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民俗文化在治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1-05-18 04: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治安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和运用民俗,对社会治安秩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指出公安机关应当将民俗文化应用于治安管理工作中,发扬良俗美德,摒弃遗风陋俗,切实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治安管理 社区警务 治安调解 群体性事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JD14DB428)。
      作者简介:杨晓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06-02
      一、民俗文化概述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具有传承性、差异性、认同性、稳定性、集体性和规范性等诸多特征,其形成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其发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简而言之,民俗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历史的遗留和沉淀,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二)民俗文化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民俗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经过历代相传而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它经受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得到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和规范力量,对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民俗文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民俗是规范人类群体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塑造个体的社会意识和行为,使其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一些良俗对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尊师重道、惩恶扬善等理念,都在无形中对人们的心理和言行进行积极引导,培养人们健康、正直的伦理道德观念,从根源上消除人们的犯罪心理结构,给社会带来文明、和谐与稳定。
      另一方面,民俗文化有利于制约社会违规行为。民俗文化对违规行为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民间禁忌方面,禁忌往往具有较强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禁令性指示,同时产生有威慑力的对于违禁后果的暗示,例如民间流传的做坏事会进“十八层地狱”、背弃约定会遭“天打五雷轰”等,通过控制人们的心理进而制约人们的行为。另外,家庭民俗对于成员违规行为的制约作用也比较明显,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中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如续家谱、树家风、施家教、执家法等,对宗族内部施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成员进行一定的训诫和惩罚,从而规约个体行为,降低成员越轨的可能性。
      2.消极影响。民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在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对社会治安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遗风陋俗威胁社会稳定,容易引发违法犯罪。陋俗是指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习俗。例如俗语道“笑贫不笑娼”,直接助长了卖淫嫖娼的社会丑恶现象;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再如一些地区的婚姻习俗相对封建落后,在婚礼上经常出现殴打新人等过激行为,甚至造成新人死亡。这些由陋俗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于情不许、于理不合、于法不容,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导致文化冲突,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必然导致民俗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文化冲突,引发社会问题。文化差异可以表现为城乡差异,如农村家庭普遍遵从大男子主义,而城市则倡导男女平等,若分别来自农村和城市的男女组成家庭,则容易因为文化冲突而导致家庭和社会矛盾。文化差异也可以表现为民族或地区的差异性,例如2013年,周口市福来顺涮锅的老板挂着清真牌子卖猪肉,引起了穆斯林群众集体抗议,并自发前往事发地点捣毁了福来顺涮锅店,对社会治安和民族团结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民俗文化与治安管理工作的关系
      (一)治安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治安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户籍管理,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民用危险物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等。
      (二)民俗文化与治安管理工作的关系
      民俗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又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民俗是一种模式、一种规范,被人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民俗具有教化和规范功能,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于无形中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实现社会控制。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具有阶级性、行政性和强制性,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可以看出,民俗文化与治安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在治安秩序的维护方面殊途同归,并且都能够实现比较有效的社会控制。但是二者却又不尽相同,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是先于法律而产生的民间规范,虽然没有实际的强制力,但其深入人心,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另外,相对于法律制度的硬控制而言,民俗控制是一种软控制,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被社会公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约束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效力是法律控制所无法达成的。故此,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应当正视民俗,并将民俗有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让民俗文化成为公安工作强有力的支持,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三、民俗文化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民俗文化在社区警务中的应用
      所谓社区警务,即警方与社区能动地互相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并采取各种合法手段和方式,开发社区资源,强化自治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民警可以善用民俗,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推荐访问:治安管理 民俗文化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