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五年制高师古筝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筝放了五年还能用吗

    时间:2020-02-29 07:19: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以优美的音色和流畅的造型吸引了新时代的众多知音。本文针对古筝演奏方法,弹奏音色和呼吸、乐曲的即兴美几方面对古筝演奏做出一些剖析与探索。
      关键词:方法 音色 呼吸 即兴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在近年来,这门古老的乐器,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风采多姿的表现,和谐流畅的造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作曲家们辛勤耕耘,不断改革、创新,他们广采博集,演奏技巧高度丰富和完善,演奏风格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感,这种状况大大了推动了古筝的发展。因此,针对五年制高师学生如何弹好古筝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和音色是弹好古筝的根本
      (一)正确弹奏姿势对筝乐表现的影响
      无论是演唱还是演奏,姿势是教学者首先提到的教学要求,就如刚开始写字要一笔一画,刚学走路要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弹好古筝,姿势首当其中。弹奏姿势包括两种。一种是指技术动作不走样,全身和谐平衡、张弛有度的基本姿势,这个姿势是需要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刻苦练习方能熟练掌握;一种是指艺术表现和情感流露过程中伴随的身体动作,虽然是演奏者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却体现着技术修养和艺术造诣的高低。正确的演奏姿势能让演奏者很好地发挥技术特长,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乐曲的意境完美融合。而他们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必定与乐曲节奏,情绪意境相辅相成,从而有着强化情感表达、营造艺术氛围的功能,这些都是音乐演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唐宋诗人的咏筝诗词中,就有关于演奏姿势的描述。“微收皓腕鲜”“翠佩轻犹触”看来唐宋筝女们非常重视演奏姿势和身体动作,她们的一招一式,传情达意,端庄娴雅,风韵无穷;而唐、宋诗人不愧为出色的音乐鉴赏家,他们在鉴赏音乐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演奏家的演奏姿态,并写下描绘筝女们弹奏姿势的优美诗句。很难设想,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会有不正确的演奏姿势。因此,初学者应在掌握正确的基本弹奏姿势和加强艺术修养上多下功夫,优美的音乐配以绰约的风姿固然迷人,但过分追求身体动作,则易入矫揉造作的误区。
      (二)正确的弹奏方法对筝乐表现的影响。
      正确的演奏方法是弹好古筝的根本,弹奏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指关节不灵敏,手臂肌肉僵硬,音色也虚而不实。体现在乐曲中便是强音不强,弱音不弱,快板不快,使乐曲单调乏味,缺少美感。科学的弹奏方法有:1、肩膀、大小臂放松,自然下垂。正确的感觉是胳膊肘自然下垂,手腕和手掌保持平衡,弹弦时的力是均匀协调的,并集中到指腹上,如此弹出的音色明亮、结实。2、选择适当的练习曲或乐曲。初学者在弹奏基本技法如勾、抹、托时,一定把每一个技法用简单的练习曲进行练习 ,让指关节灵活动起来,这样弹奏出来的音饱满,有力,切不可扣弦,拽线。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选择十六分音符的练习曲加强弹弦速度。此时,手掌放松,运用指关节弹奏,这样弹奏出来的音松驰、悦耳。
      (三)弹奏音色对筝乐表现的影响
      音色,是音乐语言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性。它是音乐表现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音乐的内容,反过来又影响内容。从描写自然的潺潺流水声、鸟虫的鸣唱声、风声雨声到描写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到刻划人物内心感觉与抽象的理念世界,音色具有塑造多样音色形象特点的功能。表现不同风格的音色形象,就要求使用不同的音色:明亮的、暗淡的、圆润的、饱满的等等。它具有美化旋律,恰当表现乐曲情感的作用。即使旋律很流畅,而音色不美,旋律的艺术魅力便会大打折扣。要把握准确的古筝音色,必需用科学的弹奏方法。另外,我们学习古筝时,要用脑去练音,用心去弹曲,身心放松,才能使乐曲的音色变化准确,弹出符合作品的“心中之音”,古筝演奏艺术的音色才能扣人心弦。
      二、熟悉筝乐流派的演奏风格与文化背景
      两千多年来,古筝的流传范围已遍及祖国各地乃至海外。在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推广、普及和发展,古老的筝乐在与各地的风土、、语言、习惯及其它民间艺术相容相合的过程中,地域性文化悄然而生并日渐浓郁,最终形成了以地方风格为特色的筝乐流派,它们风格多样,争奇斗艳。如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筝等九大流派。这些流派的存在不仅体现在同一派别艺术家的聚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流派所特有的演奏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充分显示了我国古筝艺术发展的繁荣景象。比如,河南筝独特的演奏技法,以右手的“拇指靠弹重托”、“短摇“、“�倒剔正打”和左手的“以韵补声”最具代表性。而潮州筝乐变化音的运用更加丰富,有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等等。这些流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筝艺术发展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要弹奏好不同流派的古筝必须先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才能把握乐曲的思想和深邃内涵。
      三、筝乐元素在演奏中的体现是筝乐艺术的升华
      (一) 感悟音乐及其音乐表现力
      由于音乐的特殊性,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实际常常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加以说明和阐释。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有好像说的都不令人满意。”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其中音是情之“体”,情是音之“魄”。音情二者以技巧的组合为纽带,相互依存,不断完善以达到理想的演奏境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充分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比如《秦桑曲》:演奏者就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高潮潸然泪下,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作者运用筝曲特有的技法,结合浓浓的秦声秦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诗意
      (二)呼吸与情感紧密配合,深刻表达音乐内涵。
      呼吸与乐曲演奏的神韵是密不可分的,它能带动演奏的音色美,让欣赏者在演奏者的呼吸中感受到演奏者的激情奔放、淡定平和、抑或悲伤断肠的情绪,通过演奏的举手抬足和张弛有度的呼吸,感受演奏者情绪的变化。所以演奏技术的体现和演奏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呼吸的运用,如果少了呼吸那演奏肯定是平淡无味,气韵不通,无美感可言的。 教学者或 演奏者在拿到一首乐曲时首先就应该以呼吸划分句式,如何使乐曲抑扬顿挫。如何最恰当的表情达意。以《临安遗恨》为例,这首古筝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  描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自己精忠报国却 无门可投的无奈, 曲子在悲壮激昂的钢琴前奏中开始,由忧伤到悲壮,由轻 缓到强烈,乐曲采用大量的长摇、左手大幅度刮奏和大量 激昂的华彩、重音和弦,配合对比鲜明的速度、力度变化,  使全曲充溢着壮悲的基调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 演奏时要随着乐曲的韵律、节奏,自然协调的呼吸方能将乐曲的情感体现出来,真正做到“情动气动、情急气粗、情缓气畅、情刚气壮,情柔气和”,用演奏意识控制呼吸,依据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促进情感的表达。把自身的情感和呼吸投入到音乐表演中,这样才能真实、生动地传达情感。真正的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三)提高音乐素养,体会筝乐的即兴美。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线条中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对同样一个音,根据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需要,每个演奏者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准确地表现作品,从而进一步发掘这个作品的内涵,增强表现力,这就是常说的“二度创作”。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娴熟的专业演奏技术、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广泛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就古筝艺术而言:我们翻开任何一部曲集,都会发现,许多曲子是根据古今诗词、戏曲、小说、历史记载和传说等创造的,诸如《孔雀东南飞》、《苏武牧羊》、《汉宫秋月》、《林冲夜奔》、《打虎上山》、《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加强青少年对文学、绘画、戏剧、电影、舞蹈、雕塑等等的了解,很有必要,广博的文学艺术修养,不仅仅有助于青少年进入直接相关的古筝乐曲的审美高层次,而且对古筝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全面提高大有裨益。古筝艺术教育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步入正轨,而不能唯技术是瞻,只注重技术的开发和训练,而不注重艺术、道德乃至文化方面的培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目前孩子们学琴大多带着功利目的,缺乏人文关怀,因此,要将人文的教育纳入到古筝艺术教育中来,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固守传统文化,把握筝乐发展趋势进行教学
      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为世人展现出一幅多元的文化图景,人们对多元文化现象的思考日趋深入。在这大的世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中国音乐发展道路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更理性的关注。或许在多元化的局面中要“守”住我们的传统特色和民族文化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也正是多元化的刺激和各种文化参照的增加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音乐的特性。
      古筝演奏流行乐或者参与流行乐的创作,是古筝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用古筝演奏流行乐,具有很大的市场,市面上由流行乐曲改编的古筝独奏小曲的书籍很畅销。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接受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形式,主要原因在于其音乐表现力、演奏方式与流行音乐进行了有机结合,演奏中附之以各种肢体语言和变化的姿势,容易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演奏的可观赏性和音乐的表现力都更强。可见,古筝音乐以往严肃单一的演奏方式,将逐步向适应观众爱好和需求的方式上进行转变。当然,求新不能求俗,古筝作为高雅的民族音乐,应当挖掘古筝音乐的深刻内涵,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上借鉴吸收现代音乐文化的合理元素和先进理念。视觉上突出姿势的优美与协调、身体的律动等,加上精湛的技法演奏,扣人心弦。古筝的魅力在于靠再现音乐内容感染人,形式只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因此,切忌片面追求姿势上的哗众取宠,必须做到姿势、技法、乐感等的全面结合,才能真正演奏出适应观众视听觉需求的优美筝乐。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中国古筝名曲荟萃》.
      [2]范上娥 《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民族音乐研究 1988.2.
      [3]杜莉娟 《浅谈古筝演奏中的呼吸问题》 音乐教育与创造2008.
      [4]徐玉莲 《 论体态律动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 》黄钟2006.3

    推荐访问:古筝 几点思考 五年制 五年制高师古筝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于的几点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