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犯罪发生的情景因素——以抢劫罪为切入点

    时间:2021-05-07 16:0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jxy/xjxy201709/xjxy20170968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jxy/xjxy201709/xjxy201709684-2-l.jpg
      【摘要】:抢劫罪不同于一般的侵财型犯罪,它既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也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犯罪情境因素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和侦查实践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侦查效益。本文在结合犯罪情境理论的基础上,对抢劫罪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期望可以对预防和降低去抢劫罪有所裨益。
      【关键词】:犯罪;情境因素;抢劫罪;
      一、犯罪情境的概述
      理论学界有关犯罪情境的定义众说纷纭,有的专家认为“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犯罪情境是个体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面临的直接促使其形成与其原有心理结构相适应的犯罪动机,或者将已有的犯罪动机转化为侵害行为的外在形势。” “它是在与犯罪相关的行为人互动中显现的、可能影响特定犯罪行为发生的各类现存的或即时性的主客观因素融合成的总态势。”[吴宗宪.《论犯罪情境》,《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0年第1期,第10页]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犯罪情境的定义都是围绕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展开的。
      二、犯罪情境要素与现实犯罪关系
      本节笔者拟通过北大法宝收集了吉林省2014年到2015年两年间384件抢劫罪案例,以表格的方式向大家呈现了时间要素、地点要素、被害人要素及社会控制要素在抢劫罪发生方面所呈现的规律。
      (一)时间要素对抢劫罪的影响
      1. 月份要素在抢劫罪方面的体现
      通过观察表3.1,不难发现:一月份发生的抢劫罪概率最高。笔者认为,首先,一月份气温最低,外出活动的人们非常少,犯罪分子实施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的几率增大了。再者,一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国人要为随后而来的春节做各种准备。10月份的犯罪发生率位居第二,这与“十一黄金周”,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人流量较多有关。总体来看,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发生的抢劫案集中且比例高。这是由于三四月份天气转暖,外出活动的人增多,为犯罪人寻找犯罪目标和犯罪时机提供了便利;而七八月份是气温最高之时,夜晚外出乘凉的人增多,“晚归”成为人们的习惯,此时,犯罪人极易借夜黑风高之便实施犯罪。
      2. 时间段要素在抢劫罪方面的体现
      从昼夜分布来看,夜晚发生的抢劫案件要明显多于白昼。从作案时间点来看,抢劫案发案时间集中于晚上7点到0点。这是由于冬季夜晚时分,街上的行人变少,巡逻警力单薄等,方便犯罪人寻找孤身一人的被害人实施抢劫;而夏季的夜晚,出外乘凉的人变多,选择被害人的目标范围扩大,选择性增多。再者,夜晚可视度降低,犯罪人在借夜色实施犯罪时,不仅可以增加被害人的恐惧性,致使取财更易得手;而且也不易被目击证人看到容貌特征,增加了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使犯罪人更易逃脱。
      (二)地点要素在抢劫罪方面的体现
      1、封闭空间成为抢劫罪犯罪人的首选。存在这样的犯罪规律主要原因是:其一,多数人将资金、金银首饰及其他价值较大的动产放置在家中或者遗留在车内,这就为犯罪分子劫财提供了便利。其二,封闭空间内发生的盗窃罪、诈骗罪也极易转化为抢劫。2、广阔、空旷的地理空间发生的抢劫罪次之。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便于犯罪人逃走,进而减少犯罪风险。3、特定地点发生的抢劫罪仍然不可忽视。商店、旅店、饭店、银行、酒吧等地点,是长久以来抢劫罪发生的必然地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犯罪地点的选择是基于犯罪人主观上具有“顺利实施犯罪”或“顺利逃跑”的主观感受,将以上地点作为“警惕性”地点,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犯罪人实施犯罪的难度,有利于避免犯罪情境生成。
      (三)被害人因素在抢劫罪发生率方面的表现
      在统计的抢劫案件中,可以发现犯罪人在选择被侵害对象时,会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在性别的选择上,主要以女性为主。二是在职业选择上,主要选择出租车司机、学生、三陪女、娱乐场所或商店内的前台或老板。三是在年龄的选择上,犯罪人往往更多对中年人和青年人下手。四是在被害人的整体着装上,往往选择穿着华丽或佩戴金银珠宝首饰的人。五是在认知程度上,多以陌生人为主。此外,笔者认为,在抢劫案件中甚至延伸到其他财产性犯罪中,被害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调味剂”或“加速器”,被害人需要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和安全性来防止陷入被害情境。
      (四)社会控制因素对抢劫罪的影响
      社会控制因素利用的是“社会联系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个人与社会其他人的联系被削弱时,个人就会无所顾忌、肆无忌惮的实施犯罪行为。也就是说,要增强犯罪人与其他社会行为人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犯罪的发生。
      小结
      不容忽视,抢劫罪侵犯的人身权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犯罪情境作为犯罪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研究犯罪规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犯罪情境研究搶劫罪的发生规律,可以将抢劫罪的端口前移,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本文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使犯罪情境理论在实际的犯罪预防中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刘琪 主编 《犯罪心理学》 [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熊云武 主编 《犯罪心理学》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张远煌 主编 《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4] 罗大华 主编 《犯罪心理学新编》 [M] 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 孙晓雳 主编 《犯罪预防中的情境预防》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 王牧 主编 《新犯罪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7]李蕤 郭天龙 《犯罪情境因素分析》 [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一期
      [8]刘涛:《犯罪情境预防》 [J]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田丽,延边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切入点 浅析 情景 犯罪 抢劫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