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时间:2020-08-06 08:04: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这个概念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互联网蓬勃兴起后,它为公共领域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推动着公共领域朝着更为开放,更具包容和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领域 传统媒体
      
      一、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及变化
      
      哈贝马斯根据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论及城邦制时阐述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就是指公众自由表达和自由对话的公共空间,借助这一空间,各种观点和意见相互碰撞,展开理性讨论,公共领域具有“让公开事实接受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监督”,“公共领域具有调节国家和社会的功能”。由此可知,公共领域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民主力量的彰显形式。一个民主意识浓厚,民主力量强大的国家和社会,公共领域自然就成熟、发达;反之,则缺失。公共领域自诞生之日起就毁誉参半,甚至有人怀疑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是否存在。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还是相信有民主的地方就有公共领域的存在。
      “公共领域”的概念,有与启蒙时期民权思想一脉相承的痕迹,是对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实现方式的探索。然而,随着人们思想转变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对公共领域的描述也不断由现代向后现代,由精英化向草根化转型。
      在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概念时所在的传统媒介环境之下,大众没有可能进入狭窄的传者领域,而在他所建立的理论之中,现代的“公共领域”是需建立在大众传媒基础之上的。在传统传媒(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的技术条件限制下,传者与受者相分离、精英与大众相分离,媒介的掌控权始终在精英阶层手中。在他1990年再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书中,哈贝马斯明显感受到了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的发展带给公共领域的冲击。
      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公共领域提供了它赖以存在的基础;网络中话语权的平等是公共领域建构的前提;网络社会中,虚拟交往的匿名身份和非功利立场为公共领域提供了理想的辩论环境。总之,互联网出现后,公共领域开始重新建构。
      
      二、公共领域与传媒
      
      哈贝马斯所指的公共领域之一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播媒介。公众的批判工具理所当然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大众民主意识的复苏、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执政的大力推行、大众传媒具有了传播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权益的作用,我国传媒具有了公共领域的某些特征。
      网络媒体的勃兴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民意的崭新舞台。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在政治民主进程中,在构建公共领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互联网开启公共领域新时代
      
      2007年轰动全国的“华南虎”事件,发轫于网络上公布的照片,其后“打虎派”和“挺虎派”间的斗争,也是网
      民在网络空间中为了探求真相而使用各种手段表达和证明着自己的观点,并在传统媒体的跟进下最终发掘出事件的真相。
      平等参与性、批判性、公共性、观点多样性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特征,是公共领域能够聚集公共舆论,构筑自由、平等、开放的理想交往环境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这些都在“华南虎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互联网构建公共领域对话的平台
       在政治权利和商业化的双重挤压下艰难生存的公共领域,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找到了新的对话平台。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搜索、超链接手段提高了媒介载体的民主性。它打破了人类交际、对话活动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谁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进入公共领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同样的信息和文化资源。
      以往的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传播,虽然电视开设了不少栏目以增加受众的互动参与性,但是经过电视制作人选择、录制、剪辑的电视节目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各方平等、经过充分讨论的交流。即使公众参与度很高的谈话类节目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等也是在编导设置好议题,现场观众进行了筛选之后才参与进来的。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使参与传播的接受者获得了空前的自主性,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生产的文化产品、社会观、价值观、伦理观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主动的选择,甚至参加到社会舆论的生产创造过程之中。
      互联网不断推出网民参与网络公共空间的形式,从最初富有私密性的电子邮件、各种聊天工具,到更具有公共性特征的BBS以及博客。随着政府执政为民、民主执政意识的提高,逐渐开设了网上办公、网上政务公开、网上投诉等形式。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意识变浓,不断寻找机会进入论坛,进行利益表达,影响政治决策。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新浪网的“新浪论坛”等。网民可以在法规条例的允许范围内自由传播信息、表达意见,受众的表达权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在网络媒体所建构的公共话语空间中,公民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中,获得了广阔的对话和交流的话语空间。
      2、网络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
      在我国现阶段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的使用覆盖面、使用目的等都远远不能达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普遍参与性,因此仅靠网络媒体还无法完成构建当代公共领域的任务。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报刊和电视仍是传播媒介的主力军。然而,长期以来,新闻媒体的管理者和传播者有比受传者更有控制信息和舆论的权利,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公共领域的强势功能始终处于沉寂状态,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渐渐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情最初由互联网发起,然后通过传统媒体,尤其报纸、电视的介入,把新闻事件做大、做深,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应,最后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宝马撞人事件、刘涌案以及华南虎事件等都是典型的案例。互联网与各种媒体的互动,使公共领域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并进一步扩大了公共领域范围,巩固了公共领域的稳固性。
      3、网络在建构公共领域过程中的困扰
      网络让人们有了更多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有利于充分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愿望、意见、要求和呼声。
      但是,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和观点通道,网上言论往往缺少理性,同时还存在语言的感性化和情绪化,以及参与人数有限等现实问题。这些都促使我们应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加强互联网的公共领域建设。
      正是互联网作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由互联网所掀起的公共领域建设为传统媒体在公共领域的作为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大众性最强的报纸、电视媒体正逐渐加强公共话语空间的活力。除了娱乐、消费而外,时政新闻也是时下传统媒体的首选。尤其是随着新闻体制的改革,走商业化之路的报纸、电视为了获取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纷纷开辟民生新闻、深度调查等栏目,对社会和政治事务投入更多的关注。例如《南方周末》之所以获得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拥有很高的发行量和巨额广告收入,同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关注的深度和力度有关。它改革后的评论版,社会各种热点的评论员不仅有名校教授,还有网友、平民,充分体现了公共领域的特征。
      
      四、公共领域的前景
      
      就互联网的功能而言,新传媒技术的引进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技术的影响不是决定论式的,重要的是宽松和包容的制度环境。但技术自身的特性使得制度在与传媒实践的互动之中产生了新的可能。随着民主执政意识的逐步提高,政府开始转变职能,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
      其实,早在2003年,国家领导人就公开了网民身份,向外界展现对互联网的重视。2008年的6月20日,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开启了政府的执政新风。“草根民意”借网出海,成功实现了对关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①莫利:《电视、观众和文化研究》,伦敦:路特勒基出版社,1996年1月
      ②喻国明:《中国报业的困境与机遇》,精品网,2005
      ③《CNNIC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浪网2006
      ④靳雅茜 魏旭饶:《网络媒介的公共性――解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月
      ⑤许建华:《互联网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月
      ⑥胡忠青 邹华华:《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华南虎事件”》,《新闻界》
      (作者: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互联网 建构 浅谈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互联网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文化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