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钢琴曲)演奏理解

    时间:2019-05-15 03:23: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一生活动范围广、影响较大。李斯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但始终以自己是匈牙利人而自豪。其作品充满了匈牙利气质,特别是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更是源于匈牙利民间曲调。李斯特说:“……对我而言,作品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它的每个片段就像是一系列组诗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这个民族特有的爱国激情,感人至深……而我将作品称为《匈牙利狂想曲》,是因为匈牙利人早已和吉普赛音乐合为一体、密不可分。”
      一 引言
      李斯特在音乐界是一个影响范围广大的浪漫派大师,曾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但在现在这个派别多样,风格不一的音乐界却被多数人认为是“哗众取宠的钢琴大师”,在漫画里他更是被刻画成长发飞扬,张牙舞爪,一架架钢琴惨遭其毒手的形象,而他的《匈牙利狂想曲》也经常被人错误而糟糕地诠释演奏,使作品招致了不应得的坏名声,被误称为“过分追求炫技效果而只有空洞激情”的乐曲。事实上李斯特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由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其细节部分极具感染力,鲜明独特的风格特点令人陶醉,其乐曲中渗透着无限的爱国激情。本文将从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和演奏技巧两方面进行论述。
      二 关于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
      狂想曲的名称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用轩昂的语调朗读一段史诗。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题材,是指一种感情奔放的幻想曲,常取材于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或流行曲调,据李斯特自己的解释是基于“爱国的意旨”。从李斯特采取的素材和创作的过程看,其狂想曲的内容是描写匈牙利的历史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其素材大多数来自于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和流行歌曲。
      李斯特同情吉普赛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却羡慕他们自由不羁的生活和热情奔放的性格,而后者正是他向往的形象,并以此形成了《匈牙利狂想曲》系列的气质和风格。
      李斯特曾详细描写了他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情况:“大量的音乐素材在自己心中如潮翻涌,等待着我对其比较、甄选、剔除、整理、添光加色。当时我坚信,这些互相分离的音符,相互分散着的旋律将会是一个宏大整体的细微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完美的音符与旋律本身就将形成一部和谐完整的音乐作品;而且由于它们本身独具的突出特色和异乎寻常的美感,这些作品将被视为一部史诗,一部吉普赛人的史诗,一部用不流行的语言、通过不常用的形式谱写成的史诗。它们不同寻常得如同所有那些孕育自人民生活的作品。”
      三 关于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演奏理解
      升C小调的第二号狂想曲是《匈牙利狂想曲》中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它几乎成了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有无数电影都用这种激烈又带点诙谐的旋律作为情节的陪衬,甚至被用在了著名的好莱坞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猫鼠协奏曲》中。汤姆把头高高仰起,闭着眼,一副很痛苦忧伤的样子,很传神地表现出狂想曲中的深意。狂想曲贯穿全曲的激情和痛苦交织,是波西米亚民族的象征;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通通融入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中。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创作于1847年,作者在这首乐曲中使用了查尔达什舞曲的形式,传统的查尔达什舞曲通常包括节奏上存在鲜明对比的两部分。李斯特深知匈牙利音乐演奏特点是非一般表情术语能明确表达的,他不仅要体现匈牙利音乐本身的特点,而且要特别显现出匈牙利茨冈人的演奏特色。他为给予演奏特点以明确的指示,引用了一些匈牙利语。一种称为“拉绍”(lassan,原意为缓慢,其特点是节奏缓慢,情绪庄重,多为慢板),另一种称为“弗里斯卡”(Friska,原意为活泼,其特点是节奏轻快、气氛热烈,多为急板)。本曲拥有对比明显的这两种段落,因而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并且,李斯特在本曲中发挥了钢琴这种乐器的最华丽效果的表现,使钢琴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发挥,令人叹为观止。
      乐曲的引子部分为绮想风格的缓板,升C小调,2/4拍。以很重的敲击音把音乐带出来,仅仅八个小节的简单主题却都陪伴有装饰音,使原本较为简单的旋律马上充满匈牙利色彩,悠然而不失庄重,音区较低,且一直在做下行,后四个小节都停留在小字组g这个属长音上。装饰旋律由右手过渡到左手低音,给人以一种悲沉的感觉。在这八小节的技术处理方面,首先应该抓住谱面上标记出来的重音和节奏内部的强拍强位,用指尖触键稳稳地下去,手掌支撑住,使音一出来就能闯进人们的心中,给人以震撼。另外,在这些重音后跟着的装饰音部分标有“rubato”,是伸展节奏的意思,说明这个装饰音出来并不应是快速带过的华丽效果,而应给它一些力量,手腕持平,沉稳地下去,随着音型的走向稍微做一点力度变化,使音乐听起来朴素而不失威严。
      引子的尾声放慢消失后,“拉绍”主题进来了。速度不快,左手两小节过渡部分是稳定的二拍子,给人很坚定的感觉,在整个“拉绍”旋律中一直持续传递着坚定的信念,稳健的步伐。这部分的左手看似不起眼,但是要真正把节拍卡好又推动旋律律动并不容易。2/4的拍子,第一个音为八分音符,通过一个十六分音符过渡到第三个音——四分音符上稳住,是一个向上的走向。三个音上有打上连线,那么就由手腕带动手指,重音落在前后,有一种旋转的感觉,使音色听起来自然而具有推动性。而右手是十六分音符的弱起进入,饱满而神气的旋律在左手稳健步伐的陪伴下缓缓唱出,这就是“拉绍”主题旋律了。
      “拉绍”主题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民族的不幸和人民在奥地利王朝长期统治下的苦难,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民间音乐演奏的情景。它慢慢上扬的旋律和慢慢加厚、加密的织体,向人们预示着华丽而辉煌的旋律即将来到。
      这样的旋律几乎翻转了三个八度后,经过一段小华彩的过渡,乐曲由升C小调转入E大调,色彩豁然开朗。似乎李斯特从匈牙利民族的历史中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当“弗里斯卡”的主题若隐若现之时,乐曲忽然返回到引子与“拉绍”主题。
      经过上述的反复,乐曲终于进入了“弗里斯卡”舞曲部分。右手部分先进入,加花的附点回旋音型显得比较俏皮,加上左手上下轻巧的点缀,整个乐曲立刻生动起来。紧随其后的旋律音配上同音反复的织体,犹如钟声长鸣,再现了民间的大扬琴音响。因为同音反复这个技巧在钢琴演奏中是较难的,往往是乐曲需要长时间保持同样音量时才会出现,这就要求演奏者快速、密集、均匀地演奏,手指向内勾起快速敲击琴键,有些类似弹奏琵琶的技巧。这个旋律不停再现且出现频率越来越快,不断把乐曲推向高潮。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不少“弗里斯卡”的派生主题。例如,第179~194小节那段,辉煌中不失幽默。左手大跳和弦要求轻巧而清晰,手臂放低,靠小臂带动手指在离键面较低的位置左右跳动,给手指多些空间确定音的位置,手指则多些弹性,使音乐跳动起来。右手部分的旋律都是由八度的三和弦组成,手指要把每个和弦都支持住并给键面一个回力,也就是饱满而弹性的跳动,而节奏重音在第三个音。小指是旋律的指标音,其力度要强过其他音。这样,旋律便更好地突显出来了。
      “弗里斯卡”主题经过反复的变奏发展,乐曲情绪愈加欢快,旋律愈加活泼,音色也愈加明亮,大量的切分和装饰音把豪放的“弗里斯卡”舞曲部分装点得分外灿烂,犹如被点燃的火花,让人目不暇接,把钢琴的织体和层次感带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其中活泼而幽默、明亮而富有舞蹈性的旋律把人们的情绪推到了沸点。炙热的匈牙利民族性格尽显其中。
      最后,音乐从第422小节起,由“pp”开始,一直走向“ff”,是一个八度琶音音型。右手一直是八度,左手由单音跃升到八度,两个手的八度一前一后切磋着往前走,像齿轮一样,两个手的音量统一就出来了整个旋律所要求的效果。所以,两个手和谐的配合是重点,不能出现主题外的重音,稳稳地把音乐推上去,使狂烈的音乐漂亮、干净地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在音乐上是如此炫目,“拉绍”部分旋律深情,气息较长,进入“弗里斯卡”后,虽说整体的节拍节奏未有变化,但旋律中不断地加花、加密,使音乐听起来有越来越快的感觉,到后来高潮部分,密集的旋律织体、连续八度、装饰音、落滚、半音阶接踵而来,这是对技术和节奏感大考验的时刻,演奏者需拿出最大的热情一起来征服和创造这交响般辉煌的音响,感动自己和听众的耳朵,进入这欢快的匈牙利激情中尽情欢畅!
      四 结束语
      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贯穿始终的都是匈牙利民族风格的再现。激情与无边痛苦的交织,表现了匈牙利民族的精髓,是李斯特民族感和爱国情怀的无限体现,是浪漫而狂热的匈牙利气质所在。作品将辉煌的即兴表演和神秘的诗情画意相结合,把吉普赛民族的气质及民间乐队演奏的小提琴、单簧管、大扬琴(cimbalon)和弦乐器的独特音响在钢琴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李斯特音乐的杰出代表。如果音乐真有生命,那么这首《匈牙利狂想曲》一定是那个不死的火鸟,可以在浴火中重生,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李斯特 匈牙利 钢琴曲 狂想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