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解读希斯克利夫人性中的善与恶] 人性的善与恶

    时间:2020-03-24 07:20: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自发表以来,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为数不少的批评家将其看作是一个来自地狱“魔鬼”,而本文试图讨论希斯克利夫人性中体现的真善的一面,从而论证他不是所谓的神经质的恶魔,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是一种善恶共存的物种,善恶共存是人性之真。
      关键词:人性 真善 共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善恶共存,互成一体
       1 爱与恨的交织
       在希斯克利夫身上,善恶是共存的。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交织着强烈的爱与恨。希斯克利夫至恶的一面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就像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抵抗着狂风暴雨的摧残,在希望被摧毁之后,用丑恶反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发现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对凯瑟琳强烈的爱和遭遇背叛之后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爱自己,但是他又用粗暴的态度和残忍的手段来报复每一个伤害过他的人。长期以来,他一直渴望在天堂与凯瑟琳重聚,最后带着微笑死去。然而,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魔鬼;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从而扭曲了自己的人性产生了一系列的魔鬼式的报复行为。由此可见,希斯克利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具有双重性的。
       2 集善恶于一身
       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弃儿,在老恩萧的宠爱和保护中,在亨德雷的屈辱和皮鞭下,以及实际生活中,养成了他强烈的爱与恨的情感。在饱受了各种人生的磨难和残酷后,也教会了他懂得忍气吞声地屈服。在和命运反抗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凯瑟琳,在共同的反抗过程中他们萌发了真挚的爱情,这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但随着凯瑟琳的背叛以及婚后悲苦的命运,使得希斯克利夫彻底地将满腔的真爱转化为无比的恨,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此时此刻,对于希斯克利夫来说,爱就是恨,恨就是爱。互相交错,共存一体。由此可见,希斯克利夫的性格中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因而说,人是善恶共存的物种,善与恶在希斯克利夫的精神与行为中互成一体,人性之真也在于此。
       二 人性之恶――恶出有因
       1 残酷的报复,非人的虐待
       希斯克利夫人性中的恶,集中凸显在对亨德雷和林雷的残酷的复仇上。希斯克利夫一步步鼓励和引导亨德雷酗酒和赌博。因而管家耐利说是希斯克利夫将“亨德雷引向地狱”。当亨德雷最后失血过多躺在地上昏死过去的时候,充满仇恨和狂怒的希斯克利夫把自己满腔的沮丧、愤怒发泄在亨德雷身上,他“又是踢,又是踩,把他的头接连往石板地上磕,并一边狠狠地吐口水,狠狠地咒骂……”。在那一刻,他从来没有想过亨德雷是他的恩人老恩萧的儿子,老恩萧疼他胜过他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完全泯灭了人性。但是当我们仔细想想希斯克利夫是如何遭受那些非人的折磨和辱骂,如何在失去凯瑟琳的极度痛苦中挣扎,而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又如何折磨得他近乎疯狂时,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恶魔”的。
       希斯克利夫对于林�的报复不像他对待亨德雷那样歇斯底里,直接动手。因为他顾忌凯瑟琳的感受。因而他用有预谋的婚姻之法来折磨、报复林�。他不顾凯瑟琳的反对而向林�的妹妹伊莎贝拉求婚,完全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为了复仇。
       而他的无情、残忍和疯狂,在他对亨德雷的儿子哈里顿、林�的妹妹伊莎贝拉、他自己的儿子以及林�的女儿小凯瑟琳的非人虐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希斯克利夫用当年亨德雷虐待、折磨他的方法来对待哈里顿,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把一个金子当做铺地的石头”,他不让哈里顿读书受教育,蒙蔽他,作践他,从小教他骂人,说脏话,还经常教他诅咒自己的父亲。由于醉生梦死的亨德雷只会打骂哈里顿,从来不关心他,这样使得哈里顿就把希斯克利夫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对他忠心耿耿。最终他把仇人的儿子从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愚昧、粗鲁、没有知识、没有修养的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对于伊莎贝拉,他骗取了其芳心,使伊莎贝拉与其私奔,但是婚后的伊莎贝拉在给耐利的信里写道:“哪怕是一只猛虎,一条毒蛇,也不能像他那样让我害怕的厉害。”受尽折磨的伊莎贝拉问耐利:“希斯克利夫可是个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疯了?如果不是,他可是个魔鬼?”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对伊莎贝拉的折磨和虐待是如何的恶毒和残忍了。在希斯克利夫所复仇的几个人中,她是最无辜的。对于自己的儿子,他更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只因为他有林�家的血统。他对小林�唯一的兴趣就是可以通过他来获取林�家的财产。他以魔鬼般的手段逼迫小凯瑟琳和他将死的儿子成婚,并且唆使小凯瑟琳和小林�作对,以此来折磨小凯瑟琳。为了复仇,希斯克利夫已经彻底丧失了人性。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希斯克利夫这一生的经历,就不难发现从一开始就得不到人们的肯定,没有心理优势,这种处境使他不堪承受。因而在很多时候,除非他在心理上能成功地制造幻觉,才能使自己确认自己的“价值”,否则这种“价值”必须通过外在的证明,即通过对某种东西或物品的占有与他人进行比较。所以,在重新回到呼啸山庄的时候,他一面向人们展示他的“价值”,一面展开了疯狂残忍的复仇计划。作者在开头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希斯克利夫遭受的种种屈辱,这都是在为人物的发展和变化埋下了伏笔,艾米莉想通过这些给读者一些提示,以公正地思考希斯克利夫残酷无情的复仇背后的原因。
       试想一下,对于处于遭受非人折磨、如此悲惨环境的希斯克利夫来说,换做别人又能做什么呢?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一般来讲也就是两种选择:一种是永远地忍受,甚至会用《圣经》所教导大家的方法――去爱自己的敌人;另一种就是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式的报复。而对于有着强烈自尊并且对爱情如此忠贞不渝的希斯克利夫来讲,选择第二种方式是毫无疑问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种魔鬼式的复仇之路是必然的,是可以解释的通的。大多数批评家更加注意的是他残酷无情的复仇行为和最终悲惨的结局,却忽略了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事实上,他的复仇充满了极端的仇恨,但还不是彻底的神经质行为,甚至其中还有一种道德的力量。希斯克利夫所采用的复仇手段只不过是用敌人自己的武器揭开他们虚伪的面纱,从而彻底打败他们。
       因而我们说,希斯克利夫不是一个彻底神经质的魔鬼,他的邪恶事出有因。
       三 人性之善――善始善终
       1 至死不渝的爱
       希斯克利夫人性中的真善首先体现在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强烈的爱。爱是全人类最美丽最真挚的情感。童年时代的希斯克利夫命运悲惨,遭受各种侮辱和折磨,除了老恩萧和凯瑟林,周围其他人都对他充满了敌意和轻蔑。在希斯克利夫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老恩萧就去世了,只有凯瑟琳平等友好地对待他而且给予他人性的理解;而在他们的性格里,又有着近乎相似的特性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自由的渴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凯瑟琳就成为希斯克利夫的精神支柱。也因此,他非常珍惜这份感情并且情愿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他曾对耐利说:
       “什么时候你能够看到我想抢凯瑟琳的东西?或者发现我们没事的时候相互争吵,哭喊,在一间屋子里滚来滚去?给我一千次生命我也不会与埃德加・林�交换他在画眉山庄的处境,甚至让我把约瑟夫扔下最高的围墙,用亨德雷的鲜血染红房前我也不干!”
       由此我们可以感觉的到,他对凯瑟琳的爱是多么的强烈和纯真!即便是用财富、地位甚至向敌人复仇的权利来交换,他都不会背叛自己的爱情。即使凯瑟琳嫁给了林�而背叛了他,他忠诚的心依然是坚强的。担心凯瑟琳会伤心,他强迫自己礼貌地对待埃德加。他曾这样将埃德加的爱情和自己对凯瑟琳的爱情相比:
       “即使他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爱情中,他80年的爱也不及我对凯瑟琳一天的爱。”
       当他得知凯瑟琳的死讯时,他痛哭流涕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永远和我在一起……不论以什么形式,让我死去算了,只要不把我留在这没有你的痛苦的深渊!噢,天哪!我无以言表!没有你我怎么活?”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凯瑟琳的去世也根本丝毫不能改变他对凯瑟琳那份强烈炽热的爱。甚至在凯瑟琳去世之后的18年,洛克伍德还发现希斯克利夫经常打开房门,用一种难以自控的情感呼唤凯瑟琳的归来。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能埋在凯瑟琳的旁边。以上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至真至善美丽的人性在希斯克利夫忠贞不渝的爱情中闪光发亮,这一切都使读者为之感动。
       2 复仇的对象
       希斯克利夫只是对该遭受报应的人本身进行复仇,虽然有些人不是直接相关的,但是这是他报复计划的一个部分。伊莎贝拉和小凯瑟琳成了他对埃德加・林�复仇的受害者,对哈里顿的报复则是对亨德雷复仇的延续。但是无论怎样,希斯克利夫仍然能够理智地对待曾对自己仁慈的耐利・迪安和约瑟夫。从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人性中善的一面。夏洛蒂・勃朗特也承认:“希斯克利夫与人性惟一的联系就是他对耐利・迪安不露神色的尊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耐利曾经做过一些帮助希斯克利夫的事情。如在其生病时,她给予希斯克利夫安慰并且鼓励他要自信,她帮希斯克利夫给凯瑟琳传信等等。因而希斯克利夫以自己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耐利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如有时向她征求意见,有时向她讲述自己的想法。对于耐利,孤独的希斯克利夫是敞开心扉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他不是敌视每一个人,和任何人一样,他也需要并且渴望友谊和理解。而从另一个配角约瑟夫身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希斯克利夫内心深处的善良。他小时候,约瑟夫总是因为他不听话而批评惩罚他,因而在希斯克利夫心里他也是一个“敌人”。但是长大后,他明白约瑟夫不是真的将自己看做敌人,这只是他的坏脾气所致。因而他在内心原谅了约瑟夫,甚至在约瑟夫因为年纪大而不能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还让他住在呼啸山庄。这些细节都能体现出其人性中真善的一面。
       3 最终放弃报复
       这本小说的结尾是以希斯克利夫没有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在自杀前,他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想法,这表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的迫害而扭曲了他的天性,最终使得他变得在别人眼里像魔鬼一样暴虐无情。这种人性上的复苏实际上正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人魔之间,希斯克利夫最终选择了人的角色。他放弃了最后的复仇,把自己关进凯瑟琳曾经住过的房间,绝食四天,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说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其人性中的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的一面,最终让他放弃了复仇的计划,从而成全了下一代的幸福。难道这些还不能说明希斯克利夫的本性是善良的吗?
       总而言之,正如很多人看到了希斯克利夫身上体现的邪恶的一面,其实在他身上同样体现了人性中真善的一面。在希斯克利夫身上凸显了人性之真、人性之善的敢爱敢恨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希斯克利夫性格善恶的共存正是人性之真的客观表现,我们所有的人其实都同时具有善恶两面。希斯克利夫出场为善,退场为善,这说明尽管人善恶共存,但是人性之善终究是人性格的主导位。因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应该像希斯克利夫那样用善的一面去化解恶的一面,最终达到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会有和谐人生、和谐世界,这也是这一人物性格带给我们现代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艾米莉・勃朗特,王蕙君、王蕙玲译:《呼啸山庄》,伊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王守仁、方杰:《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汪义群:《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王佐良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5] 常耀信:《英国文学大花园》,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企鹅出版集团,1847年版。
      
       作者简介:
       赵芳,女,198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与教学,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张博,男,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

    推荐访问:斯克 夫人 解读 解读希斯克利夫人性中的善与恶 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 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