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谈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的投入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红沿河核电站

    时间:2019-05-19 03:3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核电产业已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宣布即将投入运营,其一号机组成为中国继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第一个申请安装核燃料的核电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红沿河核电站项目,并对红沿河核电站造成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站;区域经济;影响
      一、红沿河核电站项目简介
      红沿河核电站项目地处渤海辽东湾东海岸,于2007年开始在辽宁省大连市红沿河镇兴建,总投资600亿人民币,是东北地区兴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至2012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经过自主创新形成的第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到2014年,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时,红沿河核电站年发电量将达到约290亿千瓦时。
      二、红沿河核电站项目的投入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缓解能源压力,推进能源结构升级。辽宁是中国的重化工业大省,一直以来有着较为丰富的能源储备,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有资源的枯竭,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自给率低,开发新型能源的需求非常迫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全省的用电量达到了1715.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了15.3%,且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若红沿河核电站的四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发电量可解决辽宁省全年17%的用电额度,大大缓解了辽宁的能源压力,也促使辽宁的能源结构由原来的高污染低效率向着绿色高效的方向不断转变,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带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在红沿河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处处可以看见“大连制造”、“辽宁制造”的身影。在已签约的主要设备采购合同中,反应堆厂房环吊制造任务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承担,1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压力容器由一重(大连)制造,常规岛主给水泵组由大连苏尔寿分包,核岛止回阀、截止阀由大连大高阀门承担,主变压器则由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承担制造任务。由于红沿河项目的很多关键设备都是首次进行自主制造,若该项目能够顺利投入运营,则标志着东北地区制造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品牌效益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注入一剂强心针。另外,核电站的进驻意味着大量基础设施的需求,随着红沿河项目的投入运营,当地的交通、卫生情况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3)发展循环经济。2010年7月,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正式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围绕核电产业成立的循环经济区。据新华网资料显示,红沿河核电站每日利用核电站的冷却水生产淡水达到1.7万吨,这些淡水一部分用于核电站的生产活动,余下的部分则用于核电站及其周边的生活消费,不会给水资源紧缺的大连带来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海水淡化留下的浓盐水也可用于制盐工业,该举措可进一步延长当地核电的产业链条。
      (4)拉动当地就业,促进地区消费。核电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极大,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仅在核电站施工现场的约1.2万管理和施工人员中,来自辽宁省内的就超过3000人。另外,随着红沿河核电项目的日益成熟,核电站工作人员和家属的迁入会带来地区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当地的城镇化建设,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5)为地方政府贡献一定税收收入。大连市地税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开工当年实现地方税收2855万元,到2009年实现税收1亿1800万元,红沿河一期工程累计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各种税费3.25亿元。预计当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之后,红沿河核电项目可以实现每年10个亿的税收收入。尽管这些税收收入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归地方政府所有,但就其数额来说依然相当可观,对地方的财政收入贡献颇丰。
      2.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带来一定损失。尽管红沿河核电站一贯标榜实行最安全和严格的环保标准,但不可否认,核电站的运行注定会使当地付出一定的环境成本。首先,核电站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会改变海水的水温,对近海的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其次,官方宣布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理,最终运向西北无人区,事实上,考虑到高放废料的半衰期之长(通常为数万年到十万年不等)和核危害的不可逆转性,这样的处置方式不仅要花费相当的经济成本,且从长期看来依然存在着相当的风险。
      (2)公众恐核情绪的存在造成社会不稳定。由于核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逆转性,恐核情绪在公众当中普遍存在。自日本福岛事故以来,这种消极感受已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促使德国、意大利等国做出了“弃核”的举动。诚然,官方也做出了设立公众开放日的举措,旨在消除人们的的恐慌,但短期内预计仍无法消除当地居民对于核电站的心理抵触,对于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恐核情绪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需要政府在长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宣传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R].2007.
      [2]于志方 丁 薇 程永军:《简析辽宁能源开发与建设布局的思路》[J].当代经济,2009(7).
      [3]丁 薇 于志方 程永军:《辽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与重点》[J].中国工程咨询,2009(7).
      [4]袁佩佳:《核电站对所在区域的影响: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9.
      [5]程淑玲:《红沿河核电站建设环境和社会影响调查》[R].2011.

    推荐访问:核电站 沿河 区域经济 浅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