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取空白文本_挖掘文本空白,体悟文本蕴蓄

    时间:2019-02-08 03:19: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绘画中的“空白”艺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如能恰当运用这个瑰宝,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发现并挖掘教材中的“空白”: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通过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通过结语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通过补充细节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通过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从省略号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从表现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空白艺术 运用
      
      俗话说,气不可泄尽,力不可使尽,意不可露尽,意思是要留有余地。国画大师潘天寿说:“我落墨时黑,我着眼处却是白。”戴熙《习苦斋画絮》有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绘画艺术家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意在启发欣赏者驰骋想象去编织不尽的意趣,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时就运用了“空白”艺术,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声虽“暂歇”,但欣赏者因完全被美妙的乐声陶醉,仍在回味着“有声”时的妙境,所谓声断情续,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契诃夫说:“我写作的时候,充分信赖读者,认定小说所欠缺的主观成分读者自己会加进去。”契诃夫所说的“欠缺的主观成分”就是作家设置的“空白”。总之,绘画也好,音乐也好,文字作品也好,艺术是相通的。“空白”艺术的巨大魅力在于给读者以无限开阔的联想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寄寓其妙无穷的情趣,因而能收到以无胜有的艺术效果。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创作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在执教时如能恰当运用这个瑰宝,就可调动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发现并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呢?
      下面分几个方面对空白艺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作浅要的阐述。
      一、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学贵有疑,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通过提问,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不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之前的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这种空白会使学生精神振作、感情激奋、思维活跃,从而引起恢复平衡的张力的移动,促使学生追求问题的解决。如在讲授《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有关空白填补起来,那么对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不无裨益的。小说描写孔乙己外貌:“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此处蕴含的空白我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去填补:他脸色为何是青白的?伤痕从何而来?学生受到问题的启发,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孔乙己的遭遇,进而深化对课文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认识到作者正是借助于这些空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再如讲授《项链》一文时,我有意提出这样的问题:“路瓦栽夫人身上有没有值得肯定的优点呢?”这一问题触及学生思维的盲点,学生感到好像有,却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这种在学生思维关节点处的布白,激起了学生急于“填补”空白,使其完满的欲望。此时,整个课堂表面上是处于静态,而实质上是动态,是一种“外静内动”,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中,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通过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美”存在于文本的空白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空白,从而引导学生去发掘更深层次的“美”。如余秋雨的散文《信客》,文中的老信客因裁下一条红丝绸而被罢免,那么,他怨恨过吗?人们同情他吗?年轻信客的选择正确吗?对于这些,作者故意跳脱,由读者自己去“补白”。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人生观,补出了绚丽多彩的旁白。这样,通过补充空白,学生感悟到“信”是成就一切的基石,体会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明白了现实生活中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人类社会才得以如此繁荣昌盛。最后学生把信客的死想象得非常感人。这样的空白补充,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积极的信息加工,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且有利于激活原有的知识,拓展创造性思维。
      三、通过结语,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在教授完每一课后,我们都会有一番课文总结。通常我们说的都是一些定性的语言总结。为何不在结尾处也设计一些“空白”,让学生学完课文后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呢?这样,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收到音已尽而味无穷的理想效果。例如讲授完《桃花源记》时,我说:“假如你是那个渔人,发现如此美丽的桃花源后会怎样做?”“留在那里生活。”“的确,这也大概是热爱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之地吧!可是他为何安排渔人离开,并且安排了一个几近让人绝望的结局――再也没有人能找寻到桃花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课堂结束了,可讨论仍在继续。又如讲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我点出:“菲力普夫妇女儿的婚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这种尾声的空白,从旧知中引发出了新知的生长点,便于学生由已知推出未知,使新知在旧知基础上不断延伸,把所学知识推向深度和广度。
      四、通过补充细节,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语言空白和结构空白都直接存在于文本中,它们互相融合,从而产生“美”。让学生补充这空白的美,即让学生充分体味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例如《木兰诗》写木兰在奔赴沙场、行军紧急之余思念家乡亲人,只用两句话勾画木兰这一少女情怀:“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让学生进行扩写,让他们用现代汉语将自己化做木兰,通过细节想象,将彼时彼景彼思细细描绘下来,这何尝不是一个美的心灵历程呢?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那么我们何不让学生将古诗词甚至现代美文配上插图,或者将图画配上诗文,使“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将想象的空白空间无限拓展呢?
      五、通过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再现在这里特指审美空白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方式。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收集整合后传递给学生,以便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于文学氛围中,在头脑里形成体验。例如教学《听潮》一课,我在讲课前先让学生闭目欣赏完那夹着袅袅钟声的海浪声,以及柔和、汹涌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浪声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便能将脑中的印象再现出来,仿佛置身于崖上,月光如水,海风轻拂,浪花轻拥白沙,继而潮涨,大海开始躁动直至狂躁,惊涛拍岸,浪花四溅。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洗礼,而且感悟到文章的魅力所在。
      六、从省略号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标点符号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断句,其中也有的饱含着丰富的画面和感情,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无字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能起到有字的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领悟个中甘味,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填补“空白”的一个项目。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闰土称少年好友为“老爷”时的几句话:“老爷!……水生,给老爷磕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们可引导学生做如下分析:这“老爷”后面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声声令“我”寒噤的称呼,不是出于闰土的虚伪奉承,而是当时社会旧的观念给中国善良农民的精神枷锁,可以想象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等级观念的思想束缚。通过这样的想象和分析,学生不仅明白了省略号的作用,而且闰土的形象在学生的想象中得到了补充,更完整、更典型。
      七、从表现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空白
      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的,它不像在说明文、议论文那样直截了当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寓情于景、托物寓意等方法,“用活生生的形象、普通的观念显示出来”(别林斯基)。只有填补了作者在两者之间留的“空白”才能揭示具体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的意义。例如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时,文中所描绘的大海、乌云、雷电、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都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反映,而是熔铸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加以艺术化了的典型形象,它们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力量或政治势力。整篇文章寄寓着日益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日益迫近的革命高潮,是一曲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歌。文中为了突出海燕,还运用了反衬方法,分别写了海鸥、企鹅等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各种活动,用它们的怯懦、畏惧、卑劣来烘托海燕的勇敢、矫健。这种“象外之象”的笔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其“空白”效果之强烈,含义之深广,不引导学生发现和填补是不可知的。
      由此可见,艺术空白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使师生可以在这辽阔的田野里尽情奔驰,用自己的想象补充画面,完善内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所述,只是艺术空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几个方法,它有更加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开发。我们应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无声之境,让学生在艺术空白领域里驰骋想象,扩展富有个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2]绘画艺术理论.

    推荐访问:蕴蓄 文本 体悟 挖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