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一国两制”需凝聚历史与法理共识

    时间:2021-04-06 12:0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会展中心庆祝回归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整篇讲话铿锵有力,充满历史感、民族正义观和国家法治观。总书记侧重回溯历史、重申法理,为未来的中央治港与香港本地管治提供必要的监督和指引。对于澄清长期以来關于“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的诸多误解和偏见,对于强化中央主导的基本法法理学及形成对香港自治与法治的有效监督体系,保障“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阐明爱国爱港史观。习总书记在讲话开篇即用相当篇幅回溯香港与中国的历史,凸显了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对民族正义观的弘扬。
      其一,近代史的“苦难”意识。中国近代史,整体上是屈辱苦难史,也是民族团结与建设的发展史,其苦难成为民族奋斗牺牲的历史动因。
      其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意识。“苦难”意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体验。中华民族是有尊严和文明自信的民族,面对殖民主义带来的深刻“苦难”和“屈辱”,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救亡图存与维新革命运动,但这些爱国主义进步运动不是一种精神上自我放弃和屈服的“全盘西化”运动,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式的自主性革新与改良。如何讲好中国近代史中的“反殖民主义”国家故事,使香港青少年具备对国家近代史完备的理解与认同,是香港国民教育的关键议题。
      其三 ,基于党的领导的“奋斗”意识。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之“建党”与“建国”大业的历史创造性意义。党的领导权是历史形成和人民选择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英国鸦片战争所揭开的中国半殖民地史被概括为 “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这似乎成了中华民族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之前每一次的救亡图存运动,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后来的国民革命,都在列强干预和内部四分五裂的政治消耗下归于失败,民族苦难命运未能改变。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大业的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实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与政治上完全站立的标志。
      其四 ,辩证务实的“一国两制”国家理性。习总书记简要回溯了香港回归谈判的历史及“一国两制”在促成回归和形塑基本法秩序上的国家理性,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辩证务实思维以及在发展演变中解决矛盾分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一国两制”成为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政治实验。
      其五,对树立爱国爱港史观的积极期待。习总书记提出:第一,香港的命运从来同 祖 国 紧 密 相连;第二,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第三,香港同 胞 同 内 地 人民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耀。这既是对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的浓缩与升华,也是对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爱国者治港”之宪制原则与历史自信的合理延伸。
      历史观回溯在于促进一种“爱国爱港史观”的生成及主导化,这对香港政制发展前途有重要启发。缺乏历史共识,缺失国家认同,是香港反对派之“民主回归论”的主要精神缺陷。习总书记的历史观论述对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新阶段精神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夯实宪法与基本法的宪制基础。习总书记讲话还涉及到宪法与基本法的宪制基础理论,涉及到中央管治权在基本法实施中的宪制责任,以及基本法对公职人员与青少年的教育议题,环环相扣,切中肯綮,有理有节,对于巩固“一国两制”信心与香港法治基础,提升两制互动融合水准,增进香港青少年与公职人员的基本法认同与国家观念,将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推荐访问:法理 共识 一国 凝聚 两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