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英语歧义现象_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与翻译策略

    时间:2019-05-19 03:19: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相当普遍。本文首先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大层面分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而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英语歧义的汉译技巧和方法进行讨论。对英语中的歧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语言交际规律,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水平。
      关键词:歧义;幽默;翻译;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174-4
      1 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
      歧义是一种语言现象,人们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会经常遇到。由于语言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而不是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由于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对意义的理解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例如,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个意义,而同一个词句又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再加上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人们称之为歧义的现象。荷兰语言学家Kooij在其1977年出版的《自然语言中的歧义》一书中指出,歧义通常指句子的这一特性,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释义,而句中并不包含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旨在的或其他的含义(1977:7)。也就是说,歧义是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或者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歧义现象与言语交际相伴而行,有言语交际的地方就会有歧义现象发生。英语语言本身就具有同音词多、一词多义、语法灵活、句法松散等特点,更容易产生歧义。例如,英语单词“pass”具有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可以表示“经过”、“及格”、“去世”、“不叫牌”等,所以在“Mike passed.”一句中,如果没有语境的提示,不同的人可能会将此句理解为:“迈克走过去了”;“迈克及格了”;“迈克去世了”;“迈克没有叫牌”等。英语歧义现象的形成是因英语语言的内在因素或语境问题而产生的。形成英语歧义的主要内在因素,比如:在发音层面上英语某些单词的同音异义或同音同形异义;英语某些单词的词性的兼类性和多义性;语法层次上的句子表层结构有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或句子各成分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联系以及语境模糊,都有可能导致歧义现象的发生。从英语歧义的形成及功能上,可以将其分为无意歧义和有意歧义。
      无意歧义是由于语言的不完善或使用者的疏忽而无意间造成的歧义。这种歧义妨碍人们的交流,在交际中起消极的作用,因此无意歧义也被称为消极歧义。例如:“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is terrible.”,如果将句子中的“shooting”和“hunters”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动宾结构,该句意为“It is terrible that the hunters are being shot.”;如果将句中的“shooting”和“hunters”视为主谓关系,则句意为“It is terrible the way the hunters shoot.”。一种是“猎人被枪杀”,另一种是“猎人的打猎方式”,两种理解差之甚远。无意歧义或消极歧义其实是语言在其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交际双方应当尽量避免无意歧义的产生,以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然而,歧义并非完全是无意造成的,有些歧义是人们为收到某种效果而故意安排的,这种歧义被称为有意歧义。这种歧义如果运用恰当,不但不会引起误解,反而会使语言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在交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歧义又被称为积极歧义。积极歧义的存在有助于正确理解讲话人的真正意图。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2 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以有限的文字和含蓄的手法表达独特的情趣和意境。幽默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如:Koestler,1993;陈孝英,1989)。“幽默”一词并不是中文固有的词汇,而是一个外来音译词,其来源是英语的“humor”一词。将“humor”翻译为“幽默”的是我国著名作家及文学翻译家林语堂先生。他认为,“‘humor’本不可译,唯有译音办法。”他之所以选用“幽默”二字翻译“humor”,是因为“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赏析尤在内心静‘默’的领会。”(1996:531-532)
      幽默与歧义的关系非常密切。Pocheptsov指出,导致言语幽默产生的最普遍的现象是歧义。准确恰当地运用歧义可以使英语幽默产生生动风趣、诙谐机智的效果。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个层面来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2.1语音层面
      在语音层面上,英语幽默主要表现在利用同音同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存在或讲话中有词语间的连读、同化等语言现象,导致听话人可有多种理解而产生歧义。例如:
      A:Who are you going to bed with tonight?
      B:None.
      A:Nun?
      在这个语音造成的幽默中,由于“none”(没有人)与“nun”(修女)发音一样,因此说话人乙的回答“我独自一人睡”被甲理解成“跟修女一起睡”,让人感觉既“幽”且“默”。
      2.2词汇层面
      一词多义和词性的兼类引起的歧义也是英语幽默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语言的发展,英语中许多单词的词义也在不断变化,旧义逐渐消失,新义不断产生,更多情况是多义并存,形成一词(或词组)多义现象。因此,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意义各异的两个词,也产生于同一个词(或词组)的两(多)种不同的意思。这是因为一个词或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两种或多种解释,因而在没有明确的语境限制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歧义。而有目的地使用这种歧义也会使语言产生幽默的效果。例如:
      Judge:What made you think that you could park your car there?
      Tourist:Well,there was a big sign that read:“Fine for Parking”.   在这一则幽默中,“fine”这个词既可以理解为动词“罚款”,也可以理解成形容词“好的”,所以“Fine for Parking”可以理解为“停车的好地方”或“违章停车罚款”。游客巧妙地利用该词的兼类和多义性,既幽且默地回答了法官的提问,从而收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效果。
      2.3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产生的歧义也叫结构歧义,也就是不合歧义词但有歧义的句子。句子各个成分相互间的语法关系以及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都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解释。在句法层面上产生的歧义现象导致的英语幽默也是屡见不鲜。例如:
      Waiter:These are the best eggs we have had for years.
      Diner:Well,bring me some you haven""t had for solong.
      Waiter的意思是:“这些蛋是我们多年以来所供应的最好的蛋”,“for years”修饰“we have had”,而“we have had for years”修饰“the best eggs”。但是diner却认为“for years”是直接修饰“the best eggs”,把这句理解为“这些上好的蛋我们已经保存了多年”,因而要求供应新鲜的好蛋。这则幽默是由于两者对“These are the best eggs we have had for years.”这一句法结构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歧义,同时幽默的效果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2.4语用层面
      还有一种歧义类似句法层面的歧义,但它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俞东明,1997:29)。这种歧义称为语用歧义,例如:
      A couple walking in the park noticed a young man and woman sitting on a bench,passionately kissing.
      “Why don""t you do that?”said the wife.
      “Honey,”replied her husband,“I don""t know that woman!”
      哲学家Grice在《会话与逻辑》中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有意或无意违反这一原则是造成语用歧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则幽默就是违反合作原则中方式准则引起歧义而产生的。方式准则要求清楚明白,而妻子所问的“Why don’t you do that(to me)?”(你为什么不那样做?)要表达的意思是“为什么你不会像他们一样和我坐在那里热吻?”丈夫却把这句话理解为“为什么你不和那女人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热烈地亲吻?(Why don’t you do that to her?)”,因此他回答道:“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个女人呀!”幽默由此产生。
      3 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幽默歧义的翻译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一推导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从讲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行为,讲话人通过话语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种推导过程,听话人根据讲话人明示提供的信息,来识别、理解并推导出讲话人的意图。同时,这种明示一推导的相互过程又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交际的成功不在听话人辨认出话语的语言意义之时,而在他从话语中推断出说话人言语意义之时”(Sperber&Wilson,1995:23)。如果听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成功地推断出讲话人的意图,就实现了交际的成功。
      那么,由歧义引起的幽默的交际意图是怎样实现的呢?关联理论以关联性的两个原则作为基础,即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是: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交际原则是:每个话语都应设想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寻找事物的最大关联,而人类的交际又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人类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导向的,人类只关注那些与自己有关联的信息。由于幽默言语中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分别指向不同的交际意义,所以幽默言语的幽默来自于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之间意义的反差。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过程。翻译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努力追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也就是说,译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在分析译文与原文的动态语境的过程中,寻求原文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三方的最佳关联,从而达成翻译追求的最佳效果。在此过程中,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不可一概而论,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也不可追求千篇一律。由于幽默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不能苛求译文对原文百分百的忠实,大多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是在相关方面等同”(Gutt,1991:267)。因此,译文语篇的重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例如: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
      这是富兰克林在《独立宣言》上签名时说的话,原文妙用两个“hang”,掷地有声,意味深长,使人过目不忘。如将此句译为:“如果我们不团结在一起,我们必然会分散地被绞死”,译文虽然从表面上看忠实了原文,实则很难传达出原文的幽默效果,而且译文没有译出原文中“hang”的歧义,在力度上与原文有很大的落差。如将其译成“我们必须共赴沙场,否则就得分赴法场”,用两个“场”体现原文中的两个“hang”,效果则和原文比较接近,也传达出了幽默效果。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译入语差异之间差异的评估”(张新红、何自然,2001:286)。
      幽默是英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幽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由语言的歧义引起的幽默占很大一部份。为了使外语学习者能更好地体会英语幽默运用歧义产生风趣诙谐的效果,本文探讨基于关联理论的幽默翻译的交际原则,着重探讨英语幽默中歧义现象的汉译。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推荐访问:歧义 英语 现象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