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及其保护政策

    时间:2021-01-31 20:06: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zw/nczw201410/nczw20141004-1-l.jpg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作为耕地资源高度稀缺的国家,耕地质量的优劣更是直接涉及到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75%以上,主导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和走向。因此,其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必然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为样本,试图探讨令人担忧的耕地质量下降及其保护问题。
      一、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
      从我国耕地的总体情况看,不仅垦殖指数低(约13%),而且优质耕地占比低。根据第二次土地普查,我国优质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有30%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侵害,有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耕地质量正在逐年下降。粮食主产区相对于其他农区而言,耕地质量一般较优,但近三十多年来,耕地的透支性使用愈益突出。在化肥、高产品种等增产因素的作用下,掩盖了地力下降的严峻现实。吉林省是我国粮食的核心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6%,商品量占全国10%,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三十年占据全国第一和第二位。但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耕地质量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可以说,数量巨大的商品粮生产是以地力的严重消耗为代价的。综合起来看,吉林省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黑土地退化严重。吉林省中部是我国的黑土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黑土区总面积1650余万亩,约占全国的20%。多年来,吉林省的黑土呈侵蚀退化的趋势,大量的水土流失,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变薄。据对吉林省一些县(市)典型调查估算,全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260万亩,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7.9%,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已由50~60年代的平均60~7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平均20~30厘米。目前,吉林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在20~30厘米的面积占黑土总面积的25%左右,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占12%左右,完全丧失腐殖质层的占3%左右。优质黑土正在慢慢消失,部分黑土区已经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据专家估算,黑土地1厘米腐殖质层的形成需要400年左右时间,按照目前每年0.3~1厘米的流失速度计算,最快20年,黑土层将消失殆尽,吉林省将面临“无黑土地可耕”的局面。在黑土地退化的同时,就吉林省耕地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而言,土壤有机质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吉林省有机质含量已经从最初的4%~6%降低到目前的2%~3%,并正以每年0.01%的速度减少。
      2.土壤酸性成分升高。耕地土壤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其正常的pH值为6.5左右。据相关部门对土样的化验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耕地土壤的pH值正在下降,酸化严重,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土壤的pH值下降,严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缓慢,CO2产生量减少,土壤N的生物矿化和固定能力明显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良,使土地生态系统热量、水分失衡,保墒保水性能急剧下降,导致土地抗旱、抗涝能力严重降低。
      3.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耕地为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我国至少1600万至1900万公顷耕地受到镉、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污染面积接近20%,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根据农业部对全国污水灌溉区的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受调查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的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 亿元,而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 多万人。
      4.白色污染危害加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残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加速了耕地的“死亡”。目前吉林省农膜覆盖面积已扩大到10万公顷左右,年农膜用量在5~6万吨,地膜残留量为10~15kg/公顷,残留率为15%以上。据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 6.92%,烂芽率5.17%,每亩土壤残膜达3.9公斤时,玉米减产11~23%,蔬菜减产14.6~59.2%。据有关专家研究,农膜的降解年限大概要7代人、140多年。更重要的是,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空气中。土地被污染后,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
      5.大量优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吉林省虽然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但近十年的速度也在加快,从2012年以后,建设用地从相对宽裕的省份转变为紧缺的省份。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达到8.33万公顷,占现有耕地1.6%,占优质耕地的5%。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黑土地,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主要是在中部,而中部是优质农田的主要分布区域。据统计,近十年中部各县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数倍。国家虽然实施了占补平衡的政策,但这种政策控制只是数量上的控制,没有实现质量上的控制。现实的效果往往是占优补劣,耕地质量大打折扣。由于占补平衡的政策是在省域范围内控制,减少的是中部主产区的优质耕地,而增加的是西部地区的风沙大、干旱的盐碱地。
      除上述情况外,在农田变化上还表现为地下水严重下降,已经从三十年前的30米下降到目前的80米到200米,严重透支了农田地下水,降低了农田的灌溉水平和能力。
      二、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下降原因
      耕地质量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大量的因素是来自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的影响。耕地过度垦殖、不合理耕作、化肥的大量投入和保护力度不够是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短期化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于大部分农民认为承包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把土地作为生存和生活的工具,对待耕地的态度已由“命根子”向“一般性生产资料”转变,对土地“重用轻养”。大部分进城农民都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而承包土地的农民对耕地粗放管理,只要粮食产量不管耕地质量。在施肥时“图快、图省”,盲目施用见效快的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有的地块已连续10多年甚至20多年未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氮、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实际需求不匹配,土壤“后劲”跟不上,土地患上“化肥依赖症”。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农民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耕地进行掠夺式耕种,有的农民甚至15年到30年间都不关心地力培育。明显表现在粮食收成后的残留物,如玉米秸秆等往往被从地里收走变卖或者烧掉,失去了秸秆还田保护营养土质的作用。

    推荐访问:耕地 质量问题 主产区 粮食 保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