须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军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间来,我军培养了大批“专业型”研究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在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需求下,传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与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相对滞后,“复合型、适应型、创新型”的新型军事人才缺乏,“专业型”人才在技术更新加快的现实条件下,出现人才专业不对口、知识资源被浪费或边缘化的现象。
      (一)工程教育未能有效面对军事工程实际
      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和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表明, 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面向工程实际,而这恰是我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培养单位缺乏对基层部队的深入调研和沟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不能与当前部队的实战需求紧密衔接,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学得多, 课程体系设置没能从全局一体优化,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或者工程实践训练与部队实际需求相差较大,没有贴近最新的武器装备发展需求,人文社科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对军事工程设计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的培养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创新能力、指挥管理和综合素质培养不够,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毕业学员回到部队后,仍需进行“回炉”淬火,难以得到部队用人单位认可。
      (二)人才教育未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培养
      美军作为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先行者,其将军事人才的培养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立足全局统筹国民教育与军事教育资源,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军事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推动军地人才互动,实现军地双赢。与之不同的是,我军军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军地科研各自为政,地方智库资源向军队技术、向战斗力转化不够。军队培养的技术人才多为“专家型”工程技术人才,能较好适应当前部队岗位需求,但是军队工程技术人员重精深、轻综合,重灌输、轻自学,知识更新相对滞后于地方,部分人员到地方发展后就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甚至新军事科技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陈旧、“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三)专业课程未能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长期以来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军事工程课程设置与教学之间缺乏统一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之间缺乏连续性、承继性,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教学和课程表现在教育上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教学规定“怎么教”,课程规定“教什么”。军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表现在学科专业划分过细, 课程设置知识面太窄, 重视对“专才、精才”的培养, 对“通才”的培养比较忽视。教学模式的单调导致培训层次不够明显,岗位细化不够、实践性不强,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未能真实反映军队工程领域的标准、特点、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的要求以及现实需求。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工程技术 军队 几点思考 工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