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耻感文化论文

    时间:2020-03-22 07:4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性的问题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便一直受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在大战前与大战后迥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其独特的名族特性和处世方式。这其中值得一提的观点自然很多,本文就耻感文化进行剖析,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一窥日本文化的内核。
      �关键词:日本人,耻感文化,情义,内向性格,罪感文化
      �一、从西方罪感文化谈起
      �西方国家,包括欧美和部分的北非中东国家属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有一个极其需要注意的特征即是它的教义中所着力渲染并突出的观点――人的原罪。
      �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赎罪。人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这一种观念使得西方人在对于道德的评判中尤其关注行为本身的“善与恶”。因为这直接的影响到这个人死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上天堂即意味着赎罪生涯的结束而灵活获得了解脱。而下地狱则是继续永无止尽的忍受折磨而永世不得超脱。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这一种基督教体系下所确立起来的文化被称为罪感文化。其简明的定义大概便是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心灵。然而这种情况下人们并非就表示没有羞耻之心。在某种状况下,比如极端尴尬的境地的时候人们依然会感到羞耻,只是在罪感文化下,一切行为既然与善与恶相交接,那么仅仅只是让人尴尬与羞耻的那一些事便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或者说并不被认为是重大到值得引起地特别关注。而即便真的如此重大,那么也可以凭借着忏悔与坦白对自己的罪孽进行澄清。并获得赎罪。在基督教文化中,天主会宽恕一切回头是岸的人。
      �也即是,在罪感文化下,人们凭借着对于善与恶的标准惊醒行为的评价,并在做了被定义为恶事的事之后是可以凭借忏悔而获得宽恕的。这便是西方式的道德观念。
      �二、日本的耻感文化
      �相对于西方的罪感文化,便是日本的耻感文化。与西方不同的是,日本本土并没有类似基督教这样的宗教产生,而在日本历史上在日本人中信教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而即便是那些信教的人,恐怕也未必是倚着某种纯粹的纯洁信仰的目的而信得教。比如在战争中日本国民里信教的教徒就会陡然增加,显然这一些人并不是虔诚的基督徒,而仅仅是因为战争这一非常时期下寻求庇护和求一口饭吃的难民或者贫民而已。所以因之而对于下方产生极大影响的基督教的文化教义当然在日本没有其市场。
      �而相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得通行,则是早期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在传入日本国土之后的大行其道。在汉唐时期中国作为日本周边最强大的国家,其文化被视为最先进而值得学习的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于是在汉唐文化传入日本之后,此种来自外国的先进文化几乎取代了日本本土原有的一切文化习惯也好,政治体系也好,社会风俗也好。而儒家文化作为此种外来文化的核心思想,以及道德观念,政治构建,文化体系的核心,自然也被以最为深刻的影响而继承了下来。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内陆文化具有其非常强烈的等级制度与稳定性的特征,这也体现在其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各部分的定义上。比如礼所规定的等级制,仁所要求的君王的博爱情怀。
      与西方的向外的坦白以求得谅解不同,儒家文化强调一种内在的修行。即自我的德行的修养。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个人修养。而这一种修养将外界对其修养的评价与反应看的极为重要。也即是个人修养与社会评价的结合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儒家文化体系内的人的真正文化形态。这就不允许一个人在没有完成修行之前将自己的一切暴露于大众面前,然而人作为社会性的生物完全的隔绝自己与外界又称为不可能,于是隐藏自己的缺点成为必要。
      �西方强调竞争,是激烈的社会角逐,而儒家文化既然强调关起门来自修,则是一种个自我的操练。这使得这文化便好似是一个极度外向的人与一个极度内向的人之间的对比。外向的人并不避讳自己的缺点,反而将之亮相在大家面前,因为在他的理念里即便是犯了什么错误只要改正了一样无损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被人认为是勇敢的承认了错误,这是一种美德。但是内向的人则刚好相反,他拒绝与外界发生过多的纠缠,并且以与人争执为耻,以谦让与隐忍为美德。而与此同时的内向的人敏感而外向的人大气。敏感的人容易受刺激而外向的人显得胸怀要开阔些。
      �这一些在个人身上的特质若放到民族性中去理解。则是西方人热情,大度,外向,而喜欢竞争并且能够忍受竞争所带来的各种可能的结果。而日本人则是内敛,隐忍,内向,不喜欢竞争而喜欢以自己的别人所不知的方式静静的锻炼自己,在时机成熟之后在将自己放入社会中并且以求可以应对各种人生目标的实现,一鸣惊人。
      �日本人作为极端内向的民族总是选择在自我的天地中独自修炼而不能忍受与外来的一切进行竞争。因为竞争的结果势必导致某种成功或者失败。而内向的人又往往对于结果极端的看重,但是操守使之不能将这种看重表现出来。而一旦失败便又势必导致内心的极度不平衡,使其感到受到了屈辱。在日本人的理念里屈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一个日本武士如果蒙受了屈辱,其最为体面的做法即是自杀(切腹)。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其颜面与尊严。也就是颜面与尊严比生命重要。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日本人如果蒙受了屈辱而又不想自杀,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找到那一个使其蒙羞的人,将他杀掉。因此作为耻感文化的中心对于雪耻的反应常常演化为复仇。而在日本人的字典中,复仇并不带有任何的贬义,因为在耻感文化中并不存在善与恶,而只存在受辱与不受辱。也即是若不受辱则一切好说,而一旦受辱,则必然引来报复,而这个报复既然本身也隶属于耻感文化的一部分,则其存在的必要性便受到认可。因为在耻感文化的人格定义中,受辱必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应该极力赞扬的事情,因为这一种行为使得其人保住了自己的尊严。
      �同时,在这一种文化氛围下在对于犯了错误之后的态度上,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又是截然相反。日本人犯了错误毋宁别人不知道。只要别人不知道,自己便不会产生羞耻感,不产生羞耻感便意味着自己没有收到社会性的侮辱,便等于自己没有受辱。也就是此种耻感文化是作为一个人的社会性格的一面而存在的。而一旦为别人所知,则意味着其社会人格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便必须自裁或者复仇。这与西方罪感文化中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藏在心中常常成为一种负担,而将它诉诸教士或者他人诚心忏悔请求得到宽恕便能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心理。
      �四、结论
      �总而言之,日本的耻感文化其源头在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然而个人窃以为日本人作为岛国其地域狭窄而交流不便,其封闭而内守的文化氛围因此契机而形成。当然作为源头的中国文化在耻感文化这一点上历来也是如此,然而毕竟还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话在日本则是全无这样的概念,尤其是在等级制之下,上级向下级道歉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在日本人看来,主动道歉,尤其是一个具备完整的社会人格的成年男性,这是不可设想的,被视为自取其辱。
      �当然,当代日本随着世界文化的交相影响,其耻感文化又有了新的变动。还有待别的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
      �参考文献:
      �[1]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
      �[2] 《东方之魅》小泉八云

    推荐访问:日本人 文化 日本人的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什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