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清美之才:清美豆制品

    时间:2019-04-11 03:16: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白石的趣  白石老人的画,胜在笔墨的令我倾倒,胜在情趣的令我惊倒。  白石老人曾在一幅山水画上有这样的题跋:网干酒罢,洗脚上床,休管它门外有斜阳。打鱼的网晒干了,酒喝完了,洗脚上床睡觉了……以俚语入诗,大俗大雅,大拙大巧。
      那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一群蝌蚪随岩头之间的泉水奔涌跳跃,欢歌畅快,喧哗山谷。生命初孕,小儿弄潮,一派天机。
      最让我惊倒的是一幅妙趣横生的画有倒影的荷花。这幅画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居然水中的倒影是水面荷花顺着的重复。这样的奇思,这样的妙想,这样的出其不意,冷水浇背真是万人不可企及。我每次玩味这幅画,总想去揣摩白石老人彼时彼刻的心趣。我横想竖想怎么也体会不到白石老人与神明相通的瞬间触动。我直觉得妙不可言!妙不可言!那水上与水中两朵荷花一重复,什么水中月镜中花,什么虚实相生,什么相映成趣,一切绘画艺术的理论问题、创作问题、欣赏问题,无不顿时昭然若揭。
      其实,早在魏晋,便形成了以情趣为核心的美学基础。明中叶以后,李贽、徐渭、汤显祖、袁宏道直至袁枚鼓吹性灵一说,提出以个性自我为核心的创作理论。如徐渭的“贵本色”,如袁宏道的“师心不师道”。
      趣从何来?趣从心来,有趣的人才能画有趣的画。白石老人愈老愈见童心,以孩童的眼光看世界,天真无邪,本是人类纯粹的原初。
      公安派袁宏道说: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这里讲的是艺术的情和理的关系。艺术之奥妙全在重情轻理,或情在理随。合情则合理,入情则入理。若情理颠倒,重理而轻情,则趣味全无,艺术全无。
      如今的中国画,许久不谈情趣二字了。生动活泼的画风早已被人们遗忘,剩下的只是陈旧的程式,以及干巴巴索然无味的笔墨。就是这个“理”字,也糟蹋到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这样的时候,我提醒人们重温齐白石,是会有些益处的。
      八指头陀与管锄非
      寒冬飞雪,又是梅花。
      湘人与梅花情有独钟者,一是八指头陀,一是管锄非。
      清末著名诗人、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释敬安(1851—1912),原名黄读山,湖南湘潭人氏,因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故号八指头陀,与杨度、齐白石问学于王闿运门下。十八岁出家为苦行僧,遍游江南。他识字不多,然天资聪颖。二十三岁偶吟“洞庭波送一僧来”,传为佳句。王闿运将其比贾岛,与苏曼殊齐名。他的诗,成就在惠休、寒山、皎然辈之上。他的咏梅诗堪称绝唱,如“本来无色相,何处着横斜”,如“传心一明月,埋骨万梅花”,如“寒江水不流,鱼嚼梅花影”,如“幽花然夕照,细雨淡疏林”,写来寂寞孤屿,高枝无色,白雪怒放,素净晶莹。是诗人的情深意远,明净如水,持身高洁,雅志固在。故有“白梅和尚”之称。
      管锄非(1911—1995),湖南省祁东县人。十五岁读中学时作巨幅梅花,被先生赞曰:“管生乃明月前身,梅花后世。”1932年离家先入上海美专,后入新华艺专,受教于黄宾虹门下。毕业返乡,任教于中学。1957年错划为右派,只身入深山破庙,数十年严寒酷暑,备尝人世艰辛,及至劫后余生,已近古稀之年矣。
      以上身世当为后话,我最初识得管老,那是1992年。他与他的同学、上海美术评论家邵洛羊到湖南书画研究院找我。在画室见到这位老者,我心头一惊,看他外貌,瘦骨嶙峋,中山装仿佛空空如也之衣架,然那一大把白胡子与深嵌眼窝泛亮逼人的目光令人不可马虎待之。我探得二位的来意,便引至清水塘市博物馆,并不费劲该馆答应立即为管老筹办画展。
      画展过后,我于1993年举家调迁广州,隔两年听说管老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管老才出山,不鸣则已,八十四岁离去,真的太早了,太突然了,我时时有痛惜之感。
      我曾评说,王憨山有苏东坡之豪放,管锄非有辛稼轩之冷隽,二人的面貌当在陈子庄、黄秋园之上,这个说法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管老绘画源自宋、元。中锋出力,清疏朗俊。品格清奇,笔墨高古。山水之外,他的梅花尤显气象。银勾铁画,如剑出鞘,虬枝龙干,错节盘根。展读画幅,其野气、寒气、清气、傲气有扑面而来的逼人之感,尽得山涧林下凛冽寒风清音空响之韵致。特定的遭遇、特定的环境铸就了特定的个性。这是绝望中的挣扎,这是孤寂中的呐喊。心中是要有波澜的,管锄非与梅相交,以梅自况,互为知己,互为扶持,有此庆幸才得以捱过那漫长而艰难的岁月。这是个特别!此番绝唱令当今梅坛行家如关山月诸公者难以望其项背。这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
      管锄非诞生百年的吉日,长沙落雪了,趁梅花开时,我先把了个音讯。
      我与王憨山
      早就想写一篇作文,以纪念王憨山先生的辛劳,也纪念我与他的情谊。憨山去世前几天,为了邀请他参加在广州的一个画展,我们有不断的电话联系。1993年,我调广州后,他来穗看我不下七八次之多。十多年来,逢年过节,互通电话问候。平时书信往返,亦颇频繁。友情之深,可谓桃花潭水。
      憨山去世后,听说湖南北京小有热闹,趋之若鹜,我生性不愿“凑”,看看大家的表扬文章,颇觉有趣。那天晚上,湘潭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王志坚与憨山的大公子雪樵来家作客,谈话间,雪樵说此行受母命定要请我写篇文章,其情切切,我当即应允。
      本文所述,仅涉及憨山先生出道之初。余后之事,待日后有暇再记。
      我与憨山先生相识于1987年。春节刚过,地冻天寒,憨山先生一身老农打扮,背一蛇皮袋子来长沙找我。入座寒暄,他打开袋子,是一滿袋新装裱的立轴花卉。一张张抖开看过去,花鸟草虫,生机勃勃,气象恢宏,大有东坡豪放气概。我问憨山有何打算。他说想在湖南师大艺术系办个展览。我说我来操办,适逢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杂志介绍我八个版面,我当即打电话给该杂志主编何山,请他速来。何山来到后,我说,请你去印刷厂撤去我两个版面,上王憨山,而且,我瞩何山兄同时作一短文随刊绍介。
      1987年5月20日,由湖南美协、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王憨山画展”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大楼展厅隆重开幕。展名由著名作家、首届茅盾奖获得者莫应丰题写。著名画家、省文联执行主席、省画院院长陈白一为画展作序。座谈会上,我提出“长、大、直、圆”四个字以概括憨山先生的艺术特色。

    推荐访问:之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