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创新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创新管理体制

    时间:2020-03-06 07:37: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传达的重要信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凝聚力量,是绝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和受人尊敬的民族,高扬文化旗帜、建设文化强国,已是时代的呼唤、民众的呼唤。那末,如何通过人才开发,建设文化强国?我的初步构想是:
       1.要整合三支文化人才队伍,使人才结构趋向科学合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文化人才,这是各级文化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首先,要着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决断魄力的领军型人才。毛泽东同志早就有过英明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代中国名人成功素质分析》的作者也曾研究过500名领军人物成长经历,除特殊个性外,其共性是: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功底扎实、才华横溢。在人际关系、公关口才、承受风险能力等方面,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决断魄力。其中,观察力、创新力、决断力,是处核心地位领导素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深厚的理论功底,功底扎实才能厚积薄发;丰富的实践积聚,勤于思考、敏于发现;超前的思维,大胆求证、科学决策、果断实施。这些人的创业实践也证明:不学习没有扎实功底,不调研没有实践积聚,不动脑子思维力迟钝,就不可能整合团队创新智慧,谋划出奇迹般的发展战略。这就好比一场“威武雄壮的话剧”,如果没有优秀的导演(运筹帷幄的帅才),就很可能把“戏”演砸。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为此,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强,有敏锐创新意识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
      其次,要培养善驾驭原创灵感的专家型人才。什么是“灵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比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广纳知识信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的艰辛),众里寻她千百度,暮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凸现的微妙情境)。可见,灵感是指知识信息的积聚与创意火花的碰撞,呈现出的思维飞跃。初始无意识,是萌芽态“闪光点”,继而有意识地从闪光点处深挖、探究,最后“灵感”勃发,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故此,文化工作创新,必须有善驾驭原创灵感的攻关型、专家型人才,这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层人力资源。
      三是广泛培养有动手能力的技工型文化人才。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枝工比例,日本是25%,美国是35%,我国中西部地区只占3.5%。为什么呈现此状况?社会追逐高文凭,中等文化艺校盲目攀高,用人单位急功近利,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等。如何抓好文化类技工人才培养?一是创新观念,转变重学历、轻技术的用人导向;二是从根本抓起,强化职业艺校技能培训;三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文化技术人才,尤其应重视民间艺术人才的挖掘和扶植,让那些老百姓喜闻乐见、行将断流的的民间艺术形式振兴、复苏。
       2.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关注文化人才培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文化人才匮乏,尤其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更是奇缺。必须通过引进、培训,在高校设立文化管理专业等举措,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也可采取适当方式,在国内外发达地区,吸引一批文化领军人才投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要降低准入门槛,在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要改革传统人才管理体制,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为用而养”的封闭体制。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记载,孟尝君好养士,门下食客数千……这种用人理念,仅适合通讯信息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在当今互联网兴起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为用而养、国家全包”的单位人才管理体制,却成为当今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不仅投入大、浪费大,人才培养的单位所有制,还束缚了人才自由发展,存在“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计划体制弊端。这种状况,是造成人才外流、人才断层、学非所用、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的根源。改革的对策是:采取“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不求国籍、只求共赢”等多种“不养而用”政策,鼓励文化顶尖人才跨地域、跨行业、跨国籍,从事合作或兼职。尤其应关注故乡籍知名人士,至今仍在发达地区工作或已退休的高级文化人才,通过建立网络人才档案,完善多层次的“不养而用”管理办法,让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引领、带教本土人才,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传统“养士”模式,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在“爱其才却轻其德”倾向。北宋宰相司马光就曾尖锐抨击“大半人犯错,都犯在这――因惋惜才华,忽视品德,一旦坏事比什么都危险”。所以“不养而用”人才机制,也必须把“德”放在首位,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江西万载县做法是,从聘用政策上规定:“热爱文化工作,自愿到基层一线从事文化服务和文化创业;有专业技术职称,具备扎实的文化产业领域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或公关协调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学风正派等”。从保护乡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入手,引进高素质人才,发掘和丰富传统民俗内涵,实施“百村计划”和“一村一品”文化示范工程,将发散在城乡社区(村)的鲜活民间艺术,如万载傩舞、花灯、采茶戏、花爆文化、三黄鸡文化、有机农业文化、湘鄂赣边区红色旅游文化等,将这些独有的民俗特色、革命传统特色文化,挖掘、提炼、扶植,形成各类特色文化村社。比如,仙源“红色文化村”,潭埠“傩舞文化村”,双桥“赣西商埠与三黄鸡文化”,株潭“花爆文化”,鹅峰乡“社会工作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示范村,茭湖、三兴“有机农业示范村”等。以这些“特色文化村”为龙头,带动全县“一村一品”文化系统工程,丰富“魅力万载”文化内涵,让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渗透于民俗文化创建工作中,使断流的村落文化复苏,以此凝聚民心,激励参与热情,营造“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文化氛围。
       3.要用活人才政策,激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大胆解放思想,不拘一格用人才。既不为传统养士体制束缚,敢于高薪引进高层次文化技术人才,又要特别关注支柱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紧迫人才。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设立人才创新奖、项目合作奖、成果转化奖、技术创新奖等,让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从互联网上借脑留人”,全方位激活人才市场,实现“信息、技术、人才、成果”的共建共享。
      总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率,它是“文化强国之魂”,是中华先进文化精髓,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文化权益,让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引领全社会文明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坚持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动员社会各方面人才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调动各层级文化工作者,自觉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人才强国”创新举措,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强国”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推荐访问:管理体制 激活 用人机制 创新管理体制 激活用人机制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是金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