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20个实验大全

    时间:2020-03-25 07:31: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对课堂实验进行科学改进,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 键 词】物理实验 探究能力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新的思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给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
      那么怎样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呢?在实践教学中,一般是将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情景,这样学生很困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探究电热时,播放一段火灾事故的录象,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讲述一个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如在探究压力与压强时,讲述大力士捏鸡蛋的故事;出示一张与课题相关的图片,如探究熔化时展示北方冬天的雪景和春天雪化时的景色。
      二、导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导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讲授一个定理可设计若干不同的问题,可以有若干不同的问法,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把握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活跃学生的思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倒立的像?”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拍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
      三、导思――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见识不广,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于提出的问题不敢做出大胆的猜想,或猜想偏离了方向,这就给设计实验设置了障碍,因此,首先要启发学生思维,针对提出的问题,搜索可能出现的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旁敲边击,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进行。
      首先,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知识准备。猜想绝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类似的现象,他们是很难猜想出来的。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学生对照相机成像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很容易就猜想出来。
      其次,在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猜想方向。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猜想,使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当然,教师也不能时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否则就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同时又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有效的猜想方法。1、类比猜想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的一种推理方法。如教学电学中重要的概念电压时,由于它很抽象,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理解,因而在教学中,结合水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压,电流和水流的形成类似,学生即可类比猜想出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压。2、联系猜想法:借助以前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他物理问题或知识。如在学习功率一节,让学生猜想如何比较一个力做功快慢时,可联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猜想到可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做功的多少来比较。3、归纳猜想法: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的属性,猜想该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属性。如在教学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一种方式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归纳猜想提出来。4、逆向猜想法: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到这思考问题,反向分析,来探究成因或条件。如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从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总功分别包含哪些部分,找到S和h的关系,就可找到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四、导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提出种种猜想;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实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实验简单又容易做,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
      优化实验方案。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在黑板上画设计电路图。甲同学设计电路图中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乙同学设计电路图中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可做到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且操作方便。
      突出探究方法。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象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比如,研究物理量同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单独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一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逐一研究综合起来得出规律。当我们研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等问题时,为什么没有实验原理照样可以进行设计实验,其原因就是明确实验方法。
      五、导做――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尽量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教师要适时地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所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对于首次使用新的仪器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问题;指导学生从具体实验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和总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凸透镜成像的观察,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蜡烛和光屏上所成的像,当蜡烛在光具座上从大于2倍焦距处逐渐移近凸透镱时,为了在光屏上显示一个清晰的象,必须移动光屏,使之在光屏上成的像从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变化到等大的倒立的实像,以及变化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一定距离时,在光屏上成不了像。这特点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蜡烛相对于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在光屏上成像情况也随之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与思维得知,成的像是缩小的,等大的还是放大的是由物距的大小决定的,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成像情况也变化,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分析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它的原因,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六、导误――培养学生具有对实验故障判断的能力。
      学生实验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有关电路的实验,容易出现故障,有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总在出现问题时不加思索地举手发问,遇到这种情形不要立即给他分析,而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问题。例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就有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不偏转或读数太小等很多问题,要让学生检查所接的电路会不会接触不良,会不会短路,电流表、电压表有没有接错,引导学生排除故障,这样可以令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合理利用实验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描述,要尽可能使用物理语言,能定量的要尽可能定量,能用数学语言(如图表、图线等)表示的尽可能用数学语言表示。要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比较实验前后现象异同点,实验前后实验数据有有无变化或通过实验得到哪些数据。这个不同点或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获得的,并有什么新的发现,再作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概括就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分析和归纳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简单因果推理能力培养,是那一个条件变化了引起了某个现象或某个数据发生了变化。对数据处理的时候要尝试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和、差、乘积、正反比例等函数关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规律,给学生一个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记录好实验的过程,根据实验现象和对数据的分析所得的结论实事求是填写实验报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把现在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或假设比较,又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知许多物理原理、科学的结论,原来我们也可以解决。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中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确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承笃.中学物理教学法.山西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初中生 探究 物理实验 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技能 技能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