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改造青州市内公园为抗震防灾场所的设想_青州的购物场所有哪些?

    时间:2019-05-20 03:2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是探讨抗震防灾的系列专题之一,侧重选取地震时的避难场所。青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公园和人文纪念馆所,其共同特点是地面空旷,建筑物少且高度低,在作必要的改造后,如添加贮水、贮粮设备,就可以变成理想的避难场所,这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青州市;抗震防灾;场所;改造
      【中图分类号】TU113.6+6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70-02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尽管过去了4年,在全国人民心中仍存在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抗震防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一个认真对待的课题。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抗震防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将城市中的公园改造成平灾结合的场所就是国外的一条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学习借鉴。
      青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纪念性公共空间,如范公亭公园、东夷广场等,这些公共空间,平时是游人游玩休闲的地方,在地震等灾难性的事件发生时,可以作为居民临时性避难场所。对建设防灾场所,要考虑到临时的生活补给、医疗救护等设施的建设,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平灾复合公园”的可行性
      将公园的景观功能与防灾功能复合,一是提高公园的综合利用效率和城市抗灾能力;二是利于统筹,可基于普通公园进行改造;三是便于装备,只需添加部分应急避难设施。
      1、总体布局的对应性。城市公园体系与避难所体系从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在形态、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吻合,都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密度、建设强度、服务半径等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模式,各级城市公园与避难场所也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将公园的景观功能一防灾功能复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等级的避难场所,完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
      2、改造建设的契合性。公园可提升周边房产价值,在城市建设中往往重视新公园建设而忽视对老公园的更新和改造,造成老公园走向衰落。尤其是老城区公园,因地块小或拆迁成本高,失去被“逐利性”美化改造的可能性,老化严重。而城市防灾减灾的难点就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因此,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建设与当前老公园改造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可结合老公园改造逐步展开。
      3、设施应用的便利性。普通公园许多设施也是防灾避难所需设施,如草坪和广场可转变为避难救灾场所大型开放空间可作救援直升机起降场地;植被可延缓火势蔓延;透水地表可将地表水渗入地下,缓解洪涝灾害;水景设施在必要时可为避难人员提供饮用水。这些也为设施改造利用带来了便利性,提高了“平灾复合”的可行性。
      二、“平灾复合公园”的建设途径
      1、宏观层面—建立各类规划的协调机制。
      公园若要发挥相应的防灾减灾作用,最关键在于总体层面要建立起与各类规划相协调的机制(以避免各类规划相矛盾)。改造建设应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城市防灾空间体系、城市生命线体系、应急防灾工作体系(包括应急指挥机构与应急反应机制等)、预警体系、防灾地理信息体系(包括防灾数据库)等相关功能体系形成有机协调与整合。应从城市空间长远的战略布局来适时调整城市结构,从决策层次上调控城市防灾环境。
      2、中观层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程序。
      ①体系规划。当前各地为了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往往将易发地质灾害和其它不安全地段规划建设为公园绿地。因此,改造建设除了需要与各类规划协调,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层面选点(基于安全性、可达性、有效避难性等方面),统筹布局形成层级体系。重点通过小公园和带状公园的选点改造,使其在城市合理分布,才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②调查评估。实际上,在体系规划阶段就包含了调查评估的工作内容(选择公园、构建体系无一不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调查主要是对上一步工作的细化和落实,并进一步明确公园的性质及其在该体系中的定位,可能遇到的灾害分析(包括自然和人为灾害),环境分析等方面。环境分析涵盖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包括公园及其周边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人工环境包括城市风口、公园现状、周边的人口密度以及避难场所、生命线系统、消防设施、潜在危险建筑和设施(如易燃易爆建筑、高压走廊等)的分布等。
      ③场地规划。依据调查结果、公园规模及其在防灾体系中的定位进入场地规划。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公园的出入口、避难通道、避难场所、避难设施和避难功能分区,确定避难人数、避难服务的范围,与周边避难场所间的通迅、道路联系以及平灾功能转换规划等方面。场地规划以安全性为原则,各种防灾设施的规划应当确保灾后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即使局部受灾也不会严重影响整个公园的防灾机能。
      ④优化改造。优化改造是对前面三个阶段工作的落实,是具体的、末端的改造设计,主要包括防灾设施的景观化和景观设施的防灾化两方面工作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不再按照公园等级进行分门别类论述。
      3、微观层面—构建改造设计的优化模式。
      ①景观设施的防灾化改造。
      公园的景观设施,经适当改造可以平灾两用。例如,靠近广场、草坪的座椅在灾情发生时可以取掉坐凳,改造成应急灶台;花架可以改造成合适的尺寸,以便灾后围合起来用作防灾棚;亭廊等构筑物可以改造为应急物资储备处等。水景设施可改造为防灾蓄水槽,平时可与城市供水系统相通,灾时关闭出水口以保证避难用水质量。围墙可用绿篱或乔灌草(参照日本)搭配组成防灾植被以避免墙倒伤人,既便于管理,灾害发生时可达性也高。广场应软化改造以便于搭设帐篷及泄洪。避难绿地周边要补种或换植防火树种形成火灾隔离屏障。管理用房等建筑设施可结合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以增强抗震强度(地下空间平时可以作为停车场、仓库、灾后可以作为救灾物资的临时储存空间)。
      ②防灾设施的景观改造。
      防灾设施包括通信设施(广播、监控、通信、情报等设备)、应急避难标识(应急避难区划图、设施布置图等)、能源与照明设施(具备太阳能照明设备与备用电源)、防灾植被、应急厕所(适用于断水断电情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管理设施(管理事务所、中心指挥中心等),以及公园内的避灾通道、广场和草坪(包括直升飞机停机坪)等。各级公园可根据其在防灾体系中的角色选择一定的防灾设施并进行景观改造。对于未设水景设施且达到一定防灾规模的公园,应在公
      园内加设水设施(抗灾贮水槽、灾时用水井、水池、人工抽水和排水设施等),并作景观处理(可隐蔽在假山或小品之中),平时可作为公园景点,灾时保障用水安全。广播设施应改造成平、灾两套线路,以景石的形式平时为游人播放音乐,灾时为避难者通报灾情。避难和消防通道两侧应设防火措施,保证通道有一定的宽度,加宽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草格或嵌草铺装。避难指示牌可以结合浏览指示牌一起设置,平时作为景观小品,灾时引导避难。
      三、结语
      “平灾复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将公园放在城市系统中考虑,根据公园在体系中的定位从整体布局到具体设施进行防灾改造,对防灾设施进行景观美化,使得景观设计介入防灾设计,防灾设计融入景观设计,实现“双向达标”。同时,还可将公园的内部功能与城市职能体系(不仅仅是防灾体系)联系结合起来,形成多类型、多层面的复合体系,走向深度复合。为破解老公园改造的资金困局,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与城市更新、公共建筑建设相结合。如上海静安寺广场巧妙结合地铁出入口的规划设置恢复了往昔繁华,重塑了公园活力,也保障了公共安全。综合上述,基于当前城市高速发展,各类灾害频发的形势,文中涉及的公园“平灾复合”研究,能对防灾减灾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苏幼坡,城市避难疏散与避难疏散场所[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杨晓春、李云、周舸,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平灾结合视点—以唐山为例[J]城市建筑 2009(8):104—106
      3、苏幼坡、初建宇,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推荐访问:青州 防灾 抗震 市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