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纪录片的纪实风格 [纪录片纪实风格的审美分析]

    时间:2019-05-02 03:22: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纪录片以世间万物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是真与美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形式,以真实打动人心,以深度征服观众。它的美学价值在发展中日益彰显并获得提升,它的美学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纪录片的纪实性进行审美分析,有利于纪录片美学体系的完善,在当前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审美分析
      纪录片以世界万物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具有无可比拟的的真实感和思想厚度,成为最具贵族气质的影视类型。纪录片是一种真与美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它的美学价值在逐步的发展中日益彰显并获得提升,它的美学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哲学家的观照以真为对象,艺术家的观照以美为对象。不过这也是粗略的区分。观照到了极境,真也就是美,美也就是真。” 1真与美的结合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审美维度,我国的纪录片正在突破陈旧创作模式,以独具美学品质的影像语言,真实记录变革中的社会生活形态,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斑斓的影像中国。当然,对审美风格的分析,能使纪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并进一步美化生活。正如席勒所说,“我们必须把在审美心境中归还给人的能力看做一切馈赠中的最高礼物,即人性的馈赠。” 2综合纪录片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纪录片中美的存在和显现形式是多样的。本文仅就自然美,人文美和意境美来做分析。
      一、自然美的展现
      自然美,即现实生活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就自然类和风光类纪录片创作者而言,面对这些特殊的拍摄对象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存在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又该如何表现自然美呢?
      这类片子注重纪实手法和写意风格的运用,擅长以精美的画面、独特的拍摄角度及精良的声音效果,来展示大自然的奇观和生命奇迹。使观众仅凭视听感官就能直接观赏到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在直接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就能达到悦耳悦目的审美层次。《迁徙的鸟》是雅克·贝汉的自然史诗巨作“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影片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带给观者全新的审美体验,生动的展示了鸟类最真实和自然的生活场面。观众从这些独特的审美感知形象那里获得极大地放松,进而由外部感官层面的审美愉悦内化为情感的愉悦。
      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自然类纪录片长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常给人留下单纯猎奇,思维品格较低的刻板印象。创作者常把自然界生命“拟人化”, 以人类的情绪替换动植物的感受,通过外在形象和声音来传达它们的内在“情感”,激发人类情感的共鸣,使观者达到悦心悦意的审美层次。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人们只有在对自然美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在震撼于大自然的美和生态的脆弱的同时,才能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共处。
      二、人文美的挖掘
      当代美学认为,人文美有广泛的社会内涵,介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涵盖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范畴。人文美包括人文精神,是纪录片文化艺术精神的基础和核心。人及人的存在具有社会性,人的行为和存在方式一旦作为审美对象进入艺术创作中,就只能是具体可感的。只有把人具体的行为活动,折射进审美关系中,才具备审美意义。作为关照对象,人的形象既是独立、个性化的,又是社会化,群体化的。在纪录片领域中,以纪录人类生存状态、文化现象、社会变革、人生命运为主题的纪录片,在关注个人的同时,还倾向于对社会的思考和整个人类的关注,抒发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展示了人文美的深刻意涵。
      人的活动和生存状态是人生存方式的本质显现,特殊的地域限制使人以不同生存状态存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沙与海》以记录不同生存地域,不同价值观念引导下的两家人及两代人的冲突,家庭结构的松动,生活轨迹的变化的社会主题。这类影片由展示人的生存矛盾,揭示出人在面临当今社会生存困境时的深层心理矛盾。彰显出个体是寂寞的,群体才是温暖的。学者何苏六认为,“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转向关注人、进入‘人的主体’段以后,纪录片的承载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取代,纪录片美学、哲学的意味加强,而它的社会性功用自然削减,社会责任意识淡化。”3纪录片正是透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延伸到对社会群体生命环境的关注,进而扩展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为人类找寻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正彰显出人文美真正的价值内涵。
      三、意境美的生成
      意境美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人与世界相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反应;化实景为虚景,创造影像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4人类创造的艺术虽然具有高下之分,但是它们共同的追求只有一个——美。
      纪录片忠于真实,但真实不等于平淡。事实上,优秀纪录片常注重从具体事件中升华象征,注重品格的提炼和诗意的提升,由画面美提升到意境美。从艺术审美欣赏的角度看,意境生成是由审美的创作者和欣赏者来同时完成的。影视作品中的意境,往往是具有鲜明特征的视听艺术形象和深邃的思想情感的密切结合,通过联想的激发而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所谓的诗情画意。纪录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也许会随观众的观看时间流逝而淡忘,但是一个成功的意境将在心灵深处常留。刘朗在《西藏的诱惑》中,通过画面、光影、蒙太奇、歌曲和解说词的运用,共同营造出一幕幕远景、全景、中景、特写表现的巍峨的雪山、绚烂的朝阳,夕阳余晖中肃穆的群山,闲适的牧马人等一系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的意境,观众透过对自然和崇高的美感形式的欣赏,体悟出影片的主题。在蒋樾的《幸福生活》结尾,主人公在清明时节给逝去多年的妻子上坟。苍凉的天空下,主人公静静伫立于田野之中,透过主人公平静又潜藏痛苦的表情,镜头慢慢摇向田野里金黄热烈的油菜花,直至镜头虚化。这一处理引发了观众对主人公平静外表掩藏下的波澜壮阔的内心的解读。金黄的油菜地,似乎还暗示着影片的主题——幸福生活。
      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意境的生成也常通过留白和添加背景音乐来实现。无论什么方式,意境的生成都在尽可能客观的表达创作者的观点,以一个尽可能开放的结构来引发观众对纪录片主题和深层内涵的思索,凸显出纪录片的张力,趋于无言之美。
      四、小结:
      在纪录片的欣赏过程中,可以发现自然美、人文美、意境美是相互渗透的,在自然美的表达中可以发现人文美的影子,而意境美作为艺术表达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自然美和人文美最高的表现层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美的展现绝不是对动物、树及昆虫等放大镜头,片面追求感官刺激。更需体现出人文关怀。需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创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惟其如此,纪实的品格才能借由审美风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纪录片才能实现由视听美激发情感美进而达到体悟哲理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无言之美[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5.
      [2] 席勒. 席勒散文选[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231.
      [3] 何苏六.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96.
      [4] 宗白华. 意境.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M].1999.138.
      作者简介:常咏歌(1986-),女,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文学学院2011级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比较。

    推荐访问:纪录片 审美 纪实 风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