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谈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教学思考|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新变化

    时间:2020-03-02 07:35: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永恒的话题。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质上就是要使教学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思想政治课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实施教学,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
      【关键词】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回归”──回归育人、回归规律、回归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规律和本质的高度思考问题,防止形式主义;多一些辩证思维,少一些简单化和片面性,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思考。
      1.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既要正确定位,又要防止缺位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正确处理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防止教学误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教师要正确定位,找准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其作用是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实现的,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教育的终极价值来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外因)教的意义归根到底体现在对学生(内因)学的有效指导和积极促进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性的个体,对外界的影响要进行自主分析、判断和选择,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经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恩格斯语)。因此,教师必须摆正位置,正确定位,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把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使受教育者发生变化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检验标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情景、引导点拨、激励评价,主要是导学、助学、督学、评学,决不能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指导者、正确价值方向的引导者,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交往与合作、交流与沟通,教学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2 教师要防止缺位,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唯物辩证法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排斥外因的作用。正如农作物的生长绝不能离开阳光、水分、温度这些外部要素一样,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注意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中借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预习、交流展示、探究辩论,代替教师强有力的引导,甚至以学生“讲”代替教师“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放羊式”的不良倾向。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明确基本思路,防止教学误区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道理是社会某一领域或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属于理性认识。在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2.1 防止情景设置泛化。新教材的着眼点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有的教师,以“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为由,所有的结论都要通过探究活动这一过程来完成,加之情景材料选择不精,针对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整合、筛选和精心设计,使学生陷入材料的堆积中,课堂变得“丰富却肤浅”。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实施的可能。这实际上是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已有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缺乏统筹安排的表现。
      2.2 重视概念和原理提升总结。理性认识是必须用概念、判断的形式才能作出准确表述的。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也不能代替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重要观点的准确表述。感性材料只是起导入的作用,它们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观点,而不能代替对概念、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实例上,最后还是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理解、掌握。重要的概念、观点要明确地表达出来,讲解清楚,而不能淹没在例子和材料之中。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线索都不清楚,没有形成明确的观点,即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了,也不能称之为是一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
      2.3 重视应用和实践环节。仅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是不够的,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通过应用和实践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学习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理解与新的问题相对照,发现自己理解上的误区,体会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在认识上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既要重视发挥应用和练习的能力提升作用,又要把它作为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发挥其加深理解、深化认识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当然,我们要防止本末倒置,不是花气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贯通出结论,真正理解把握知识,而是通过大量的训练、“题海战术”,来弥补这种不足。须知,“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必须以“实践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前提。同时,在具体实施上,问题设计应具有真实性、体现开放性、强调针对性,不能为练而练;应坚持情感态度价值观统领下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行为引导;应注意在关注知识巩固性作业的同时,加强学生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应注意体现分层要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收稿日期:2011-12-08
      

    推荐访问:政治课 浅谈 推进 浅谈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教学思考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