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小城镇绿地系统的社会功能_绿地转战小城镇

    时间:2020-03-25 07:34: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小城镇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小城镇发展不仅需要好的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还需要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小城镇绿地系统社会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研究小城镇绿地系统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提高城镇形象、保护延续优良文化传统、加快文明现代化步伐等角度探讨了小城镇绿地系统的社会功能,并对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绿地系统;社会功能;小城镇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5.省略tv.com
      状况还不算理想,绿地建设受许多客观因素(如资金不足、居民素质较差、管理人员数量有限、部门分工不明确等)制约。但是,小城镇绿地以城镇居民为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放松身心的休憩环境、为老年人提供锻炼的场所、营造儿童玩耍嬉戏的场地的宗旨不变。[7]同时,居民生活所必需的食物、服装、建筑材料等仍然主要依靠绿色植物来提供。因此,人们对小城镇绿地的物质享受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为经济效益,进而转化为小城镇的社会效益。例如,江苏省常熟市充分发挥绿地空间对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成功闯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和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
      小城镇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过程之中。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日趋繁荣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8]相反,当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会大大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城市人口压力的膨胀和有闲阶层的增加,以游山玩水来满足精神愉悦的旅游产业逐渐兴起。解决大城市人口压力,限制入口不如疏通出口。小城镇成为了大城市人口回归的“出口”,在减缓社会压力方面具有其自身的后发优势。
       (五)缓解群体性摩擦
      从区域角度上,小城镇是集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产物。从前的小城镇建设由于过多局限于物质领域,因而多将镇区作为建设重点,把绿地作为一种支撑城镇发展的背景,小城镇与其腹地的二元分割现象非常明显。[9]随着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被重新发现和理解,城镇以外的区域基质空间不再是被动地承受城镇的主宰,而是体现出小城镇与城市间依赖与制约、支持与竞争都并存的关系。小城镇绿地成为疏导、释放社会微观层面矛盾与冲突的有效渠道,不同的社会群体和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可以在此交流、沟通,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此外,小城镇绿地作为稳定持久的绿色窗口和交往空间,既可以直接地把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引入农村,繁荣与发展农村绿色文化,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又可以通过吸引城市人来观光,弥补城市绿地的不足,减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促进大城市居民与小城镇居民间的互动增进友谊。
       (六) 担当“社会安全阀”的功能
      当灾难来临时,一个连续的、面积充裕的开敞空间系统,对于人流疏散和避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绿地系统中的植物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功能不容忽视。绿地能有效减轻爆炸、燃烧产生的破坏,从而成为灾民紧急避难的场所。乔木组成的防火林带可以阻止火的蔓延,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结构可以同时具备阻止树冠火和地表火的功能。[10]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广场等一系列开敞空间发挥了临时避难场所的作用,充分证明了城市绿地系统在灾害发生时的重要性。和大城市相比,小城镇中的居民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常常为节约建设资金而降低建设成本、不遵守设计规范,导致功能配套设施大都不齐全、工程建设质量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因此,在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的特殊时期,小城镇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就更重要。
      小城镇绿地系统为小城镇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为私人投资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在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人口蓄水库”,为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去处”;同时,小城镇作为大城市的“减压阀”,也缓解了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压力。[11]绿地系统的存在使得小城镇的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预见性,避免多次修建、扩建造成的损失。
       (七) 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诠释“以人为本”这一社会核心价值理念。许多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动植物景观的破坏是无法恢复的。因此,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生态伦理倡导一种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绿色生活方式”,强调人应当理解自然进化的整个过程,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反对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珍视文化差异性,尊重生命形式的内在价值。[12]小城镇绿地系统景观的修复、改造、重建和再生过程,有利于小城镇居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工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尊重生物多样性,发自内心地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食物资源,将原本停留在表面的保护环境观念深入人心,并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居民与城镇和谐发展,构建安全、健康的城镇景观再生体系,实现宽容、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目标。
       三、结语
      小城镇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不能不顾条件盲目进行建设。小城镇发展不仅需要好的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更要有好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有数以万计的小城镇亟待建设,我们迫切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局限于物质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传统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已经远不能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在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坚持“五个注重”原则,编制绿色规划,落实绿化管理,即注重发掘小城镇特色,扬长避短,找准定位;注重提高宜居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居民身体的栖息地和心灵的归宿;注重实现公共设施的均好化和个人选择的多样化,真正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积极开展旅游业;注重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加强平实兼顾、综合利用的绿地建设。
      近年来,小城镇绿地系统的框架已逐步拉开,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从小城镇绿地系统的社会功能入手,找到一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绿地系统规划途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为小城镇未来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ATTWELL K. Urban land resources and urban planting: case studies from Denmark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52):147-159.
      [2]刘滨谊,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2(26):76-78.
      [3]黄亚平.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3-104.
      [4]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9-42.
      [5]曹乾石.“新农村建设”不要抹掉田园风光[J].名镇世界,2009(1):47.
      [6]谭少华,赵万民.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6-10.
      [7]唐晓岚.城市园林与城市社会生活――以南京为例[J].城市问题,2007(12):99-101.
      [8]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2-13.
      [9]吴耀星,康文星.小城镇生态系统规划[J].城乡建设,2008(6):66-67.
      [10] 叶娜,邓云兰,夏宜平.汶川地震对城市公园防灾减灾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9(5):55-59.
      [11]费孝通.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5.
      [12]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推荐访问:绿地 小城镇 功能 小城镇绿地系统的社会功能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农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