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三因”学帮你找出病因_找出病因

    时间:2019-04-04 03:15: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医从人与自然的宏观角度探讨疾病,人之所以生病就在于人与自然失去了和谐,人自身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失去了平衡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原因概括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饮食劳逸的失度。
      外感“六淫”指疾病从外而来。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着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变化异常,如春天风沙大作、夏天过分炎热、秋天阴雨连绵、冬天异常寒冷,超过了人的抵抗能力,就称之为“六淫”,淫就是过分的意思。如“春伤于风”、“秋伤于湿”,“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治病时祛除病邪是第一位的,不杜绝病源,就不能彻底康复。
      六淫致病并不仅限于感冒。以风邪为例,“风为百病之长”,风邪直接伤人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不但感冒有风寒、风热感冒,颈椎病、腰椎病、“空调病”等也都和受风着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避风避寒、注意保暖,单纯依赖医生怎么可能治好病呢?风邪还可以侵入身体内部,引起内脏的较为严重和凶狠的病变,比如各种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中医称之为“中风”,就是因为发病和暴受风寒有关。我曾经治疗过一个五六十岁的男性,夏天天气很热,睡觉时屋顶有吊扇,头顶一个台扇,脚前面还开着一个落地扇,吹了一个晚上,结果第二天就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了,一查CT是脑出血。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也大多是受风引起的。古人讲:“避风如避箭”,《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对中医的病因学说很不以为然,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这和风寒有什么关系呢?中西医观察疾病的角度不同,西医从微观的角度,依赖于实验室的分析,却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大自然的气候异常视而不见。六淫外邪往往“裹着”细菌和病毒而来,气候正常、将息得宜,病邪就没有侵入的机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了,更容易招致病邪的入侵。现在流行的各种层出不穷的各种传染病,无论是“禽流感”、“非典”还是“甲型H1N1型”流感,都和气候异常有很大的关系。
      内伤“七情”指疾病来自于人体自身。七情即“怒、喜、思、忧、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变化。如果突然或强烈、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承受能力,就会使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乐观本来是好事,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但如果喜笑过度也会笑出病来,《儒林外史》的范进就是一例。高秀敏和侯耀文心脏猝死并不是偶然的现象,相声和小品演员是容易患心脏病的,就是因为不适当的“喜笑”伤了心脏的气血。七情和个性有关,中医重视体质,有经验的中医一看你的长相、性格,就可以大体判断你容易患哪方面的疾病,原因就在于此。
      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运行。《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情志异常波动可以导致疾病,也可以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使肝气上冲,平时有高血压如果遇事恼怒,血压可以迅速升高,甚至引发脑出血。“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会导致气机郁结,引起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困倦无力。“悲则伤肺”,林妹妹思念宝哥哥,染上了肺痨,即使再好的人参、燕窝都不能根治她的“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终究免不了悒悒而终!中医养生提倡“清静无为”,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他只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秋风遗恨五丈原。如果不注意情志的调摄,情绪波动太大,即使找再好的医生效果也会有限。
      饮食劳逸失度指日常的饮食作息都要保持一定的度,要适度而不是失度。提倡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腻;要常运动身体,但不能大汗淋漓;要有适当的性生活,但不能纵欲过度。因此《黄帝内经》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不仅谈治病,更注重防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若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上公治未病”,高明的医生要教人防病,预防重于治疗。而现代人对医疗过分依赖,“有病乱投医”。《黄帝内经》的预防医学思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访问:帮你 病因 找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