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课堂上要用好眼睛的“说话艺术” 好好说话是一种修养

    时间:2019-05-18 03:1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平常听课时,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喜欢面朝黑板,边讲边写;或者双眼紧盯教材、教案,“盲目”讲课。整节课,绝大部分时间甚至是所有时间,都是教师一人在“汇报”或“念课”,几乎从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和反应。笔者以为,这样的同行仍然陶醉在重“教”轻“学”的传统观念里,既没有转变自己的理念和角色,也完全忽略了“眼睛”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但眼睛除了能行使“看”、“望”的视觉功能以外,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像我们通常说的“含情脉脉”、“盈盈秋水”、“目光如炬”、“眼睛会说话”等,就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教育家安斯蒂曾说:“眼睛是内心的索引”。通过眼神与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了解一个人的心思和需要。这一点,在孩子们的脸上,表露得更加明显和透彻。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深谙这个道理,并要在课堂上用好这一“艺术”。
      首先,我们要发挥自己眼睛的“说话功能”。上课时,要正视学生,并要善于扫描和观察,给学生吃个“定心丸”,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从而不敢轻易走神或做其它无关之事;但目光也不能过于游移闪烁,使学生心神不宁,或东张西望。对于将要走神或者表现“出格”的学生,可以凝视,使之从我们如炬的眼睛中看出提醒和希冀之意,从而端正自己的态度、举止;但又不能老盯住哪一个人或某个地方,避免误会或曲解。在提问时,眼睛要充满鼓励和渴望,就像妈妈等待孩子迈出第一步的眼神,就像大地期盼春风带来绿色的心情,要让学生能从我们的眼睛里找到信心和勇气,继而敢于大胆举手、发言。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有的人的眼睛像桔子一样毫无表情,有的人眼睛像一口可以使你掉进去的井。”我们就要让学生挡不住问题的诱惑力,挡不住眼睛的“希”(老师的希望)引力,不顾一切地掉进我们设计的“陷”井里。在倾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神要相对稳定、始终充满笑意,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有耐心听他(她)回答、喜欢听他(她)说话;不宜有大的变化,否则,会使学生心生猜忌,阻断他们的思维,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半闭双眼,让学生误认为老师傲慢,不尊重人。学生回答正确,我们要眉开眼笑,为他(她)高兴;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我们的眼神要流露出理解和期望,不能让学生感觉到生气或者失望,反之,则就有可能熄灭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其次,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眼睛中的“说话内容”。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说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以由此看出来。”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目光中捕捉到切实的信息。如果学生目光呆滞,说明他已陷入遐想之中;如果学生微睁双目,说明他已疲惫,睡意兴起;如果学生耷拉眼皮,说明他非常沮丧懊恼;如果学生目光躲闪,不敢抬头,说明他心虚害怕;如果学生眉头紧皱,目光迷离,说明他正在积极思索;如果学生瞳孔放大,眉飞色舞,说明他已得到答案。根据学生眼睛传达的内容,可以分析学情,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听懂明白,以及思维的深度如何,等等。尤其是在解释定义,总结概念,讨论、讲解重点难点,或者是在检验训练效果时,观察学生的眼睛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观察到位,自然判断准确,是讲是练、是接着讲新知识还是再举例阐述、是教师讲还是学生自主解决,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次诊断,课堂上眼睛的“说话艺术”无疑就是“望”的环节。有了“望”得到的重要信息,“闻”(听学生说)、“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切”(进行效果检验)才有坚实的依据,一堂课才有可能成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好课。

    推荐访问:用好 上要 课堂 说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