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敢问,,乐问,,善问 如何理解敢问勤问善问

    时间:2019-04-04 03:19: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尊重学生人格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帮助他们树立提出疑问难的信心,让学生信任老师,把老师当做学习过程中亲密的伙伴;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解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质疑氛围。此外,还可以给爱提问、爱动脑筋的学生授予“质疑星”“解疑星”等称号。这样,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才能逐步消除,学生才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提高质疑积极性——让学生“乐问”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提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对此,教师要让提问的学生和没有提问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非常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乐于回答的,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这种心理,学生就能够大胆地质疑,当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如在教学《花木兰从军》一课时,学生读了课题后问:“花木兰是谁?她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我先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读中知道了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到花木兰所处的年代经常发生战争,朝廷又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其中之列。花木兰看到自己年老多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都不能担当此任,而想到自己虽为女儿身,但也理应为国分忧,于是就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用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一旦学生的质疑兴趣被激发起来,我们还怕学生不乐于质疑吗?
      三、授以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有了质疑兴趣后,并不代表学生就懂得提问题了。其中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知要害等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积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并通过几种质疑途径训练学生。
      1.针对“题眼”质疑
      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题眼” 往往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蘑菇奖给谁了?”“为什么奖给它了?”“奖品为什么会是蘑菇?”“谁在争奖品?”教师将这些问题重点板书,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思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得更加主动了。
      2.针对“文眼”质疑
      “文眼”即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中,可引导学生抓住“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进行质疑。学生兴趣盎然,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目标专一?”“目标专一了,为什么还得持之以恒?”“水滴的力量很小就把石块滴穿,雨水能吗?”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读中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3.针对重点词句质疑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往往对课文的阅读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教学  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如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质疑:“为什么说这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而另一半是我给的呢?”启发学生体会“奶奶为爸爸操心,又为孙子操心”。学生在反复练读中,体会奶奶的风趣,明白孝敬长辈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4.针对课后拓展质疑
      对一篇文章的课外延伸就叫课后质疑,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启发学生联想,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迁移。如《莫高窟》一文,学生就文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它们的现状进行质疑。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莫高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这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分不开的。而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被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现在由于自然、人为等原因,致使735个洞窟窟窟都有“病”。所以,我们要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加强知识的储备,为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带来精彩的回答。

    推荐访问:敢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